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2020年,中國是世界強國 三、中國政府的遠見

中國以其獨特的國際視角,對世界和其演變另有見解。例如,對中國人而言,金融危機則是一個飛躍和成功契機!

中國的視野是務實的、有層次的、同心的——即以文明為中心。它有一個多極化的世界觀,將自己作為地球系統的一部分。它的直覺將其引向穩定與進步。

就其短期目標而言,中國未來的國內政治可以從三個主要方面來定義:

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與長治久安;

經濟持續增長,在技術、社會和環境方面落實重大方針;

現代化,改革和社會穩定:更均衡的經濟增長和促進人權的進步。

為實現其目標,中國政府希望能在「把握主導權」的同時,將中國放在一個可以改革、協商、允許公民參加國家日常事務的開放環境中。這就意味著更高的透明度、民主參與度,意味著與人民溝通、通過不同的方式聆聽人民的意見(如調研、專家意見、協會、多樣的地方組織、基金會、廣播電視的談話類節目、報紙和網路等等)。

政府全權領導整個國家,控制國家的經濟、貨幣和領土政策,實現國家的發展和實施社會改革。其經濟增長和法律為國民服務。

如果說中國與別的國家有什麼不同的話,首先一條就是:中國是由中國政府(在協商組織的幫助下)有計畫地來引導、建議和管理國家的改革。

在近幾十年改革的鼓勵下,的確是私營部門在推進經濟增長,然而從更長遠來看,卻是由政府來引導、激勵和控制整個體系的。

在許多其他國家裡,則是世界經濟金融體系中那隻著名的「看不見的手」直接或間接地控制或影響著國家和地區的政策。

這些國家的戰略發展有時會出現短期的糾紛或者決定,往往重創正在進行的改革、重大項目或者工程。

長期以來,這兩種觀點大相徑庭。二者相互對立,爭論不休。政府應該更多地干預還是更少地干預?有多少宣言和規定會隨著選舉、調查、計畫等等而變化、更改?

考慮到西方輿論的力量以及突發現象的出現,能實現合理平衡的中間路徑(包括預測和干預經濟事務)仍有待發掘。

最近的經濟和金融危機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建立新的遊戲規則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增長、人類進步和長期穩定。

不穩定經濟中在短期內交替出現的矛盾信息迫使我們要有更長遠的目光,實施一些有研究實驗基礎的項目。

預見能力、創造精神、改革、規劃和務實是中國發展目前的幾大優勢所在。

中國的對內、對外開放政策使得機制規劃改革成為可能。然而,儘管有開放性政策,政府的作用依然是決定性的!

「蝴蝶效應」是千真萬確的。它是指這樣一種現象:地球上某處的一粒沙子有可能對世界的另一端造成影響。

某種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某個農業產區的乾旱以及某處的家庭消費指數,這些是再平常不過的局部事件了,但它們卻具有國際影響力,影響著我們的世界經濟。

在全球不穩定性和市場的不可預測性盛行的背景下,決策者們又希望目前的行為能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未來,於是就在各種政治、經濟策略間搖擺不定,從備選答案中做出抉擇。

如何進行中長期的投資呢?瞄準目標!不要被眼前的風雲變幻困擾!通過制定長期的戰略,我們將不再受制於走走停停的政策(即不斷被推行又被廢止的政策),我們可以通過留有餘地的槓桿操作來構建對未來的預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