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2020年,中國是世界強國 二十一、國際科研地位

馬化騰和他的騰訊,從來就是爭議的焦點。12年來,這家創立於1998年的IT企業,已是中國第一、全球第三大互聯網公司;騰訊公司最著名的即時通訊軟體騰訊QQ,成為目前中國最多人使用的通信軟體——那隻憨態可掬的企鵝形象已然成功佔領了超過4億中國網民的電腦桌面和手機顯示屏。

然而如此巨大的成功並未減少對馬化騰的非議。在許多人看來,騰訊公司推出的大量產品都有明顯的抄襲痕迹,一些國內業界人士對馬化騰的這種作風頗不以為然。阿里巴巴的CEO馬雲認為:「現在騰訊拍拍網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創新,所有的東西都是抄來的。」新浪網原總裁兼CEO王志東更對其嚴辭批評:「馬化騰是業內有名的抄襲大王,而且他是明目張胆地、公開地抄。」更不用說2010年奇虎360和騰訊那場曠日持久的「3Q大戰」中,360創始人周鴻禕和馬化騰的多次口水戰。

不過馬化騰對於他被普遍指責所謂抄襲行為卻有自己的看法:「抄可以理解成學習,是一種吸收,是一種取長補短。」

無論如何,不管別人怎麼評價,在中國的互聯網市場,騰訊的江湖地位已經奠定,而憑藉著數以億計的QQ用戶,不論是門戶、網遊、電子商務、SNS,任何一項新的互聯網業務,只要馬化騰有興趣都可以輕易打入,並且在短時間內玩得遊刃有餘,獲得巨大的效益,把先行者遠遠甩在身後。畢竟不管你想做什麼,用戶群永遠是基礎,控制了用戶就等於擁有了市場,接下來的事就輕而易舉了。這也是他讓許多人羨慕妒忌恨的原因。

可是,那麼多互聯網公司,為什麼只有騰訊擁有如此眾多的用戶?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它最早向中國網民提供了獨到的信息服務。

馬化騰是潮汕人,10來歲隨父母從汕頭到深圳。小時候他的家庭條件很好。據說騰訊創立初期,他的父親馬陳術曾經代管過一段時間財務,馬陳術每次來公司的時候都開著一輛氣派的黑色賓士S500。家庭條件的優渥讓馬化騰更能專註於自己的興趣。他很早就玩起了計算機,後來順理成章地進入深圳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當時馬化騰的PC水準已令老師同學刮目相看。他擅於對付各種病毒,為學校PC維護提供了不少不錯的解決方案,不過也經常幹些將硬碟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馬化騰進入潤迅公司,開始做軟體工程師,專註於尋呼軟體的開發,並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這段經歷讓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體的意義:實用是第一位的,並非寫作者的自娛自樂。「許多軟體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寫軟體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希望自己寫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也願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後來馬化騰這麼說道。

那個時候的馬化騰雖然年紀不大,網齡卻非一般人能比。在中國的I普及之前,有個叫ROY的網友在北京架設了國內的第一個慧多網長城站,一個站往往就一台電腦,一部電話,一個MODEN,用戶靠撥電話接通伺服器——其實伺服器也是很簡陋的電腦——然後下載BBS里最新的帖子,離線後看信回信。回信是打包以後,再撥號上傳到伺服器。雖然慧多網這種早期的互聯網雛形非常簡陋,卻讓當時許多網友早早體會到了網路的樂趣,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的他樂此不疲,半年後便自告奮勇地投了5萬元在家裡搞了四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在每天的工作之餘忙得不可開交。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聲名鵲起,馬化騰對此十分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

通過網路馬化騰結識了相當多的朋友,例如網易的丁磊。馬化騰說,「當年一起喝啤酒的時候,我們只是打工仔而已,都還不知道未來。丁磊後來的成功為我帶來了啟發,只要去做,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研發實用軟體的經歷不僅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體市場感覺,也使他從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寫的東西可以賣錢。」馬化騰是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得不錯,同時他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體問題,這令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

儘管是搞技術出身,但馬化騰很早就開始關注商業,他是中國股市最早的一批炒家之一。事實上,對於下海經商,大學畢業的時候馬化騰就已有所打算,可那時他突然發現競爭已經激烈到讓自己無法忍耐,最後不得不老老實實去干程序員。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了ICQ,一個以色列人開發的即時聊天工具,正是這個軟體給了他新的啟發。

憑著潮汕人特有的商業直覺,馬化騰立刻認識到ICQ是個好東西。那個時候的中國就算一台傳呼機也能令人趨之若鶩。而ICQ這種即時聊天工具正相當於一部PC間的傳呼機,人們可以用它方便地在電腦上即使互通信息,這其中顯然充滿了商機。

「從1998年開始,我就考慮獨立創業,卻一直沒想清楚要做什麼,但創業的想法並沒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對著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覺可以在尋呼與網路兩大資源中找到空間……1998年我哪有那麼多錢?那時候大學畢業不過5年,最開始一個月工資才1100塊。你算算我要攢多少時間才有10萬塊投到股市裡去?」馬化騰說,正是這種想法堅定了他創業的決心。

於是,1998年11月,馬化騰和張志東等5人湊齊了50萬元人民幣,註冊了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過了一陣子,幾個人又湊了另外50萬元,把公司的註冊資本補到100萬元,正式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

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曾在深圳電信、網路界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可以說是深圳第一批從事互聯網工作的人,這無疑在技術和業務層面為公司提供很多幫助。「創業不是說著玩的事,騰訊也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我們的伺服器都無處託管,創建一家公司可比寫軟體複雜多了。」回顧創業初期的艱苦,馬化騰依舊記憶猶新。

馬化騰對如何將尋呼與網路聯繫起來發展業務其實早有自己的想法,但當時關於是否上馬ICQ項目,騰訊的股東們的確存在過激烈的爭論。「最後,對網路技術發展方向的認同感使大家求同存異,我們開始對ICQ技術傾注偏愛。」

ICQ是一種基於i的即時通信工具,集尋呼、聊天、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多種功能於一身。當用戶將ICQ安裝在個人電腦上,它就會嵌入Window系統,成為桌面上的圖標,用戶每次打開計算機,它就是一個固定設備。互聯網用戶可藉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網並可進行直接交流。騰訊的創始人們都意識到了用戶對中文環境ICQ服務有極大的需求,於是自主開發了基於i的網上中文ICQ服務——OICQ,並成為全國在線人數最多的中文ICQ服務商。後來由於OICQ遭到美國在線公司投訴,指責其侵犯了ICQ的知識產權,2000年4月,騰訊公司將原來註冊的「OI」域名更改為「te.」,並將OICQ通訊軟體改為後來人盡皆知的騰訊QQ。

在新興互聯網市場中淘金,是一項艱苦的工作。QQ的推出並沒有直接為馬化騰帶來經濟效益。當時,這家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台做項目,QQ只是公司的副產品。整個公司經常為了一個項目傾巢而出,還要時刻避免露出馬腳。為了給客戶留下很有實力的印象,那時馬化騰的名片上從來不印「總經理」的字樣,而只帶「工程師」的頭銜——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馬化騰當時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來。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體又跟不上。」當時馬化騰對QQ的市場潛力沒有足夠的認識,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把它放到互聯網上供用戶免費使用。但連他本人也沒有料到,10個月後,這個不被人看好的QQ竟然發展了上百萬用戶。

隨著註冊人數的瘋長,騰訊不得不拚命擴充伺服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伺服器託管費對公司而言都是巨大的負擔,沒有錢買伺服器,騰訊不得不用近似卑鄙的手段去偷人家的空間和帶寬。「我們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伺服器用,最開始只是一台普通PC機,放到具有寬頻條件的機房裡面,然後把程序偷偷放到別人的伺服器裡面運行。」

在苦苦支撐又難以為繼的局面下,馬化騰動了賣掉QQ的念頭。

「那時候覺得養不起就賣掉吧。」提起當時情形,馬化騰很慶幸地笑了,「但是在賣QQ時我們碰到了麻煩。我跟許多ICP(內容提供商)談,他們都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想靠QQ軟體多賣幾家公司賺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當時騰訊曾與深圳電信數據局談判,對方準備出60萬元,馬化騰堅持要賣100萬元,始終談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