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海河卷 第47篇 生命之水,生態之水——唐山治水散記

關仁山

唐山是鳳凰城。鳳凰是喜水的。

唐山是我的故鄉,唐山是缺水的工業城市。過去,走遍唐山的每個角落,都感覺不到水的滋潤,可是,這次回家鄉,我在高速路牌上,看見了一個廣告「唐山,華北水城」。我驚訝了,這個「水城「字眼一直在我的腦子裡揮之不去。當初的驚奇還在,驚奇是人天性的一種流露。這個世界,有多少讓人驚奇的事情呢?恐怕是不多了。可以想像,過去的唐山是有水的,生命的水源像是一種活力直達我們的內心。可是,今天會成為水城嗎?我喜歡水,但是,我為此疑惑。

可是,當我走進剛剛改造好的南湖公園,感覺像是在夢中。過去採煤塌陷區的影子不見了,映入眼帘的,到處是水,到處是樹,到處是草坪,到處是濕地和飛鳥。我想,唐山人治水是下了一番氣力的。

河北省重要城市之一是唐山市,因此,說治水不能不說唐山,唐山就是一座缺水日益嚴重的城市。

水是人類最根本的生存條件,是物質生產活動的基礎資源。民以食為天,人以水為源,水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水危機是未來20年中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所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目前,唐山市水資源總量為26.26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量16.65億立方米【75%保證率】,地下水資源量16.9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380立方米,而聯合國規定極度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的佔有量為500立方米,可見唐山市已處在極度缺水城市之列,再加上自1997年以來,連續6年乾旱,唐山市缺水已由原來單純的農業缺水發展為工農業及城鄉生活全面缺水,由隻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轉變為影響人類生存的現實危機。「節約用水」在當今社會已不再是一種空談,而是一種現實的選擇。建設節水型社會是當前唐山市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也是解決水問題的根本出路。

唐山水利人清楚,構建節水型社會,一方面靠全民的自覺行動,另一方面還要靠一系列規章制度、法律、法規的約束,使全民參與構建節水型社會有法可依,違法必究。比如加快水污染防治立法,制定科學配套的供水價格體系,以法律手段和經濟槓桿手段兩重約束全民節水。加大對執法人員的培訓,儘快提高執法水平,以實現依法治水的目標。

節水型社會的建設覆蓋了工業、農業、服務業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四個領域。只有全民各行業參與節水,才能保證節水型社會的建設順利進行。工業節水要按「調整改造存量,優化控制增量」的原則,加強原有企業節水設施建設,加大中水回用和污水治理力度,促進廢水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實現污水資源化;加快現有工業結構的調整步伐,加快對現有大、中型企業節水技改力度,健全完善企業節水管理體系,指標考核體系,促進企業向節水型企業轉變。農業節水要大力發展管灌、噴灌、滴灌等先進的節水技術。繼續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節水型農業。大力興建現代農業節水設施,儘快實現從傳統的粗放型灌溉農業和旱地雨養農業向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轉變。在城市居民節水方面,市政府應要求新建房屋、建築安裝國家認可的節水型衛生器具,儘快實行用水器具認證和市場准入制度,嚴禁施工企業的隨意性,對原有居民相關企事業單位的用水器具儘早更換。衛生器具及綠化用水應改用中水。儘快實行定額計畫用水和分質供水。儘快建立節水型水價機制。合理核定用水基數後儘快實行階梯式計量水價制度,在確保基本生活用水的同時,逐步拉大各級用水量之間的差價。加強對服務業中特殊行業用水管理,儘快制定和完善特殊行業用水規範和標準,利用科學先進的管理手段,對其用水嚴格加以限制,充分發揮經濟槓桿的作用促其節水,促進整個社會向節水型社會轉變。

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對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尤為重要,自然生態的平衡對水資源的影響也較大。唐山市境內有潘大、邱庄、陡河等大型水庫,總庫容近40億m3,灤河、陡河、還鄉河等幾條穿市的河流常年有河道徑流,每條河上都有水庫、閘、壩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群,通過對這些水利工程群的優化組合和配套技術、科學配置、合理調度,可以逐步實現採補平衡,實現我市的生態用水,逐步建立起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改善城鄉居民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所以實現全市境內的河湖生態用水不可忽視。

水環境保護尤為重要。唐山市居民的飲水一是陡河水庫和邱庄、潘大等幾座水庫,二是井群或單井。按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題要求,水利部門加強了對地上和地下水源地的重點保護工作。嚴格監管水源保護區內的無序無證開發活動和排污行為。水源地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擴建、改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禁止一切非法捕撈和旅遊活動,逐步關停魚塘養殖和保護區內的重污染企業。在保護區周邊划出一定區域,建設綠色防護圈,種植林木隔離帶。在保護區周邊建立綠色生態農業示範區,限制使用化肥,嚴禁使用劇毒農藥。加強水源地保護區上游流域內的水土保持,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等工作。加強了對濕地和葦泊的保護,逐步修復生態環境。濕地是水陸連接帶,對生態環境影響極大,葦泊對凈化水體,養水資源和生態平衡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對葦泊、濕地的開發圍墾採取了謹慎的態度,刻意給予了保護,有條件的有必要的給予恢複,以維持生態環境的平衡。

循環經濟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是一種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反饋式的流程,資源消耗最少,重複利用率高,污染排放最低,這種經濟發展模式符合科學發展觀,因此,唐山市對新建項目嚴把此關,避免再走先污染、後治理坑民傷財的老路子。無論是新老企業都力爭儘快實現清潔生產。成立了有環保、水利、創衛辦、文明辦等有關單位參加的聯合執法監督檢查組織,以加大執法監督的力度。

面對缺水窘況,唐山水利工作者沒有消極地「聽天由命」,向自然低頭,而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不斷摸索治水新路子,取得了良好效果。「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只要牢牢把握住事物的客觀規律,我們就能夠有所作為,有所建樹。

引灤入津工程是我國治水史上的一個壯舉,值得大書特書。至今,許多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還對此記憶猶新。

這項工程從1981年冬天開始,原定1985年通水。由於北方連續乾旱,天津用水日趨緊張,曾耗費巨資由黃河臨時引水,以解燃眉之急。為此,引灤水入津工程中諸項工程加快了建設步伐。是年2月1日,水電部受國務院委託,在天津市召開引灤入津通水協調會議,確定「7月動工,8月試水,10月1日通水」的奮鬥目標。經過全體建設者的努力,引灤入津工程從全線正式開工到實現通水,僅用了1年又4個月的時間,比國家提出的1985年通水的要求提前兩年,比天津市原來確定的1983年底通水的目標提前4個月。海河水利委員會引灤工程管理局【原水利部潘家口水利樞紐管理局】,主要負責引灤樞紐工程的運行、維護和管理。全局現有職工1557人,下設10個職能處室,8個直屬單位,6個經營實體,擁有固定資產20億元。

引灤樞紐工程位於唐山遷西境內的灤河幹流,由潘家口水利樞紐、大黑汀水利樞紐及引灤樞紐閘三部分組成,承擔著開發利用灤河水資源,跨流域向天津市、唐山市供水和灤河下游防洪任務,擔負著華北電網的調峰和首都重要會議、節日的備用發電任務。是集工業和城市供水、防洪、生態與環境保護、農業灌溉、發電為一體的綜合性水利工程群。

潘家口水利樞紐控制流域面積33700平方公里,是引灤工程的龍頭工程,也是天津、唐山兩市的重要水源工程,為大【1】型水庫,總庫容29.3億立方米。主壩為混凝土寬縫重力壩,最大壩高107.5米,壩後式電站廠房內安裝1台15萬千瓦常規機組和3台9萬千瓦抽水蓄能機組。

大黑汀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潘家口水庫主壩下游30公里處,屬大【2】型水庫,總庫容3.37億立方米,主壩為混凝土寬縫重力壩,最大壩高52.8米。其主要作用是攔蓄潘家口和大黑汀兩水庫區間來水,為跨流域引水創造條件。

引灤樞紐閘是引灤入津和引灤入唐工程的咽喉,與大黑汀水庫相連,樞紐閘設6孔,設計流量為140立方米/秒。潘家口水庫,位於遷西縣與寬城縣交界處,處在唐山與承德兩個地區交界處,南距遷西縣城27公里,是灤河幹流上游第一座大型水庫,為引灤入津、引灤入唐的水源地,因庫區地處遷西縣潘家口村而得名。庫區碧波萬頃,波光粼粼,庫周青山連綿、層巒疊嶂,素有「北國三峽」「燕趙灕江」之稱。潘家口水庫1975年10月開工建設,1976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項目,1979年12月開始蓄水。蓄水後,古塞原址被淹沒。庫內古老的長城則以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