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東南卷及其他 第66篇 萬泉河:一端是五指山,一端是博鰲港

劉欽偉

萬泉河,發源於五指山山脈,流經瓊中、萬寧、屯昌、瓊海等市縣,從博鰲港匯入南海,全長163公里,流域面積3683平方公里,流域人口55.73萬人,約佔海南省人口的7%,是海南第三大河,第一大河是南渡江,第二大河是昌化江。南渡江發源於鸚哥嶺山脈,流經白沙、儋州、澄邁、屯昌、定安、海口等市縣,分三股水道從海甸島與新埠島的中間和兩邊注入瓊州海峽,全長333.8公里,流域面積7033平方公里,流域人口225.6萬人,約佔海南省人口的30%。論長度論流量,萬泉河還不及南渡江的一半,而論知名度和號召力,南渡江卻遠不如萬泉河。

上世紀70年代,《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這首歌,讓海南名聲大振,許許多多的人正是通過這首歌知道了五指山,知道了萬泉河。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聽「萬泉河水,清又純……」又有誰不想身臨其境,證實那不是虛幻的世界。

海南島是海南省的主體,五指山、萬泉河是海南的象徵。如今,萬泉河入海口的博鰲,成為亞洲論壇的永久會址,萬泉河的名字更是頻頻出現在各種媒體,進入亞洲乃至全球人的視野中。這裡是三江交匯處,既有海水、沙灘,又有島嶼、林帶,是世界上自然生態保存得最完美的江河入海口。

萬泉河在五指山原始森林中形成最初水流,自西向東一路走來,直到博鰲港才結束它充滿激情的流淌。它的上游兩岸山巒起伏,草木蔥蘢,河谷狹窄,水流湍急;下游兩岸椰林蕉園,一望無際,河面開闊,波光滔滔;成為海南島唯一以河流為風景主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當我們的目光重新投向萬泉河,入海口的岸邊停放著旅遊車,中游有人在揮槳,上游有探險者的身影。到了這個地方,一個看法逐漸形成:萬泉河在發揮灌溉、供水等功用的同時,人們更關心的是怎樣使它「恢複自然」,挖掘它的審美和休閑的價值,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悅。

萬泉河,一個多麼靈氣美麗的名字。它是如何獲得這個芳名的呢?導遊小姐講述了這樣一個傳說:遠古時代,天空出現了十個太陽,大地乾裂,草木枯死,人與動物焦渴難耐。恰在這時,女媧來到海南,伸手往山窪一指,一股泉水噴涌而出,百姓爭先喝水。他們想,河水這麼大,上游也許有一萬個泉眼吧?萬泉河由此得名。這個答案在現代人看來,似乎有些荒誕,卻反映了海南初民對宇宙和自然力的思考以及解釋。

我查閱資料發現,萬泉河原本叫「多水河」,將它改名叫「萬泉河」的是元朝第十二代皇帝——元文宗圖帖睦爾。《元史》、明《正德瓊台志》記載,至治元年【1321年】,元武宗次子圖帖睦爾,因宮廷內爭,被英宗【1321—1323年在位】放逐瓊州,潛邸就在瓊州城城南【今府城】,在那裡巧遇元帥陳謙家侍女青梅。青梅出身名門,因父親遭奸臣讒害,家破人亡,淪落為奴。但她能歌善舞,聲色雙絕,令圖帖睦爾為之傾倒。在青梅看來,圖帖睦爾貴為太子,豈敢高攀?圖帖睦爾心情沮喪,便遊山玩水,來到定安南雷峒。南雷峒主王官不僅「事之以禮」,還甘當月老,「為之出三百金以聘青梅」,成就一段姻緣佳話。瓊劇《青梅記》演繹的就是這個歷史故事。

圖帖睦爾流放瓊州3年後,知樞密院事燕帖木兒發動政變,擁立圖帖睦爾為帝,改元天曆。天曆二年【1329年】,剛剛登基不久的元文宗圖帖睦爾【1328—1332年在位】,下旨在潛邸之處修建普明禪寺,將定安縣升格為南建州,封南雷峒主為世襲知州,「佩金符,領軍民」。清光緒《定安縣誌》根據《王氏族譜》記載了此事。為「多水河」改名,雖然還找不到出處,卻也不能否定有此事。《宋元詩會》記載:文宗怡情詞翰,雅喜登臨。為一條河改名,而且改得這麼有詩意,是很有可能的。

飲水思源,人們會問萬泉河的源頭在哪裡呢?根據常識,我們知道,海南島的河流屬山谷型河流,徑流量來自降雨,無數的雨點落到坡面上,然後匯流成溪,形成江河正源最初水流。江河的徑流量大,是因為它的水源區和水源涵養林的面積大。

確定源頭,其實主要應該確定幹流,確定了幹流,溯河而上就可以確定源頭。我不是專業人員,不具備探索河源的條件。據我所知,萬泉河上游的支流分南北兩支,南支以乘坡河為主,發源於五指山林背村南嶺;北支以大邊河為主,發源於黎母山東南部的風門嶺;兩支流經瓊中、萬寧、屯昌至瓊海龍江合口咀合流。然而主源頭在哪裡呢?長久以來沒人說得清楚。風門嶺、黎母山同屬於五指山山脈,那裡保存著原始森林,懸崖峭壁,流水潺潺,進入無人區只聞鳥鳴獸叫……即使帶上GPS和地圖,說不定也會迷路。山谷型河流的源頭,本來就難於確定,或者說不能確定。沿著支流而上,泉眼星羅棋布,不論是坡面上還是石縫裡都有泉水湧出,不像雪山冰川或者一片沼澤,哪裡去找「第一滴水」呢?也不可能像長江、黃河的源頭一樣,有個具體的標誌。

2002年8月23日,海南省探險家協會32名隊員,走進位於瓊中縣境內的黎母山尋找萬泉河的源頭。進入黎母山,已是黃昏,他們的營地設在半山腰林業站一塊平地上。夜幕降臨,大山背後飄過幾片厚厚的雲,灑了一些雨就離去了,營地四周的青蛙扯開嗓子叫個不停。24日早上,他們再次出發。潮濕的山地給攀爬增加了難度,個個小心翼翼,腳下踩穩了才敢往上登。走了大約40分鐘才過了「下馬威」,之後的路更是崎嶇不平,經雨水長年沖刷而成的溝,窄得僅能容一個人通過,很多時候幾乎就是走在懸崖邊上。

走到「神斧石」的時候,已經沒有陸路可走了,前面是兩條河流,左邊的通向黎母山二峰,右邊的通向黎母山主峰。經過研究,他們決定從左邊的溪流往上走,腳踩在水底下,一不小心就會滑倒,還要提防水蛇和山螞蟥。

中午時分,24名隊員來到黎母山主峰與二峰之間的犁頭處,有一塊約20多米高的巨石立在山上,只見泉水從巨石頂端的夾縫裡迸發,順著巨石平緩流下,形成一道十幾米高的瀑布。此時,他們站的位置經勘察對照,是海拔1380米,離海拔1411米的黎母山主峰還有31米。海南省測繪局的專家符鎮認定,這就是萬泉河的主源頭。據我了解,這次對萬泉河源頭的確定,並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只是為此後的河源之爭埋下了伏筆。

源頭直接關係到河流的長度,要滿足一年四季都有水的條件,才能作為河流的源頭。每年的7至10月是海南的颱風季節,也是雨水季節,到了冬季枯水期,黎母山二峰犁頭處的那塊巨石還能有十幾米高的瀑布嗎?海南是我國最具熱帶海洋氣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熱,雨量充沛,乾濕季節明顯,冬春乾旱,夏秋多雨,旱季長達6至7個月,雨季總降水量佔全年降雨量的70%至90%。

所謂源頭,是要從幹流來確定,而長度和流量較大的才能叫幹流。發源於五指山林背村南嶺的乘坡河長109公里,集水面積1387平方公里,發源於黎母山東南部的風門嶺的大邊河長88公里,集水面積1222平方公里,很顯然乘坡河才是幹流,從乘坡河溯流而上才能找到萬泉河的源頭。

由於自然的複雜和多變,河流是沒有一個確定的、出發的「點」,它是一個區域,一個叫源區的地方。探險家和科學家用GPS,把他們找到的黃河、長江、瀾滄江源頭的經度、緯度測出來,然後標註在地圖上,卻無法標註在大地上,即使標上去了,也是象徵性的,不一定與事實相符。源頭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區域,因此就不需要精確地對待,而只能詩意地對待。我很希望關於河流源頭的爭議繼續下去,或許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關注到源頭的保護。

萬泉河源區在瓊中縣境內,瓊中縣是海南典型的中部市縣、少數民族自治縣。年平均日照時間1600至2000小時,年平均氣溫22℃,年平均降水量為2200至2444毫米。境內群山環抱,奇峰突起,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2座。五指山海拔1811.6米,是全島最高峰;黎母山海拔1411米,是五指山的主要支脈;均保存有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資源十分豐富。有大小河流241條,河網密度係數為1.32公里/平方公里,總集雨面積2693.1平方公里,平均徑流量為44.33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約10.83萬千瓦,已開發利用2.22萬千瓦。

五指山,位於瓊中縣西南部與通什市【今五指山市】交界處,離市區54公里,10年前進入五指山鄉【今水滿鄉】只有一條四級土路。5月的一天,我和同學開車上到那裡已經是上午9點多鐘,五指山的山峰還被烏雲和濃霧遮蓋住,像是在與天空做某種交流,說些什麼,無人能懂。村子後面有一條小溪,蔓藤從溪旁延伸到山上的幾棵喬木。走著走著,沿溪的小道突然沒有了,這裡是兩條溪水的交匯處,流水沖刷著石頭濺起無數水花,魚兒沒有再露面,似乎在守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