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鬼之間——日本兵的懺悔獨白 35.士兵——肉體武器

(曾根一夫當兵之前所接受的對自己國家的軍隊的認識,只有一個,即日本的軍隊是天皇陛下親自統率的,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皇軍,但為什麼會進行野蠻的暴力懲罰呢?後來他才明白。)

其源頭是明治初期建軍的時候,軍官中有很多武士出身的人,為了鍛煉應徵進入軍隊的農民兵和市民士兵而使用了暴力。聽說自那以來這就成了慣例,像傳達事項一樣,一直延續到了昭和時期。這可能不是使用暴力的全部理由,但這裡僅作為理由之一列出來。

以前的明治、大正時期我不知道,但在我當兵的時候,使用暴力被認為是培養勇猛士兵的手段。我們這些作為士兵的人不認為自己是靠暴力成為了勇猛的士兵,但高層的領導們好像覺得士兵是要靠敲打才會變堅強的。把野蠻說成性格粗野,把性格粗野作為尚武精神,當成了教育士兵的基礎。為了鍛煉士兵而使用暴力好像就源於此。

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我退伍後曾經有一段時間受了縣知事的委託而擔任了青年學校的教員。該校軍事教育的成果每年要接受一次聯隊司令部軍官的檢閱。有一次作為檢閱軍官的少佐評價學生軍訓的成果時說:「青年學校的軍訓從表面上來看有進步,但是內在氣概還不行。你們所進行的軍訓只不過是在模仿軍隊,簡直就是軍隊遊戲。要想同時掌握技術和軍人精神,必須要和軍隊做同樣的事情。」這名少佐想說的是,不像軍隊那樣進行徹底而嚴格的訓練是不行的。

後來少佐和我進行了談話,關於軍隊教育,他說了下面這番話:「青年學校軍事教育的目的是獲得軍隊的預備知識,所以要求他們具有軍人精神是不可能的。學校教育中只要表演有進步就行了,但軍隊教育必須要把普通人培養成軍隊所期望的士兵。為此需要暴力手段。」下面要講的是以該少佐的話為主旨,我自己進行了加工潤色的東西。所謂軍隊所期望的士兵,大體來講有三個條件。第一,因為軍隊本來的任務在於戰鬥,所以必須掌握比交戰國軍隊更好的戰鬥技能。第二,要培養不管面臨什麼樣的艱難困苦也要克服它並一定要獲勝的信念。第三,要做絕對服從長官命令的士兵。以上三點是軍隊所期望的士兵的絕對條件。第一點和第二點靠軍訓和演習來練就,關於第三點,主要是在內務教育期間使其牢記。

接下來我想講一下服從問題,因為在養成服從習慣期間使用暴力最多。

軍隊所要求的服從,與其用「服從」這個詞,也許不如說「盲從」更合適。位於軍隊底層的士兵嚴格按照長官的命令行動,被命令「向右轉」時就轉向右邊,聽到「前進」的號令就向前進,聽到「停」時就停下來。只要這樣做就行了。一味盲從長官的命令,專心做上面吩咐的事的人被看成是好兵。

「為了什麼目的而前進呢?」「為什麼必須停下來呢?」想要知道這些理由的人不是軍隊所期望的好兵。

先說點後話,當戰爭開始時前往戰場的下級官兵不知道為什麼要進行戰爭就參加了戰鬥。之所以能夠像機器人那樣忠實按照上司的命令「去!前進!戰鬥!」而行動,在看不到戰爭何時結束的情況下在戰場上忍受了長達五六年的時間,是因為他們被培養成了軍隊要求的盲從的士兵。

下面回到原來的話題。要求徵兵檢查中獲得甲種合格的人作為現役兵服役一定的時間,其目的就在於培養軍隊所期望的士兵。

被大家稱為士兵的人因為是通過徵兵檢查在全體國民中徵召的,所以入伍之前在地方上從事各種職業。國家和地方公務員、一般的工薪階層、農夫漁夫、工商業者、演藝界人士、打短工者等,職業多種多樣。

根據在地方上職業和成長環境的不同,貧富差異非常大,受教育程度的差別也極大,上至讀過最高學府大學的人,下至義務教育都沒有修完的人。各人的差異不僅如此,性格也是各不相同。其中有極端的叛逆者、思想上的左傾者、性格極其乖僻者等不容於軍隊的人。

就像這樣,軍隊集中了有教養的人、沒受過教育的人、性格健康或扭曲的人、溫順和不溫順的人等等各不相同、千姿百態的人。把這些人一律培養成軍隊要求的士兵就是軍隊的工作。

要做到這點,首先第一階段,把入伍的全體初年兵一律降到最低水準,使大家整齊劃一。為此必須剝奪各人在社會上所獲得的教養、人格等。與此相反,對於達不到一定水準和沒有幹勁的人,則採取將其拔高的做法。為此使用暴力是最有效的。

初年兵一入伍,就被分配到各內務班,在內務班長手下和二年兵一起進行日常起居活動。這個內務班就是讓初年兵整齊劃一地達到某一水準的車間。內部班長和二年兵瞪大眼睛監視著初年兵的日常態度,並進行督導。對以學歷為傲而擺架子的人,他們說:「士兵不需要過多的學問。你這傢伙,狂什麼狂!」然後使用暴力進行壓制。看見叛逆者就施以暴力徹底打擊之。對於那些落後的人則用暴力將其往上趕。這種暴力就是前面講到的二年兵進行的暴力懲罰、私刑。軍官們將其作為士兵間的私人懲罰,雖然表面上禁止,但暗地裡是加以利用的。他們認為作為培養軍隊要求的士兵的一種手段,這是必要的。

入伍之後,不管是誰在第一年都會作為初年兵受到暴力懲罰,到了第二年則對下一批初年兵施加暴力懲罰。這作為每年的慣例在士兵間進行。看上去好像是單純的報復,但在培養軍隊期望的士兵這點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雖然這很殘酷,但進入軍隊組織內部後就只有服從。下層士兵不管多麼懊惱,多麼不滿,都不能反抗。如果反抗長官和上級的話,有時會被判抗命罪而受到處罰。如果那樣的話就是一次很大的事故。士兵入伍時被很多人歡送,並在大家面前豪言說「一心一意勤勉于軍務,出色地工作」。既然說了這種話,就必須平安無事地期滿退伍。為此只有成為糊塗兵。所以大部分人在現役期間都會覺得這是沒辦法的事而考慮處世方法,不管遭遇了多麼委屈的事,都認為最好還是忍氣吞聲、不露鋒芒。一旦有了這種想法,士兵就和沒有思想的機器人一樣,在長官的操縱下行動了。在此基礎上如果學會了戰鬥技能並具有了軍人精神的話,就成長為軍隊所期望的士兵了。

鍛煉士兵的軍營就是把普通人改造成為戰爭武器的肉體武器製造廠。花兩年時間進行製造,一般的成品定為一等品(一等兵),比一般的要好的成品定為上等品(上等兵)。

在這裡我想講一下士兵的等級。

我當兵的時候,士兵分為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三個級別。在支那事變過程中制定了伍長這一級別,位於上等兵之上,在這裡略去不談。我們那時候一入伍就全被定為二等兵。其後從成績好的人開始依次選拔,升為一等兵,一年之內大部分都成為了一等兵。其中成績特別優秀的人升為上等兵。因為上等兵是士兵的最高級別,所以士兵中只有百分之幾的人能成為上等兵。不光要成績優秀,還必須操守堅定,其日常態度也是士兵們的模範。因此,當時成為上等兵是件光榮的事。因為不管哪個士兵都想升到上等兵這個級別,所以對於領導層來說,這是一個馴服士兵的誘餌。作為士兵來說,之所以能夠在初年兵期間忍受屈辱,也是因為有想被選拔為上等兵的慾望。大部分士兵都能忍受初年兵期間的痛苦,但其中也有忍受不了而開小差和自殺的人。有一個和我一起入伍並被分入同一中隊的初年兵,因為無法忍受暴力懲罰的痛苦而開小差,然後知道自己是逃不掉的,最後自殺了。在此暫且稱他為A。

A是當時為數不多的上過大學的知識分子。他不僅頭腦聰明,而且態度認真,所以被認為是初年兵里的尖子。長官對他的印象也不錯,這樣下去就可以成為幹部候補生,被任命為預備役少尉。雖然說不上是缺點,但因為他是知識分子,所以說話的態度和一般士兵有點不一樣。一般來說這在社會上沒什麼問題,但在軍隊中卻被沒學問的二年兵所厭惡。僅僅因為這點,A就被一部分二年兵所憎恨,不管做什麼都會被說成「狂妄」,挨的耳光是一般初年兵的好幾倍。如果是像雜草般長大的人的話還能忍受,但是A因為成長環境比較好,所以有點懦弱,於是無法忍受而決定開小差。即使是像A這樣的知識分子,想法也太過天真。雖然在熄燈後成功逃出了軍營,但在他要去的各個地方都布有憲兵和警察的網,無處可逃。好不容易從網眼中逃了出來,來到了老家的村莊附近,但那裡有一層更嚴密的網在等著他。於是A明白了即使逃了出來,在整個日本也沒有他能夠安居的地方了,然後就在海邊漁夫住的小屋裡上吊自殺了,以死來逃避。在被發現後,他的屍體被運回了軍營,一直到化為白骨之後才交到他家屬手裡。那時我看到了來接收遺骨的他父親的身影,知道了軍隊的無情。A即使化為了白骨,開小差自殺的罪名也沒有消失。他父親就好像背負著那罪名一樣耷拉著肩膀遠去的情景,讓人感到格外凄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