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借戲班小計賺鬍子,斥閹孽私語動侯生 當眾允諾

「喂,這『皋雲』可有出典?」

「可你瞧,月亮都升起來了!」侯方域不耐煩地說。

「辟疆,你快來瞧——『北濤南走三千里,不解飄零哪識君!』朝宗這詩,可是把你倆一筆兒寫出來了哩!」一個社友興沖沖地叫。

「怎麼?」

「這有何難,我早就有了!」侯方域說著,踱了開去。

「他慣喜說什麼時事書。今日這『眾名士大宴秦淮河,冒公子新題巫山詠』便是絕好的一個關目了。」

「哎,冒公子,你倒是快寫呀!我們都等著瞧哩!」一個女人清脆的嗓音在耳邊響起。冒襄一回頭,發現顧眉那雙帶笑的、大有深意的眼睛,正在很近的地方緊盯著他。

「雖則是唐,唯是唐音卻應以盛唐為正格!」

「可別放過了『不解』二字!」有人高聲指出,「唯宛娘深解飄零之苦,是以對辟疆一往情深!若不解飄零之苦,哪得如此情深?而情既愈深,則自必愈欲早脫飄零之苦。區區二字,已把宛娘的心事和盤托出,這便是『詩眼』了!」

「那是晚唐,而非盛唐!」

「啊,盛唐是唐,晚唐難道就不是唐?」

他一直走到水閣上首,那裡並排擺著三張八仙桌、幾副筆墨硯紙,許多人圍在那裡。有的正皺著眉頭默想出神,有的在胸有成竹地執筆揮寫,還有的則在咿咿唔唔地吟哦推敲……這也是顧眉出的主意,要大家都來給董小宛寫詩捧場。那已經寫好的一二十首詩,就一張接一張地貼在牆上,供大家瀏覽品評。這當中,頂活躍的要數梅朗中和馮班。他們如魚得水似的在人縫中鑽來鑽去,兩雙閃閃發光、因興奮而變得出奇相似的眼睛,前後左右地忙個不停,一會兒對這首詩稱讚幾句,一會兒又對另一首詩大搖其頭,再一轉身又熱心地替別人推敲斟酌起句子來,甚至乾脆一把奪過筆,把人家的稿子改得一塌糊塗。

「既然是唐,便是唐音!」

梅朗中撇撇嘴:「純乎唐音,談何容易!只這『雄渾高華』四字,今人便是學足一生,此境也永不能到。何況這詩雖刻意求工,終傷綺靡,結句更已近隱僻。老兄如此推許,只怕有些兒走眼哩!」

說完,他就大步走近桌子,拿起一支兼毫湖筆,把已經醞釀好的一首詩,龍飛鳳舞地寫了出來:

他們你一言我一語,面紅耳赤,各不相讓,越爭越激烈,弄得大家頭昏腦漲,只好都停下來,怔怔地瞧著他們。顧眉見了,不禁大皺眉頭。她看見侯方域走近,就連忙朝他打眼色。

「什麼,我老馮也會走眼?」馮班頓時瞪大了眼睛,「此詩決無綺靡、隱僻之處,即便是綺靡、隱僻,也不定就不是唐音!我問你,溫飛卿綺靡不綺靡?李義山隱僻不隱僻,是不是唐音?」

這當兒,幾個社友已經把坐在一邊的冒襄和董小宛拖了過來。

下面的落款是「金沙呂兆龍」。

侯方域卻裝作沒看見。不過,他也知道梅朗中是有名的「詩痴」,而馮班卻是天字第一號的「詩狂」。這兩個寶貝湊在一塊,如果無人制止,只怕吵到天亮也停不下來,於是便分開人叢,走過去,先瞧一瞧那首引起爭論的詩。原來是一首七絕:

「嗯,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冒襄覺得心裡有一個聲音這樣說。於是,他點點頭,拿起筆,沉吟片刻,慢慢地在詩箋上寫出了這樣幾句:

侯方域剛剛拋下筆,站在旁邊瞧著的社友們已經哄然叫起好來。侯方域笑了一笑,回頭瞅著兩個爭吵的人,意思是說:「怎麼樣啊,這可是唐音!」

兩個爭吵者也顯然被這詩的不同凡響吸引住了。馮班一聲不響,狂熱的臉上現出茫然若失的神情;梅朗中則用貪婪的目光死盯著詩箋,「啊,朝宗,真有你的!」他嫉妒地喃喃說。

「我們寫了這許多詩,如今也該辟疆來和一首了!」又一個聲音提議。

「也是唐音!」

「是啊,宛娘若不因飄零,便不會識得辟疆;但既識了辟疆,從此便不必飄零了!妙!」另一個搖頭晃腦地說。

「那麼,其中自然非說到老兄不可啰?」

「辟疆,莫要辜負了宛娘生死相隨之志啊!」幾個聲音同時敦促說。

「快,快拿酒來!」一個洪亮的聲音蓋過了愉快的逗樂,那是冒襄的拜盟兄弟陳梁。很快地,酒拿來了。亂紛紛當中,冒襄只覺得陳梁把一隻酒杯塞在自己的手裡,另一個人端著酒壺把它斟滿。

侯方域心想:「這詩小有情致,卻非唐音,但並不見得綺靡、隱僻。可笑他們卻亂爭一氣。這一痴一狂,只怕已是入魔了!」於是,他大聲說:「你們都不要爭!等我寫出一首來,也讓你們瞧瞧是唐音不是唐音!」

冒襄沒有立即作聲。自從同董小宛來到水閣之後,他一直很少說話。雖然顧眉那一番話,確實給他指出了一個可行的辦法,來解決由於經濟拮据所面臨的困難,可是他仍然拿不定主意是否這樣做,尤其拿不定主意娶不娶董小宛。然而,當他來到水閣之後,眼前的氣氛卻使他吃驚了。社友們上自吳應箕、陳貞慧,下至一般同人,都異口同聲地推許董小宛,誇獎她不僅色藝無雙,而且品格超群,是風塵中一位極難得的奇女子。他們尤其對董小宛不避艱險,千辛萬苦地到南京來尋冒襄這一行動讚不絕口,認為能獲得這樣一位女子的心,是冒襄的莫大福氣。接著,大家就一窩蜂地題詩贈句替董小宛捧場,鼓勵她不怕挫折,追求到底。這一切,都使冒襄感到有點意外。他原以為,在名士圈子中,董小宛的身價,無論如何也比不上陳圓圓。他既然失去了陳圓圓,如果退而求其次,娶董小宛的話,難免會為人所笑。但現在看起來,情況並非如他所料的那樣。經過了這次反覆和波折之後,冒襄也漸漸看清了,董小宛有不少好的品質,恰恰是陳圓圓所欠缺的。而且,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看來如果自己仍執意不允,就顯得太過褊狹和無情,不僅多少有點對不起董小宛,而且還會大大地掃了社友們的興。萬一董小宛傷心絕望之餘,干出諸如自尋短見一類的傻事來——這是很可能的——那麼就很難得到社會上的諒解,自己的聲譽也勢必會受到影響。這樣一想,冒襄就感到一種壓力。這是一種柔軟的、然而堅韌的壓力,就像一張網,而自己則成了網中的一條魚。他似乎能夠逃脫,但事實上卻沒法逃脫……

「哎,可惜今日不曾請得柳麻子來!」

「『皋雲猶得似巫雲』!就是說,今後辟疆和宛娘的巫山陽台之會,要移到如皋去了。好句,妙句!」

「終非正格!」

他一邊在寫,梅朗中就在一邊大聲地讀出來,所以不僅站在旁邊的人瞧得清楚,站得稍遠的人也都聽到了。冒襄剛寫完,大家就不約而同地歡呼起來:

「好了好了,辟疆已經答應了!」

「對,對!」大家同聲附和。

直到這時,冒襄才忽然想起:「是啊,我怎麼忘了小宛?現在,她自然該高興了,只不知是什麼模樣?」他不禁用眼睛尋找著,隨即發現董小宛就站在他左邊不遠的地方,手裡也端著一杯酒。不過,出乎冒襄的意料,她並不是在笑,也沒有顯得怎麼激動。她平靜地站著,目不轉睛地瞅著冒襄,那澄澈的、略帶憂傷的大眼睛彷彿在問:「你這一次是真心的么?不會再變了么?可是,我卻有點擔心,真的,擔心……」

「哈哈哈哈!」

「老兄何其健忘——『飛雲冉冉蘅皋暮』,便是賀方回《青玉案》里的一句。辟疆移用於此,他又家在如皋,正是一語雙關哩!」

白門柳色向江分,

一棹煙波濺練裙。

莫道啼鵑啼不歇,

皋雲猶得似巫雲。

陳貞慧回頭望去,東窗外,沉沉的夜色已變得有點透明,青蒼色的霧靄浮蕩著。遠處的城牆上,那星星點點、因戒嚴而增設的燈籠和火把暗淡了下去,一輪銀盤樣的滿月正從女牆上露出頭來,幾片薄薄的雲彩,邊緣上鑲著銀白色的光輝,冉冉地浮動著……

陳貞慧微微一笑,顯得胸有成竹:「若是別人去借呢,興許當場鬧翻也難說。如今宗子肯去,我瞧准成。他慣會認低服小,又是那一副無可無不可的脾氣,這一層,你我都不及他!」

「老兄何必取笑。你倒說說,這秦淮河上若然少了我輩,又安得有如許風流!」

「定生,你說,阮鬍子他肯借戲給我們么?」侯方域扭過頭來,懷疑地問。

陳貞慧的目光不無憂慮地在城牆上停留了一下,隨即回過頭來:「別急別急,我算準了。阮鬍子聽說是我們借戲,別說一晚,便是十晚,他也會滿口應承哩!快去想你的詩吧,看輪到你了!」

「你們兩個先飲個交杯兒!咦,小宛,快過來啊,還害羞什麼!」那是顧眉得意的嗓音。

水閣金荷斗日曛,

雙鳧驚起隔花聞。

北濤南走三千里,

不解飄零哪識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