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莊造紙廠廠長馬勝利在工廠的門口掛出了一塊銅製的標牌,上面銘刻了五個大字:「廠長馬勝利」,這在那時的國營企業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不過因為他是「馬勝利」,所以沒有人覺得有什麼不適當的。馬勝利是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廠長。
馬勝利在兩年前因承包而出名。1984年,石家莊造紙廠跟當地的很多老牌國營企業一樣難以為繼,800多人的工廠已經連續三年虧損,年初上級下達了實現17萬元的利潤指標,上任不久的廠長卻遲遲不敢承諾下來。馬勝利是廠里的業務科長,3月28日,他在廠門口貼出了一張「大字報」《向新領導班子表決心》,提出由他來承包造紙廠,年底上繳利潤70萬元,工人工資翻番,「達不到目標,甘願受法律制裁」。這個戲劇性的大膽舉動轟動石家莊,半個月後,市長王葆華組織了160人的「答辯會」,在聽了馬勝利的承包演講後,王當場做主讓他承包造紙廠。
業務科長出身的馬勝利主要在產品結構和銷售激勵上下了工夫。造紙廠生產的是家庭用的衛生紙,馬勝利根據市場需求,把原來的一種「大卷子」規格變成了六種不同的規格,顏色也由一種變成三種,還研製出「帶香味兒的香水紙巾」。為了鼓勵業務員開拓市場,馬勝利設立了「開闢新客戶有獎」,規定,開闢一個大客戶,獎勵十元,招攬一個小客戶,獎勵五元。這些措施讓死水一潭的工廠頓時有了活力。承包第一個月,造紙廠就實現利潤21萬元,比最初整年的指標17萬元還多,第一年承包期滿,馬勝利完成了140萬元的利潤。經新聞報道宣傳,「馬承包」立即聞名全國。在當時,四年前曾被樹為「改革典型」的步鑫生已日薄西山,步履艱難的國營企業改革太需要出現一個新的「一包就靈」的傳奇,馬勝利的適時出現無疑彌補了這個需求,他的試驗讓人們看到了企業承包的魅力,一時間,「學習馬勝利」成為全國性的熱潮。他的改革思路被總結成「三十六計」和「七十二變」,承包製成為國營企業擺脫困境的靈丹妙藥。
1985年7月26日,全國的報紙都刊登了新華社的長篇通訊,題目是《時刻想著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廠長馬勝利》。跟步鑫生一樣,馬勝利很快成為炙手可熱的新聞人物,他四處演講,出版圖書,獲得各種榮譽,河北、山東等一些省份還由省政府發起了「向馬勝利同志學習」的運動。與步相比,馬勝利無疑更具備現代企業家的素質,他的工廠連續幾年盈利增長,1985年實現利潤280萬元,1986年為320萬元。1987年,如日中天的馬勝利向社會宣布了一個讓人興奮的決定:他將創辦「中國馬勝利造紙企業集團」,從現在開始,在全國20個省市陸續承包100家造紙企業。
他的這個動議成為當年度最具爆炸性的公司新聞。這實在是一個讓人振奮的龐大構想,它極大地展現出新一代改革者的宏偉氣魄,以及承包制即將散發出的魔力,而且對於很多苟延殘喘的地方造紙廠來說,能夠通歸到馬勝利的旌旗之下,無疑是起死回生的最佳生機。馬勝利的動議傳出後,來自全國各地的要求馬去承包、投標的電報如雪片般飛來。第一個前來報名的企業是山東的菏澤造紙廠,馬勝利的承包組到那裡的時候,菏澤地區10個縣市的上千名市長、書記和骨幹企業廠長濟濟一堂,聆聽馬勝利佈道式的承包報告。馬宣布,承包基數為37萬元,增盈10萬元以內,馬勝利與菏澤廠以二八分成,增盈10萬元以上,雙方以三七分成,承包三年,使利潤翻三番。馬勝利的演講被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淹沒、打斷,在人們充滿敬意的仰望的目光中,站在光環中的馬勝利彷彿是一位能夠點石成金的神仙,記者戈紅在報道《「馬承包」新傳》中描述說:「馬勝利做報告從來不拿稿子,不照本宣科,他談笑風生,話語幽默而又風趣,會場內外鴉雀無聲,聽得人們如痴如醉,長達三個小時的報告,竟無一人走動,有人憋著尿也不去廁所。」
這樣的景象在以後的大半年裡一再地重現。馬勝利馬不停蹄地奔走全國,他每到一地,都成為當地的頭條新聞,他的承包成為一場頗具儀式感的改革演出,從政府到企業,從媒體到工人,人人都急切地渴望改變現有的艱難狀況,馬勝利似乎成了一根神奇的救命稻草。一次次地演講,一個個地承包,一場場地簽約,到1989年初,歸到他旗下的企業已達數十家,它們都是一些規模不大、效益虧損的中小造紙廠,馬勝利在沒有做任何調研和評估的情況下將之統統收入帳下。有一次去貴州省,新華社記者充滿敬意地記錄了他旋風般的「工作效率」:26日晚上到貴陽;27日全天給貴州省企業幹部做報告;28日到貴陽造紙廠洽談承包事項,並看廠;29日簽署合同,承諾第二年實現利潤100萬元,三年還完貸款,產值增加兩倍,馬就任貴陽市造紙廠廠長,使這個廠成為他擬議的集中的第六個企業。《貴州晚報》的一篇頭版評論對此讚歎說,「這旋風般的節奏,本身就是一曲改革的頌歌,不是么?倘若換上別的某些同志,不知道要研究多少天乃至一年半載呢!然而馬勝利同志卻在48小時之內做出了決策,這不能不給我們以有力的衝擊。」
沒有人去深思這種旋風式承包的可行性以及所蘊含的經營風險,沒有嚴謹的實地調研,充滿隨意性的承包基數,沒有資源整合,沒有管理、人才和技術輸出,沒有集團化經營的戰略構想,馬勝利的承包是一種「歸大堆」式的簡單歸併,在一些時候,他的承包甚至帶有一種莫名的理想主義色彩。《杭州日報》在報道馬勝利前來浙江考察的新聞時寫道,「馬勝利所考察的絕大多數是虧損企業,他對這些企業的處境十分同情和關心,他說,改革應該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越是困難,越是虧損,越是日子難過的企業,我們越要幫助和支持。」無疑,這樣的言論讓人充滿幻想,臨安縣一家虧損的造紙廠廠長三上杭州求見馬勝利,他還在廠內掛起了「堅決要求馬勝利廠長承包我廠」的標語。馬勝利的豪情還激發出了很多人的改革熱情,他到杭州承包企業時,當地一位廠長在報紙上發表了一首打油詩:「杭州城頭插白旗,河北來了馬勝利,自古錢塘多英傑,決戰一番才服氣。」
從1987年11月到第二年1月,馬勝利「曉行夜不宿」(他在自傳《風雨馬勝利》中的用詞),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對27家造紙廠進行了承包。1988年1月19日,「中國馬勝利造紙企業集團」在鑼鼓喧天中成立,北京的輕工部部長和河北省省長一起參加了成立大會。此前四天,《人民日報》刊登了海鹽襯衫總廠廠長步鑫生被免職的新聞,「典型人物」的新舊更代讓人眩目。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馬氏神話的破滅竟比前人的衰落還要快速。僅四個月後,浙江媒體報道他承包浙江浦江造紙廠「失利」;7月,貴州報道「馬勝利承包後的貴陽造紙廠處境困難」;8月,煙台蓬萊造紙廠因虧損與馬勝利中止合同;9月,《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由馬勝利失利想到的》,首次將「馬勝利失利」與「步鑫生沉浮」相提並論。可怕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發生了,到年底,馬勝利宣布停止吸收新企業,今後不再跨省經營,此時,已有16家造紙廠先後退出了集團。
在企業史上,馬勝利被稱為「企業承包第一人」,他不是第一個嘗試承包制的廠長,卻是最早因承包受到舉國矚目的人。到1987年前後,承包製成為拯救國營企業的靈丹妙藥。這年8月,國家經委、中共中央組織部、全國總工會聯合召開全面推行廠長負責制工作會議。會議指出,全國所有的大中型工業企業1987年內要普遍實行廠長負責制,把廠長負責製作為企業的根本制度,加快改革的步伐。根據公布的數據,截至1987年6月底,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實習廠長負責制的占同類企業總數的63.9%,這項改革已經從試點進入全面實行的新階段。
馬勝利的承包旋風和集團化夢想,便是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出現的,這是那個時期國營企業經營者最富想像力的實驗,它試圖通過承包,也就是市場化的手段,以一人之力拯救數百家虧損企業。儘管馬勝利的石家莊造紙廠是一個不到千人的中等規模國營企業,然而它所展現出來的改革成果和雄心卻讓所有人為之一振。馬勝利所收購的造紙廠有一半是地方集體企業,有的還是鄉鎮企業,國營企業在改革運動中的主導角色更是讓決策層頗有欣慰感。就在他馬不停蹄地奔波在全國期間,媒體記者一路跟蹤,政府官員翹首期待、經濟學家運用各種理論闡述其改革意義和推廣價值,然而,這個龐大計畫的迅速崩盤卻讓所有的人產生巨大的失望。
後來的評論者認為,馬勝利的失利,對那種「一改就靈」、「一包就活」的改革理念是一次意外而重大的打擊。
除了馬勝利,這一年最讓人難忘的企業家還是那個因東方魔水而一夜成名的李經緯。
11月,在廣州舉辦的全國第六屆運動會,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企業與跨國企業同場競爭的場面。廣東省這時候已經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