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65章 超大規模援助計畫,還有壞的掉渣的莉莉娜

「我們需要生態星球,大量生態星球,足夠把整個第五艦隊從飛船里撤出來。」

在凱魯達克的議會大樓中,一名第四艦隊高級官員坦率地說道,而在他身旁的一眾同僚臉上多少有些神色微妙,是介於難堪和憂慮之間的神色。議會則靜靜地看著我們,看不出她心裡在想些什麼:作為於納德全族的集體意識,議會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基本上是不會有任何個體性感情流露的。

「唔,這不是問題,」我很痛快地說道,「不過需要一段時間來定製。我們要先確定星球住民的生態樣本,確保他們能在殖民星上安全生存。不過……我估計第五艦隊時間緊迫。」

「正是這樣,」議會點頭道,「我從可可基納那裡知道了他們的現狀,他們缺乏穩定的生態循環系統,飛船上的物資產出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十幾天後就會不可避免地進入枯竭紅線。所以他們需要儘快從那些搖搖欲墜的飛船里撤出來。我們手頭現在只有三顆即將交付使用的殖民星,這三顆星球原本是給第四艦隊六縱隊的移民準備的,不過六縱隊的飛船生態系統還能用,他們倒是可以再等一等,讓第五艦隊的朋友們先登陸。但三顆殖民星解決不了全部問題,而且即便是那三顆殖民星,也因為剛剛完成改造,可生存區只有規劃區的四分之一不到……」

「嗯,我知道你們的困境了,」我擺擺手打斷對方,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自己即便聽再多也沒什麼用,「確實,第四艦隊自己的生存空間還是個問題吶,不過生態殖民星這種東西……」

我思索起來,其實給第四艦隊一批殖民星一點問題都沒有,那東西對帝國而言也就是幾個半徑數千公里,表面覆蓋著一層碳水化合物的大石頭槌而已(批量製造的殖民星基本上都是這規格),我們連整個世界都送給第四艦隊了,更何況再贈幾個星球是吧?但問題的難點在,殖民星有特殊之處:它需要調教……調校,而這需要時間。

但第五艦隊已經撐不了多久了。

或許應該順便在這裡解釋一下帝國製造人工星球時候的方式和一些規矩。

殖民星是用來住人的,這不是廢話,而是個涵蓋面很廣的技術工程。生命,除了希靈使徒和神族那樣出圈的bug生命,絕大多數生命都是脆弱的,他們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而複雜,溫度,濕度,重力環境,微生物環境,能量環境,光照,化學環境,甚至對某些特殊物種而言還有礦物輻射環境……無數個嚴苛設置之後的條件成系統組合起來,才能保證一個物種在這個殖民星上安全生存下去。一個殖民星在交付使用的時候配套的說明書往往光數據和文本就能達到數TB,可見這是多複雜的東西。和殖民星比起來,製造一個無生命的星系甚至都要容易一點:畢竟你需要考慮的數據不會像生態環境一樣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變數。

在新帝國的軍事系統基本恢複,對附庸世界的統治模式也穩定下來之後,我們就開始有規劃地製造各種人工天體了。新帝國製造殖民星之類的東西是有專門「工廠」的,這些工廠就位於毗鄰首府世界的幾個荒涼宇宙中。這種荒涼宇宙在帝國的「世界庫」中佔十分之一左右,它們未曾演化出生命,因此適合進行各種大工程,珊多拉下令把其中幾個穩定性高的宇宙拖到了首府世界周圍,一來充當首府世界真實坐標的掩護,二來則當做大型車間。這些大型「車間」里充滿了晝夜不停工的巨型星港和太空結構體,空曠的空間中到處是不眠不休的增殖型建造者和物質-信息-能量轉換髮生器,而它們平常最重要的生產任務就是製造各種民用(殖民星)或軍用(山寨版的星球戰艦)的人工星球。

帝國批量製造的殖民星被戲稱作「標準星」,就好像毛坯一樣。「標準星」,或者學名「標準型人造生態星球基礎坯」的人工天體上是沒有任何生命的,也沒有生態環境,它們被按照統一規格塑造成合適的尺寸,生來具備精確的密度,因而也有精準的重力環境。標準星上的所有物質資源都按照藍圖分布,以保證用戶可以照著圖紙開採資源,從而在星球建設的初期更加順利。根據型號不同,標準星上會有形狀和分布隨機,但總容積精確一致的海洋凹槽,可以在交付使用的時候按用戶要求向裡面填充水或者其他生態作用物,但在標準星的倉儲階段,它們裡面都是空空如也的。標準星也有基礎大氣,但這種基礎大氣不會用來維持生命,它們僅僅被用作產品檢測:檢驗大氣模型,全球風洞效應之類。一旦標準星要交付使用,基礎大氣就會被抽走,按照用戶需求更換新的大氣。

根據型號不同,標準星有一百多個品種:這還是粗略分類,僅涉及星球的物理參數,不涉及生態參數,因為標準星上還沒有生態環境。

以上就是標準星所有的一切。

這些死氣沉沉的標準殖民星毛坯被引力凝滯力場固定,彷彿貨物一樣被整整齊齊地擺放在宇宙角落,大小和顏色幾無二致,簡直彷彿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在填充水(也有可能是其他液體,也有可能什麼都不填充)環境和大氣,並且投放基礎生命之前,它們只有土黃色一種色澤。

製造這些民用星球的人在廣大附庸種族裡的詩人口中有個浪漫的名字:塑星師,而看管這些星球堆放場的人也有個浪漫的名字,他們被詩人叫做:群星守望者。

上述兩個詩一般的名字分別對應車間主任和庫管,因為工作地偏遠而且平日只有各種自動設備相伴,被公認為帝國最苦逼的兩大職業,沒有之一。

標準星在什麼時候才能看上去更像一個生命搖籃呢?

在軍部相關負責人接到下級文明的預約申請之後。哦,這個負責人在詩人口中被稱作「牧星人」,不過帝國內部對這些負責人公認的稱號是售貨員,我給他們起了個名叫10086——因為大部分星球申請報告都是通過數據網提交的。

當有下級文明向帝國提交了民用型殖民星領用申請之後,就會有專門的後期加工組接手一張「定製訂單」,由於絕大部分希靈使徒有更重要的軍事任務,因此這些加工組裡一般沒有希靈使徒,而由具備一定技術實力的附庸文明派來的務工人員組成,我們把帝國的殖民星改造設備和技術交給他們。這些後期加工組根據訂單要求,從標準星儲備庫的上百種粗坯中領取一顆星球,隨後就好像裝修公司對付毛坯房一樣對這些粗糙的星球坯胎進行加工:精調星球重力環境,增加大氣層,按比例啟動星球毛坯的基礎物質循環,然後投放那些經過改造、不會對即將到來的用戶產生生態毒害的第一批生命,這一操作環節通常有生命女神教的成員幫忙,他們能用喪心病狂而且毫不科學也不魔法的神術來催化生命,在幾天之內給半個星球都鋪上會員皮膚。接下來星球上的生態組會徹底更新兩到三次,完成基礎生命群向完整生態圈的轉變,並為迎接住戶做好準備。在一切加工完畢,生態圈可以穩定運行而且物質循環能夠自持之後,這顆「標準星」就可以換上「殖民星」的銘牌了,塑星師或者說車間主任,會親自給它授予一個出廠編號,並在星球赤道附近(有時候會在南北極,這取決於生產線的型號)給殖民星打一個長一百公里寬六十三公里的防偽鋼印,鋼印內容包括星球型號、檢驗員、出廠編號及日期以及一個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標(淺淺出主意給加上的),最後隨成品星球一起交到住戶手中的,還有一個包含使用說明和質保證明的晶片以及一張隨機的帝國皇室人物明信片——最後這個仍然是淺淺的主意,意義在於如果你湊齊了我們全家的明信片就可以獲贈電炒鍋一個。

我TM死也想不明白有本事定製將近二十個星球的世界領袖要TM一個電炒鍋意欲何為,但這事兒就這麼定了!我們因此間接拯救了隔壁Z市的光明家電廠……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由此你就知道身邊有個淺淺,我每天經歷的那都什麼事兒啊!

根據以上流程,想必大家也看出來了,儘管帝國有這樣那樣的先進技術,可以量產化,甚至流水線一般地製造人工天體,但生態殖民星卻由於其特殊的功能和受眾,而不得不存在一個「微調」周期,即使我們生產這種星球毛坯的速度再快,也不可能省略掉後期生態微調的步驟:畢竟,民用向殖民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受眾是那些比希靈使徒要脆弱無數倍的普通種族,只要跟他們沾邊了,帝國的高效法則往往會打折扣。我預計,即便讓塑星工廠那邊插隊改日程,「議會」所要求的生態殖民星也要至少三個多月後才能出廠(這已經足夠驚世駭俗了,正常的普通種族要改造一個生態星球往往動輒是以十年為單位的,而且改造結果還只是自己能勉強在一些資源富集區生存下來而已),而第五艦隊十幾天後就要面臨第一次警戒紅線。

經過商議之後,我們還是決定在這段時間裡,由帝國直接提供現成的物資援助:食物,水,氧氣,放射性物質,重金屬,各種礦石,人造有機物和無機物……好吧,流亡者的成員組成實在太複雜了,他們的生活必需品列成單子幾乎能跟珊多拉的食譜有一拼的。

至於第五艦隊的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