第八章 人鬼之間——日本兵的懺悔獨白 後記 作者的話

關於「南京大屠殺」已經寫了不少,似乎可以收筆了。然而,我卻無法平靜下來。最後,我想說,中國年輕的一代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殺」事件,從而如何來樹立正確的愛國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需要我們特別重視的問題。不能不說,我們的年輕一代都很聰明,有能力,辨別意識也很強。但他們身上也有不少毛病,比如對歷史並不會像老一代特別是親身經歷的人那麼刻骨銘心、那麼執著堅定,這就需要不斷地加強教育。國家現在以立法形式設立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但這還遠遠不夠。一個儀式上的沉默與哀悼,只能在大環境、大氛圍中瞬間感動與觸動,只有通過深入的了解、冷靜的思考、潛移默化的灌輸,才能形成主張與觀念,才能形成信仰與意志,並從歷史的經驗與教訓中認識個人層面和國家層面及時代層面上的種種深刻的問題,在一個人內心構築信仰、堅定主張。

中國的年輕一代,在歷史問題上需要認認真真地補上這些課程。我之所以在前面的文章中把當年麥克阿瑟將軍在西點軍校上的一次演講大篇地引入本書,是因為欣賞他對美國年輕人講了這六個字:責任—榮譽—國家。

中國的年輕人,也應該把這六個字的內容以中國人的方式和理解去銘記在心並付諸崇高的行動中。

在太平盛世的今天,像這樣的標題和問話,似乎有些聳人聽聞,或被認作是無稽之談。然而大家應當清楚,戰爭並非是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個國家的命運和一個國家的人民的命運,其實也可能會在瞬間出現完全違背人們意志的變化。

我們把《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提醒我們的就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這樣的危險時刻、每天都有,每個人都可能遇上……到那個時刻,我們該怎麼辦?

想一想「南京大屠殺」的悲劇,我們就知道現在應該做些什麼,準備些什麼。

中國今天強大了,未必就能代表永遠的強盛,我們又能為防止新的「南京大屠殺」準備什麼?

筆者以全景式的紀實體形式,把「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再次展示給國人,目的就是上面的這幾句話。

對於世界,我也有一句話: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制度和價值觀可以不同,但我們都愛好和平,期待幸福,有愛心,那麼為什麼就不能永遠和平相處,仁愛以待,各自綻放自己國家和民族的鮮艷一面,讓我們的地球不再流血、不再有戰爭呢!

似乎還有些話要說。是的,和平是我們永遠的期待,但戰爭並沒有隨著人類發展而消失。因此我們才會特別在意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舊的創傷畢竟存在,關鍵是我們如何對待。製造戰爭和造成他人創傷的國家,毫無疑問更應當遏止霸心,壓抑慾望,承認錯誤,重塑仁慈,摒棄惡劣。而對飽受戰爭之苦和身帶舊傷的國家及其人民來說,更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和平是我們永遠的追求。

牢記歷史教訓、防止悲劇重演,是我們不能動搖的信仰。

希望我和我的子孫不用再重寫「南京大屠殺」,而將它當作一首凄愴與激奮清醒的老歌世代傳唱下去……

2014年10月於北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