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西部卷 第57篇 滇池圖——滇池治水記

李霽宇/楊紅昆

中國西部有一顆高原明珠——這就是滇池。

遠古的滄海桑田已邈不可考。大約在300萬年前,第三紀喜馬拉雅山地殼運動造成了西部高原的石灰岩斷層陷落,在海拔1886米地方形成了一個湖,像一個高舉的酒杯遺世獨立,邀日月星辰於其中,閃爍著灼灼光華——這就是滇池。

滇池周圍有大小數十個山峰,山環水抱,天光雲影,青山綠水交相輝映,滇池煙波浩渺,一碧萬頃,構成一幅美麗的天然畫卷。遠古的足音從歷史深處紛至沓來,從青藏高原遷徙而來的氐羌氏的燧人女媧伏羲的某一部分【即滇僰和邛僰】南下,進入了西南。南下四川的蜀、羌、徒、邛、越部成了羌族的祖先;進入雲南的西蕃、吐蕃、西爨和僰人,分別成了普米、藏和白族的祖先;其中的一支同昆明族、叟族融合,統稱為烏蠻。約在公元7世紀,分為烏蠻和白蠻兩部,其西支形成了「六詔」,而另外的路蠻成了怒族和獨龍族的祖先;尋傳、俄昌成了景頗和阿昌族的祖先;栗粟成了傈僳族的祖先,和尼等成了哈尼族的祖先,么西成了納西的祖先;攸樂、倮黑等成了基諾、拉祜的祖先……而東爨、黑爨就成了彝族的祖先。

在滇池流域逐水而居的應該是當地土著和某支彝族的先祖。

在自然環境極其優美的地方建城立國是理所當然的選擇。

於是,在滇池東岸的晉寧有了古滇國。

《漢書·地理志》上有益州郡治滇池縣的記載,滇池縣【今晉寧縣晉城鎮】是古滇國的都城所在地,晉寧靠近滇池,因此而得名是順理成章的事。那時候的滇池分大澤和滇池澤兩個湖泊,「大澤在西,滇池澤在西北」,滄海桑田,這兩澤之水約在魏晉時期才漸漸合為一水,並保留了滇池之名。

關於「滇」,最早見於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列傳》:「使將軍庄GFBC5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GFBC5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千里,以兵威定屬楚。欲歸報,會秦擊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還,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晉人常璩的《華陽國志·南中志》、此後范曄的《後漢》、酈道元的《水經注》重引述了司馬遷的記載。

滇池之名,有種種說法。

第一種是根據地理形勢。《華陽國志》說,「有澤水周回二百里,所出深廣,下流淺狹,如倒流,故曰滇池。」因上源深廣,下流淺狹,好像一條江河倒流,所以叫做「滇【顛倒】池」。

第二種是循音考義。《滇池及滇縣考》上說,「西漢武帝前滇池縣本作顛縣」,「顛與頂為一聲之轉,顛與頂又是同聲同義,滇池也為顛池,即山顛高頂之地」。認為「滇,顛也【按:顛即巔】,言最高之頂。」滇池地處高原,故名。

第三種是根據池周圍居住的、為數眾多的彝族語言來推斷。認為「滇」是彝語的變音,即大壩子,因滇池沿岸土地平曠肥沃,是雲南最大的壩子,故而得名。民間版本中,說是漢使到滇池邊,問詢當地人這是哪裡?因當地人是彝族,回答的是彝語,漢使聽不懂,只能記了個音,這個音就是「滇」的音。

第四種則從民族稱謂來考察。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明確記載:滇,是古代在這一地區最大部落的名稱,楚將庄GFBC5入滇後,還變服,從其俗,稱「滇王」。因此,就是先有滇部落,後有滇池之名,池因族稱,名從主人。

歷史打馬而過,匆匆就是千年。回望這段史實,讓人感慨萬千——

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63年,楚將庄GFBC5率領一支隊伍到達滇池地區,其目的是征服當地人歸附楚國。公元前286年左右,他奉命率領楚國大軍溯沅江而上,由湘西進入貴州的且蘭,在那一帶先滅了夜郎,然後沿著滇黔路進入雲南,又一次征服了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的以「滇」為首的「靡莫之屬」各部族,統一了滇池地區。然而,讓這位春風得意的將軍沒有想到的是,正當他準備回國報功的時候,秦國又攻佔了楚國的巴、黔等地,回去的道路已被阻斷,庄GFBC5便率部在滇池地區「變服從其俗」住了下來,守著這塊「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千里」的好山好水之地做了滇王。「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這是史料中明確記載的一代滇王。古滇王國是雲南古代少數民族建立的奴隸制帝國。它勃興於滇池之濱,鼎盛於戰國至西漢時代。由於偏居西南一隅,遠離中原文化視野,古滇國曾長期湮滅於歷史塵埃之中,顯得神秘而離奇。

100多年後,漢武帝從張騫出使西域的信息中知道了滇池和強盛的「西南夷」,決心征伐,但知「西南夷」熟知水性,而中原士兵不識水戰,於是在長安仿滇池開鑿人工湖,曰「昆明湖」,練習水戰。公元前109年,大軍臨滇,滇人臣服。漢武帝於是在滇池中心區域設益州郡,封其統治者為滇王,並賜滇王金印一枚。後來到了清朝,乾隆皇帝非常景仰漢武帝開疆拓土的氣魄和功績,把北京的西湖更名為「昆明湖」以表紀念。

公元225年,諸葛亮為平定孟獲等南中大姓的叛亂而南征,秋,三路大軍在滇池地區會合,平定了南中4郡,改益州郡為建寧郡。

公元763年【唐朝廣德元年】,南詔王閣羅鳳到達昆明地區,認為昆明一帶「山川可以做藩屏,川陸可以養人民」,於是,在公元765年令其子鳳迦異在昆明建拓東城。拓東城成為南詔用以控制南面的交州和東面的曲靖等地的東都,後來拓東城改稱為東都,後來改為鄯闡城。南詔國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對華夏民族圖騰「龍」極其崇拜。明初,王坤在《滇南鋤哭記》中提道:拓東城築成龍形,以制伏盤龍江的凶龍,同時,江對岸北邊有長蟲山,城市建成龍形,以龍制蛇,日後昆明的城市可以從西北方向擴展。故此,長長的一條拓東路就是龍身,西到盤龍江邊的得勝橋是龍頭,兩個前爪是北邊的尚義街和南邊的塘子巷,兩個後爪是玉川巷和白塔巷;龍尾直到今天的五里多附近。

公元10世紀至13世紀初,【宋代】大理國前期,大理國在今昆明地區設鄯闡節度,其轄境略與南詔時期的拓東節度統治區域相同,其境界與元代中慶路範圍相同。大理國時期鄯闡府、巨橋【今昆明】屬高氏世守之地。

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軍進攻雲南,攻克大理城。大理國王段興智逃到昆明。公元1254年,兀良合台率軍攻克昆明,擒獲段興智。公元1273年6月,以平章政事賽典赤行省雲南,1276年賽典赤把軍事統治時期所設的行政中心遷到昆明,從此昆明正式成為雲南省省會。其間,賽典赤多次興修水利,並建昆明松華壩。

公元1381年8月,朱元璋調集30萬軍隊,以傅友德為統帥,藍玉、沐英為副將,向雲南出兵征討。12月,明軍於白石江敗元軍,藍玉、沐英攻進昆明。梁王逃到晉寧跳滇池自殺,明軍進駐昆明。1389年,沐英入京拜見朱元璋,回滇時帶江南軍民百萬到雲南屯田。1392年至1398年,沐春又移南京人口30餘萬入雲南。

當時鎮守雲南的沐英聘請著名堪輿家汪湛海設計、建造昆明城。汪湛海精心考察了昆明的地形、地貌、山川、湖泊,認為若在長蟲山以南建造一座背靠長蟲山面對滇池、形狀似龜的龜城,必將造福百姓。為什麼昆明城一定要建造成外形似龜的龜城呢?汪湛海的堪輿理論是:昆明北面的長蟲山是昆明的主山,長蟲即蛇,而此蛇為雄性,有雄就必須有雌與之相配,故昆明城必須建造成一座龜城,龜蛇相交,百姓才能生生不息、吉祥平安。於是,在汪湛海的精心設計下,新建的昆明磚城就成為了一座外形極像一隻神龜的龜城了。它有六座城門,南門是龜頭,北門是龜尾,大東門、小東門、大西門、小西門是龜的四腳。這龜還不是一隻普通的烏龜,它是一隻靈龜和神龜,它尾掉而足動,是靈龜掉尾之意。汪湛海建昆明城時,還叫工匠用石頭雕鑿一隻形端體正、惟妙惟肖的神龜,並在其龜背上雕刻有一句讖語:「五百年前後,雲南勝江南。」埋藏在南城門下。

回溯千年歷史,古城傍滇池而建,古滇國在滇池東,拓東城及以後的昆明城移在滇池北岸。沒有滇池,就沒有昆明城。

雲南遠離大海。

在萬山重疊的高原之上,湖泊都稱之為池。如新疆天山天池、吉林長白山天池、青海孟達天池和浙江天目山天池。我國湖泊眾多,分布廣泛,而且分布地區民族各異,故對湖泊的稱呼就有湖、泊、池、盪、淀、漾、泡、海、錯、氿、淖、窪、潭、海子、庫勒、浣等30多種。而滇池又名昆明湖,古名滇南澤,別稱昆池、滇海、昆陽海,俗稱昆明海子。在雲南高原上,還星羅棋布一些高原湖泊,如洱海、撫仙湖、星雲湖、杞麓湖、陽宗海、瀘沽湖、程海、異龍湖等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九大高原湖泊,是鑲嵌在彩雲之南這塊神奇土地上的九顆明珠。而滇池是最大最美的一顆明珠。

滇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