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殺戮前的大決戰 1.上海失守前後,蔣介石「比較努力」

「比較努力」這個評價是毛澤東給他的老對手的。毛澤東為什麼要給蔣介石如此評價,我們先把話題轉到日軍侵華期間的南京大屠殺上來。

當然,言及「南京大屠殺」這一讓中日兩國結下「世紀之仇」的大事件,我們不能不從1937年發生在盧溝橋的七七事變說起。

國與國之間的戰事紛爭和人與人之間的行為差不多,小人做事便有小人的伎倆:日本從1931年九一八佔領我東北三省後,便虎視眈眈地一直在盤算著如何向中國的縱深處進犯。於是在1937年7月7日這一天夜間,駐盧溝橋的日本軍隊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的「軍事演習」,詭稱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的宛平鎮搜查,當場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於是隨即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七七事變由此而來。日本藉此事,立即在短時間內,制定出《在華北行使兵力時對華戰爭指導綱要》,並調動40萬兵力,對華全面宣戰。

七七事變後的第二天,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即向全國通電,號召全國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此時,正面戰場的最高指揮與國防軍的最高統帥是蔣介石。

蔣介石是1937年6月份到廬山的,他在那裡搞「暑假訓練團」,並自任團長。訓練的對象為「全國各界文武同志」、「全國公務員」。按照蔣介石在6月27日對訓練團大隊長以上的長官發表的《建國訓練的要點和實際的目標》講話,此訓練團的任務是:「在中央統一禦侮、救亡圖存的一向政策之下,人人奮發建國的熱忱,激勵其救國的責任心,向著共同的目標,能夠自動努力,自動奮鬥,盡忠於其本職,隨時準備為復興民族而犧牲,就是要人人盡忠於各人的職務,要人人知恥明義,犧牲奮鬥,自立自強,自動地發揮其愛國的精誠,這是我們此次廬山訓練的精神,也是本團教育唯一的目標。」

1931年九一八事變讓蔣介石對日本人的侵略野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但基本上還是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精力主要花在「剿共」上。1936年,西安事變後,加之日本人不停挑釁,老蔣開始對舊友日本有些心灰意冷,反共的立場有所收斂,與「小日本干一仗」的決心漸定。1937年4月,蔣介石請假兩月回老家休養。5月回南京,接著便上了廬山搞訓練教育幹部事宜。這期間,汪精衛在南京與日本人暗暗勾結,關係打得火熱。中日國家關係則面臨破裂,日外務省向中方提出3點要求:(1)中國應承認「滿洲國」存在之事實,並承認「滿洲」為已失之領土。(2)中國應與日本簽訂特殊協定,保證於將來不侵犯日本在華權益。於遠東發生戰爭時,中國應對日本保持親善之中立態度。(3)中國應同意日本在華北享有之特權。關於內蒙問題,中國應注意日本意旨。

「娘稀匹!」這回老蔣氣壞了,他在當日的日記中寫道:「倭寇向外侵略,已至滿溢時期。物極必反,其敗可立而待也。」

七七事變前一兩天,正在山中的蔣介石並非知曉全部情況,倒是他的軍方左右手何應欽最先獲得前線情況。

何應欽這個時候正在重慶。他的任務是受蔣介石之命,與川軍大員劉湘商談給川軍「消腫」的。

「什麼整軍!老蔣前年把我們川軍整掉了三分之一,這回姓何的又來收拾我們,目的只有一個:他老蔣是想吃掉我們川軍!不去,什麼鳥會!」劉湘的部下將領們紛紛出來勸劉湘不要去重慶見何應欽及陳誠、顧祝同等中央大員。

劉湘一邊吸著水煙,一邊半閉著眼,慢慢道:「我若不去開會,不等於讓南京來的人操縱整個會議嗎?其結果只能對川軍更不利。」

經劉湘這麼一說,川軍將領們才憋著情緒,來到重慶參加何應欽主持的川康整軍會議。會議要求川軍師以上的長官都要參加,後來在「南京保衛戰」中殉身的第145師師長饒國華也在其中。

從7月6日開始,將領們吵了兩天,會議沒有多少進展。8日上午,第三天的會議開始,川軍將領皆到了會議現場,卻獨不見何應欽。正當大家有些著急時,忽見何應欽手持一份電報,急匆匆地上了主席台,跟座位兩旁的劉湘等低語一陣後,突然站起身,沉重地向全場將軍宣佈道:「諸位川軍袍澤,告訴大家一個非常不幸的消息。今天早上,我接到中央軍委會緊急電話,剛才又接到外交部的緊急電報,日本華北派遣軍駐北平丰台部隊,於昨晚今晨,與我29軍盧溝橋守衛軍部隊發生激戰,雙方均有傷亡,戰事仍在擴大……」

「這些小日本鬼子,太不像話了!他們欺人太甚,吞了我東北,又想吃華北!」

「打!跟他們拼到底!」

川軍將領們一聽,會場頓時炸了起來。

「中央軍會有向華北增兵的打算嗎?」饒國華師長從座位上站起來問何應欽。

「目前還沒有來得及研究。」何應欽說。

「那就趕快研究嘛!」

「對啊,小日本是想步步為營,逼我們服輸。這回決不能讓他們得逞了!」

「對,決不能讓小日本得逞!」

川軍將領熱血沸騰,浩氣衝天。

「哎呀,你們啊先不要激動,聽我說……」台上的何應欽一副愁眉苦臉道:「打仗要靠實力和頭腦,不能全憑感情用事,你們很多人沒去過日本,無法想像他們的軍事實力、裝備優勢。以我們現在的國力和軍力跟日本打仗,只能是以卵擊石。」

這話可惹惱了川軍將領們,於是會場上亂嚷一片:「日本人也是肉長的,我們就不信他們刀槍不入!」

「是嘛,老子用大刀砍他,也要砍死他個球兒!」

面對這群舉著拳頭的川軍將領,何應欽臉上一陣尷尬一陣興奮。

「何部長,如果前方真需要增援,我們川軍首先報名,我145師全體官兵甘願與小日本決一死戰!」說話的是饒國華。

「還有我——45軍將士決不退一步!」45軍軍長鄧錫侯接過饒國華的話表態。

「好,諸位將軍的決心讓我感動、讓我感動!」何應欽連連點頭。

坐在一旁的劉湘感覺似乎到了火候,對何應欽說:「何部長,我看你老兄最好向蔣委員長轉告,我建議中央應當迅速轉變思路,實行全國動員,停止內戰,槍口一致對外。如果前線戰事需要,我願意率所部兩個軍,立即開赴前線!」

何應欽不再說什麼了,一個勁兒地朝劉湘和川軍將領們點頭。他心想:委員長本想「吃掉」川軍的算盤看來不能再打下去了,眼下對付日本,恐是當務之急的首要大事。

當日午後,何應欽急回南京,他手裡捏著蔣介石讓他立即召開統帥部軍事會議的通知,準備部署七七事變局勢下的軍事安排。

7月11日,統帥部第一次會議召開,會議商事11項,主要根據蔣介石的指令,派員到北平察看我軍力準備,一旦對日事局變化,則將黃河以北作為戰略落實地,也就是說:若日本全面開戰,我方力爭將戰場擺在黃河以北的地方。

從7月11日到8月1日的22天時間內,國民黨軍事最高統帥部開了22個軍事會議,每天分析對日戰爭的軍事情況,並做部署和安排。

中國軍方領袖「不屈服」的態度,確實讓中國前線部隊打出了一些漂亮仗。在盧溝橋與日軍交戰的國民黨29軍,原來是馮玉祥的西北軍,雖在蔣介石看來是支雜牌部隊,裝備極差,但29軍將士以勇敢出名,尤其是他們的大刀隊,可以嚇退一片敵軍。這回跟日本的先進武器決戰,大刀隊在喜峰口一仗,殺得日軍丟盔棄甲,一片狼藉。著名音樂家麥新有感於29軍大刀隊勇士的神威,專門寫了一首《大刀進行曲》: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二十九軍的弟兄們!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

後面有全國的老百姓。

咱二十九軍不是孤軍,

看準那敵人,

把他消滅,把他消滅!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沖啊,殺!

這首原本為29軍大刀隊而作的歌,後來改了些詞,成為全國抗日的戰歌。之後的70餘年裡,它一直是中國軍營里最響亮的軍歌之一。

蔣介石在對日態度上,其實一直是猶豫不決的,他的「不屈服」後面,便是「不擴大」,即不想把戰局鬧大,儘可能讓戰火在「可控」的範圍內。然而,一心想吞併中國的日本人並沒有按蔣介石的心愿行事,他們變本加厲,步步緊逼,一直到把北平和天津兩地全部歸入他們的鐵蹄之下。

平津失守後,蔣介石開始清楚地意識到日本人不可能給他這位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學生一點面子,收拾他蔣介石的江山已是早晚的事。「到了今天,大家一定要覺悟,不是日本滅亡我們,就是我們滅亡日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