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長江卷 第29篇 嘉陵江記

梁平

嘉陵江幾乎是至今可以認定有兩個源頭、唯一以草書方式一瀉千里的江河。站在重慶朝天門的碼頭看去,一脈浩蕩從左向右,把最後、最為抒情的一筆作為她最優美的收勢,插入長江的腹中。這是一幅人文的漫長書卷,一次精神的長途跋涉,經陝、甘、川、渝三省一市,一路驚濤拍岸,一路風花雪月,而這最後的落筆,卻是我生命的記憶,是我的永遠。

我的第一聲啼哭就是嘉陵江的濤聲。在嘉陵江匯入長江之前一公里處,江水平靜、舒緩,偶爾有幾處急流險灘,也不能改變她終年修成的婉約和神秘。岸邊有一個廠的名字很響亮,它叫長安,一個廠居然可以與唐朝的皇都同名。長安的前身是國民黨21兵工廠,新中國更名為國營長安機器廠,現在已經更名為長安集團公司了。在大型國有企業中頗有名氣。我的父親母親是這裡的產業工人,我就降生在這個廠的一個職工宿舍里。這個宿舍坐落在緊挨著嘉陵江的斜坡上。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我問過我的母親,我是從哪裡來的?母親順手往窗外一指,回答我是從嘉陵江里撈出來的。對於這個回答,儘管我長大以後知道了原委,但是我依然覺得母親給我的回答是正確的。因為是這條江養育了這個廠,是這條江養育了我,我以為我就是這江里的一個生命,一個落筆。

所以我時常在嘉陵江的結尾處想像上游、中游以及下游的一切,關於起源和變遷、關於繁衍和生態、關於生命和創造。

不是所有的江河只有一個源頭。嘉陵江發源於秦嶺山地和岷山,東源出於陝西鳳縣西北大王山南側東峪溝,西源出於甘肅天水市南平南川,兩源流至陝西略陽兩河口合二為一。儘管東源、西源在歷史上有很多佐證各執己見,以為自己是正源,但是嘉陵江沒有說話,而是以她最初的包容接納了東西二源的水脈,這正是嘉陵江非凡的胸懷和品質,也正是這一條大河給予人類最本色的生命意義。

嘉陵江出自《水經·漾水注》「漢水又南入嘉陵道,而為嘉陵水」一語,嘉陵江之稱雖然在南北朝已經出現,但並未得到流行。由於唐《元和郡縣圖志》中西漢水、嘉陵水多處交叉出現,嘉陵江才漸為人知。直到宋《太平寰宇記》中明確使用嘉陵江名,儘管所指依然是源頭的西漢水,但後來的文獻記述一直往下沿襲至今。

嘉陵江二源合流以後,經陽平關一路南下,從廣元大灘鄉進入四川境內,在廣元昭化納白龍江,再向南穿越蒼溪、閬中、蓬安、南充、武勝,抵達合川以後,又先後匯納左岸支流渠江和右岸支流涪江,繼續向南,呼嘯至重慶匯入長江。嘉陵江幹流全長1100公里,全流域面積16萬平方公里,成為長江上游最重要的水系之一。嘉陵江主幹明顯,其枝杈清楚,被稱之為典型的枝狀水系。在廣元昭化以上為上遊河段,穿行於秦嶺、米倉山山區,河谷深切,坡陡流急;昭化至合川為中遊河段,行切入四川盆地之中,河曲發育,江面開闊;合川以下到朝天門為下遊河段,在穿越平行峽谷區處形成新的峽谷,有瀝鼻、溫塘、觀音「小三峽」形成,灘沱相間。

從這一個脈絡上我們可以清晰看見,嘉陵江在陝甘交界逶迤茫茫的山嶺間,一路攜百條澗溪,九曲迴腸,百折不撓,從海拔三千米的崇山峻岭飛流直下、劈山斬谷,經秦嶺腹地的鳳縣、徽縣、略陽,再進入廣元、昭化、蒼溪、閬中,後又穿行於南部、蓬安、武勝、合川等丘陵與盆地之間,至重慶匯入長江。雁過留聲,水過留痕。嘉陵江一路走來,兩岸催紅生綠,百態千姿,滋潤了綠州與盆地,養育了名城與民風。

秦嶺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亦是長江、黃河水系的分水嶺。從嘉陵江一路盤點下來,真可謂大珠小珠,琳琅滿目。

嘉陵江源頭位於秦嶺之巔的嘉陵谷,奇峰突兀,森林茂密,水流清澈,景色迷人。七女峰蒼翠秀麗,濟公石、飛來石惟妙惟肖,飛雲瀑、黑龍潭氣勢雄偉,嘉陵江第一瀑布猶如高天錦緞,華美絕倫。這裡,幾乎每一處都是神工天成的自然景觀,因為水的滋潤美不勝收。還有大量的人文古迹保留完整,漢高祖劉邦入關時的煎茶坪、諸葛亮北上伐魏時的點將台以及宋朝吳介兄弟抗擊金兵的和尚願古戰場,代王嶺等,每一個遺迹你都可以在那裡找到舊時的恬靜與硝煙,讓你置身未曾謀面的過往。

行至廣元昭化,嘉陵江匯流了從青藏高原邊際奔流而下的白龍江,成為一江浩蕩大河。這裡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一座、號稱三國「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的古城。古城位於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匯處,其嘉陵江水在此洄瀾,水系神韻,太極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觀之美譽。古城四面環山,三面臨水,白龍江、嘉陵江在此交匯,形成了一個直徑約5公里,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自然山水太極圖,古城則位於山水太極陽極魚眼之處。難怪有人留言昭化:欣賞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觀,體驗天人合一之精妙。今年盛夏,我有機會造訪昭化,看到一個客棧上的對聯忍俊不禁,上聯是「日過很多老陝」,下聯是「夜宿不少秦人」。這裡與陝西接壤,四川、陝西兩省的人在這裡近得如走親戚串門。這就是嘉陵江,這副對聯里暗藏的「水流沙壩」之戲居然不會讓人心生敵意,即使陝西人過來看了,也只是會心一笑,稱讚一句:「寫得好。」尤其因為嘉陵江的滋養,位於古城城西北方的翼山,山形北陡南緩,山勢獨特優美,為古城龍脈所在,登翼山之上,即可總攬古城風水之格局,感悟古城風水之靈氣;還能搜尋三國古戰場獵獵狼煙,體驗「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之悲壯。

嘉陵江進入蒼溪幾乎是悄無聲息的,江面貌似平靜,而底下卻暗流湍急。這是一路奔流不事張揚的嘉陵江,唐時的杜甫送客至此,寫了《送客至蒼溪放船歸閬》,留下「江流大自在,坐穩興悠哉」的名句,南宋的陸遊也在懷舊詩中記錄了「最憶蒼溪縣,送客一亭綠」的深情。只可惜兩位大詩人都沒有領略到那一段嘉陵江平靜下面的囂張。1935年3月28日,中國工農紅軍在這裡創造了戰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蹟。紅四方面軍根據中央的指示,放棄苦心經營的川陝革命根據地,組織全部力量,包括8萬多人的正規部隊,加上根據地黨政機關人員,計10萬之眾西渡嘉陵江。此刻的嘉陵江洶湧澎湃,紅四方面軍像秋風掃落葉一般,連克9座縣城後,繼續西進,最後佔據北川、汶川、松潘、懋功等地,將中央紅軍北上路線的右翼、正面完全屏蔽,成功策應了中央紅軍的北上。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作為紅軍長征十大戰役之一,名垂千古。流經蒼溪縣城的嘉陵江岸邊的「紅軍渡」在那裡整夜聆聽這裡的濤聲,它把所有的景仰置放在無邊無際的靜穆中……嘉陵江從縣城擦身而過,兩三公里後,迎面撞上試圖阻擋的西武當山,便右轉九十度,流過塔子山腳,變成一片喧嘩的淺灘,然後毫不遲疑地向20公里外的閬中奔騰而去。

一頭扎進閬中的嘉陵江幾乎是圍繞這座千年古城轉了一圈,這一圈讓閬中三面有了水的滋潤和營養。所以蜀漢譙周在《巴記》里說:「閬水迂曲,經郡三面,故曰閬中。」後來北宋樂史根據四面環山的城池進一步作了補充:「其山四合於郡,故曰閬中。」這三面環水、四面環山的閬中鬼斧神工般自然形成一個典型的風水福地。流經閬中的嘉陵江,宛若一條巨龍纏繞、守護著這個城市,古城正好端坐在龍背上。登高望去,整個閬中城郭暗合了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傳統風水的神秘。而且,這又是嘉陵江繼上游昭化之後的一幅太極山水圖,難怪閬中被譽為「嘉陵江第一江山」。水是有靈性的,這嘉陵江的靈性首先顯現在閬中古城的入口,那裡有一座狀元牌坊,因為這小小的地方竟然出了4名狀元,116名進士。這裡還保存完好的我國僅存的兩座貢院之一的川北道貢院,院內古意盎然,連廊通達,亭園規整,堪與另一座貢院南京的夫子廟齊名。就在這個院子里,在清朝順治年間還舉行了甲午、丁酉、庚子三科考試。時過境遷,但是可以想像,沒有把嘉陵江的濤聲當做讀書聲更為美妙的事情了。如果說這是嘉陵江的文脈顯靈,那麼閬中人曾經從嘉陵江打撈起一塊石碑,上有「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於八蒙,立馬勒銘」,就是嘉陵江的武功面世。據說那是張飛的書法真跡,尤其是他能用丈八蛇矛書寫出當時十分流行的「漢八分」隸書。雖然我沒有親眼目睹,但我願意相信只有這張哥哥才有這樣的氣概。一時興起,居然在此修正了前些日子「快女」過後流行很廣的網路語言:「哥就是哥,哥不是傳說。」往事已遠,古城閬中從今年的夏夜開始,嘉陵江上每晚都有密麻麻的小船上點燃油燈,逐漸向江中匯聚,構成一幅江風漁火的景觀。岸上水中情景交融,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岸邊觀看、參與這裡的情歌對唱,也可以坐上遊船和那些情歌王子、公主們一起走進某些心曠神怡的細節里。萬家燈火,水上風情,這一幕幕撩人心境的「江風漁火對情歌」的纏綿在這江面上長久地縈繞、慢慢地舒展開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