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赤子情懷 16、舉城全遷的壯歌

如果不深入三峽庫區,就不會知道真正的移民工作重點在哪兒。到了庫區走一走,才知道移民的最大戰役是在那些城鎮的搬遷過程中。

據統計,三峽水庫淹沒線以下的縣市城13個,建制鎮或者場鎮114個。湖北的秭歸、巴東和興山縣城;重慶的巫山、奉節、萬縣、開縣、豐都和雲陽縣城基本全淹,還有涪陵、忠縣和長壽縣城大部分淹沒,這就是說,以上縣市城內的居民都是移民對象。過去的街道、碼頭、工礦企業、商店、學校和醫院等一切城市基礎設施將隨之搬遷。

沒有比這更波瀾壯闊、激動人心的大搬遷了!我三下三峽,親眼目睹了庫區城市的搬遷與建設過程,那種場面只有身臨其境,才會有情不自禁的衝動。

那一天,與素有中國詩城之稱的奉節縣陳縣長見面,正好是他剛剛從舊縣城工地上趕冋來的路上。當時的陳縣長顧不得拍一拍身上的塵灰,頗為興奮地指著身後如長龍般的車隊對我說每天我們要派出200台大卡車,從舊縣城向新縣城搬遷。這已經搬遷3個月了!估計還得用個把月,才能把舊縣城的人和物全部搬遷到新城。

三四個月!每天200台大卡車!你見過這樣的大搬遷嗎?這不是一場波瀾壯闊、激動人心的戰鬥又是什麼呢?

陳縣長還告訴我一條數據:在過去的3年多時間裡,由於新縣城正在建設之中,居民們大部分仍住在舊城,每天從老縣城接孩子們到新縣城上課的車隊就有50輛之多。學校先搬遷到了新縣城,我不敢相信在這樣一個小小的縣城,一個江邊的小縣城,一條在山體岩壁上盤旋著的公路上,要進行如此規模的如此長久的大搬遷,該是一種什麼樣的大戰役?而作為戰役指揮者的陳縣長他們所要付出的心血和代價又是怎樣的呢?

無法想像,也不敢想像。我知道即使在北京這樣有寬闊馬路、一流交通設施的大城市,每一次幾十輛的車隊要通過長安街時,指揮者的心總是吊在嗓門口唯恐出一絲差錯。

三峽移民的幾十個城市,114個鎮場,在幾年中天天進行著這樣的大搬遷!你我去那種地方當一回縣長市長鎮長試一試看看,敢嗎?

三峽移民戰鬥中,我們的各級領導與幹部們,押上的是自己的政治前途和身家性命。

然而,這僅僅是表象。

在三峽庫區,幾乎所有被淹的城鎮,都是歷史名城名鎮,也就是說都是老祖宗們傳下的寶貝疙瘩。怎麼個搬?怎麼個建?一句話:動一動,就是個怎麼了得!

城市的遷移,決定著三峽庫區的未來。每一個方案,每一個部署,都將影響子孫萬代。科學的決策便顯得至高無上。

開縣的被淹可以說是飛來橫禍。它距長江70多公里,許多當地的百姓,一輩子連長江是啥樣都不知道,可三峽工程卻使他們成了移民,幹部們告訴大夥說是以後的三峽水庫的大水要把這兒的房子和田地全淹沒。這不是飛來橫禍是什麼?

開縣是共和國開國元勛劉伯承的老家。這是一個六山三丘一分壩的特殊地區。在開縣全境,即使登高遠望,也見不到滾滾東去的長江。開縣建縣於東漢建安二十一年,是個距今1780多年的老縣。現有人0140餘萬,人稱中國第一縣。此地雖山髙路深,卻是物產豐富,礦藏遍地的聚寶盆。縣境內有個儲量500億噸的特大型天然氣田。開縣的柑橘產量在三峽庫區名列第一,年產量達6萬噸以上。素有金開縣之稱。

在三峽庫區,那些依長江而居,吃長江水而生的人,此次因興建三峽水庫搬遷,是在情理之中。可開縣人有些感情上不好接受:他們與長江井水不犯河水,偏偏回灌而進的長江水,將淹掉他們開縣的面積髙達859以上,受淹的人口12萬,接近三峽湖北庫區的全部被淹人口。

當三峽工程175米方案傳出後,金開縣的上上下下幾乎全都沉沒在欲哭無淚的狀態之中。一方面,建三峽水庫是國家的百年大計,必須全力支持;另一方面,自古以來自產自足,年年豐裕的開縣與長江井水不犯河水,恰恰現在要為長江而作出犧牲,而且這種犧牲幾乎是金開縣的全部代價一其實就是全部代價了,被淹的85的地方都是開縣原先最好的壩地和山丘,剩餘的15的地方都是高地荒山,是不可植種之地,更非適合人畜居住。而沿長江的其他被淹縣市,一般都是一條線式的淹沒,呈現梯級狀態。開縣則不然,它的淹沒區呈一個巨大的葫蘆體,地勢平坦,高低懸殊幾乎沒有,一旦三峽水庫蓄水,淹沒將是一次性的徹底的淹沒。開縣領導算過一個賬:縣城和10個鎮場全遷,按開縣自身的建築施工能力,需要35年才能完成。如果引進一支3000人的建築施工隊伍,在資金保證的前提下也得需要19年。作為純粹的回灌被淹區,開縣的損失還有一個最讓人有苦說不出的隱性問題:由於地處水庫回水末端,隨著三峽電站的蓄水與放水所形成的漲落汛期水位145至150米,汛後冬季水位175米如此每年30多米的漲落而造成的被淹區時裸時泡,必然帶來嚴重的水土流失和氣候變化。處在已退至高山丘地的開縣人如何面對?而這一切又不是在當初長江委進行的實物指數調查中所能體現出的。

開縣吃足暗虧。他們在高喊支持三峽建設的同時,心頭裂開著一個血口。

也許正是因為開縣遠離長江,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個淹沒大縣和移民大縣,卻很少能見到髙層領導巡視,相反那些淹沒不算很大,而因在三峽名勝之地卻不斷有領導光顧……

開縣人默默地承受著,期待著。

終於有一天,他們盼來了中央領導,盼來了能夠表達心裡話的機會。

真是不到開縣看一看,就不知道三峽移民有多難啊!全國政協副主席、老水利錢正英面對開縣風景如両的秀山豐田,感慨不已。

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郭樹言看了開縣的壩子,聽了縣領導的彙報,又深人到被淹農民家裡,然後站在大片大片掛果飄香的壩子面前,久久不語。末後,他深情地說:來開縣兩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開縣為三峽工程要犧牲那麼大,二是沒想到開縣這麼繁榮。

三峽整個庫區都難尋像開縣那麼好的壩子,淹沒了太可惜!郭樹言立即指令隨同一起到開縣的三峽建委移民局和長江水利委員會的負責人:馬上著手對開縣淹沒和移民情況重新作調查研究,以供國家最高層正確決策。

同年10月,當郭樹言再次來到開縣視察時,隨行的長江水利委員會的人便帶來了小江大防護工程規劃設計報告。這個報告是建議在長江支流的小江下游雲陽縣的高陽鎮修建小江水利樞紐,從而實現將三峽庫水拒在開縣門外,用電排抽小江水於二峽庫內的保開縣之目標。這個方案被開縣人稱之為大防護。

誰說我們開縣沒人管?大防護就是中央對我們開縣最大的關心和重視!開縣人感激萬分。但這並不能打消他們繼續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念頭,他們為了保護好美麗的家園,力求爭取得到更加完善的方案……

機會來了。1995年10月底到11月初,國務院三峽建委移民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北京聯合召開了小江防護工程規劃專家級評審會。歷時4天會議上,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潘家錚代表專家評審組表示:報告仍需繼續研會後的第七天,時任總理的李鵬和副總理鄒家華便親自來到小江壩址考察。

開縣的同志來了沒有?李鵬問。

開縣書記、縣長趕緊報告來了,總理!

李鵬點點頭,關切地問:你們對大防護方案有什麼意見?

開縣張書記先發言。他沒有直接回答總理的提問,而是說:報告總理,我們認為這是長江水利委員會提出的解決開縣移民問題的一種方案而已,我們認為還有其他方案。

李鵬轉頭朝鄒家華副總理笑笑,又饒有興趣地問開縣的同志你們快把其他方案說說。

開縣正副縣長就趕緊將開縣的地圖鋪開,然後在總理面前一番陳詞:長江水利委員會的大防護,固然是有可取之處,但我們開縣被淹的面積中有十幾個大小不等的壩子,如果也能用築壩的方法加以保護起來,這樣對我們開縣移民和未來建設將有極大好處。

聽完介紹,李鵬總理頻頻點頭後,陷人了思考。你們的意思我明白了。這時,總理站起身,分別與開縣的幾位領導捤手,然後對鄒家華副總理說:他們的想法有道理,我看對開縣的問題要從長計議,從長計議才對啊!

次年12月17日至21日,決定開縣的三峽移民問題和未來建設命運的會議再次召開。我國水電界泰斗、兩院院士張光斗教授出席並任專家組顧問,專家組組長仍由潘家錚院士擔任。28名國內外著名專家和71個相關單位的代表參加審議。爭議仍在大防護與小防護之間展開。開縣出席的是縣長劉本榮,這位肩負140萬人民重託的縣長聲情並茂,慷慨激昂,他的傾向性意見得到了專家們的首肯和贊同。最後專家組認定:從開縣實際出發和科學的、長遠的角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