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卷 瑤宮桂冷吹香雪 第五章 桃摘玄圃,故家五色雲邊

轟轟烈烈的南海之戰終於結束了。誰都不曾想到,舊水候孟章臨終一擊,竟讓大捷變成慘勝;四瀆、玄靈固然折損良多,那南海龍族更是損失慘重。經過戰後點檢,發現二月初三這場戰役中,南海龍域的戰歿人數,竟遠超他們在這場連綿數月的攻伐爭戰中死難的總數。

不過,本來那「兵戰之場」便是「立屍之所」;這般驚天動地的大戰,如此傷亡也算在情理之中。追憶逝者,固然悲戚;若著眼來日,卻未必慘淡。舊有的格局漸近腐朽,不經歷這一場野火燎原般摧枯拉朽,那些腐舊的人事未必會自行消逝。

細細點檢這番大戰的功過得失,若說南海大戰後得利最多的,卻不是那挑頭的四瀆。玄靈教,或曰玄靈妖族,成了這場戰爭最大的得益者。

對這些妖族而言,雖然近年自號「靈族」,仿效人間勢力成立教門,抱成團勵精圖治,看起來頗有起色,但實際上,這幾千年來形成的「妖孽」形象始終難以改變。

別的不說,這個為興復妖族而成立的玄靈教,有關教主的人選,便哪怕妖族中再是精英倍出,從不乏智勇雙全之輩,結果斟酌到最後,誰也沒好意思銳身自任,反是碰上個機緣,遇上那千年難得一遇、向妖族大規模佈道的道家堂主,便立即眾望所歸,在本人還不知情的情況下,便已將他安上教主的名號,被千萬個妖靈頂禮膜拜,指引著他們興復族類的一言一行。

這樣頗有些荒誕的情形,若深究起來,其實十分正常。千百年的磕磕碰碰,歷經失敗挫折,妖族之中的有識之士已經發現,他們最缺乏的,其實並不是那些絕對的力量,而是那些能徹底扭轉觀念,使妖族能名正言順的東西。

當然,本來他們對這些虛無飄渺的虛名不以為然,於是在他方勢力有意無意的推動之下,再加上本族中確有許多不爭氣的子民,結果便弄到今天這個地步。在許多地方,妖類幾已成了惡勢力的代名詞!

不過,這樣尷尬情形,經南海一役,已經徹底扭轉過來!

與南海龍神作戰,不論勝敗,本身就是對長期低迷的妖族一個巨大的鼓舞。更何況,在這場神幻大戰中許多決勝場面,全是出自他們教主之手!這樣鼓舞人心的事迹,已勝過所有中氣不足的自吹自擂!

而他們得到的還不止這些。當南海大戰徹底結束後,由四瀆龍君主持賞罰,要選出十三位戰功最著之人,頒以寶物賞賜;最後千挑萬選的結果,他們妖族中居然有三人入選!

原來,正如前面所言,大戰之中四瀆龍君便曾命其子洞庭君督促龍族神匠鑄劍,於大虞澤畔增城之山立鑄劍爐,以龍宮秘法采霞鐵之精,引神風升離火,淬金礪玉鑄劍十二口,預以「出雲」為號,飾以美玉霞纓,一俟大功告成便由雲中君親將神劍賜給戰功最著的十二人。

也不知是否巧合,就在大戰即將結束的一月末,某一天那神劍終於出爐。這樣神劍,幾若天成,裂鼎出爐時結果如何,神鬼莫測,只知當時劍山崩裂,霞風萬里,十數把神兵光瑩滿天,飛騰於九天之上,風華陣陣,如霞中落雪。等神劍歸位,細細點數,發現比預計多出一把,共計十三口。而當這十三把出雲劍現於世間,寒氣迫人,即使放在日中,或是靠近爐火,那劍刃上依然滿覆霜雪,稍一揮動,便是冷氣千條,種種雪氣彩光射人心魄,十分神異。於是等大事安定,經過認真遴選考量,剔去身份特殊的張醒言,雲中君便將這十三口出雲劍分頒給十三功臣,他們是:

四瀆黃河水神冰夷;

四瀆汶川水神奇相;

四瀆謀臣罔象;

四瀆彭澤主楚懷玉;

四瀆靜浪神銀霜;

四瀆陽澄湖令應劭;

四瀆巴陵湖神萊公;

南海伏波島主孔塗不武;

中土上清宮靈虛真人;

中土上清宮神女張瓊肜;

玄靈族麟靈堂主坤象;

玄靈族羽靈堂主殷鐵崖;

玄靈族漠北黑水狼王秬吉。

顯然,這十三把出雲劍雖然本身已是神異,但作為功勛賜劍,意義更不比尋常。對這些得劍之人來說,大抵已不在乎賞賜之物本身的價值;若是寶劍本身,不過裝飾洞府,光耀數里,哪及得這般誇耀同儕、千載留名?從此這十三口出雲劍的主人名號,便流傳於湖海江河,受眾人景仰;因著這南海妖神之戰的前事,後來這十三人便被稱為「出雲十三將」。

說起這「出雲十三將」,又因賜劍之人云中君曾對張醒言有「我轄雲中,君轄雲外」之語,於是當傳說漸漸久遠,這出雲十三將也漸被傳說成是四讀公主的夫君麾下最傑出的十三位將領。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對於玄靈妖族而言,除了這些榮耀,妖族還跟其他靈族結下更實際的盟誓。當南海大戰落幕,一切塵埃落定,玄靈妖族便和四瀆水族、南海龍族、焦僥魔族,以及以上清宮為代表的中土人世,在南海中距離大陸較近的一塊海洲上訂下盟誓,宣布五族從此結盟,互相敬重,世代永息兵戈。

妖神人魔之間的盟誓,除簽下盟書各自收藏之外,還將誓文篆刻於不壞之物,希望世代永存於世間。時至今日,在那煙波之中的海南島尖峰嶺下,遊人還能從青梅等樹的年輪之間,辨認出一些此地植株特有的花紋,形類古篆。據當地人說,那便是當年四方的神仙妖怪在草木中刻下的結盟誓文。

略去閑言,再說醒言;他那日依羲和神女之約,與瓊肜二人來到南海之上,幾番徘徊,除了那位孟章舊婢月娘,並沒見到許諾之人。當日頭不知不覺轉到頭頂正中央,快到晌午時,他們還沒見到羲和任何蹤影。

時近中午,正當他們往來徘徊快有些焦躁時,卻忽然遇到些異象。

當時,醒言剛聽了瓊肜建議,兩人一起潛入海中尋找,半晌無功後鑽出海面,倚在大浪中,還沒等定下神來,便感覺到周圍有些異樣。原本晴天的晌午,天空碧藍如洗,陽光燦爛明媚,一覽無遺的海面上奔湧起伏的海浪被照得如陽光下閃閃發光的白雪,晃得人眼晴直發花;但現在等醒言和瓊肜抹去臉上的海水,睜眼看時,卻發現眼前一片昏暗,雖然天空仍舊沒多少雲彩,太陽孤零零地掛在天空里,但不知何時,這輪耀眼的白日已變得灰濛濛一片,好像剛才趁自己潛入海中時,蒙上許多灰塵黃泥,完全失去光彩。而這時遠處那此漂流的雲翳,昏黃流離,襯在同樣昏暗的天空背景上,就如同一片片快化掉的薄荷糖。

看到這樣異狀,正自躊躇間,醒言忽見南邊那處火光大起。抬目凝神,只見那大海南面紅光艷艷,連綿若帳,奇異的光帳撐開來約有十里。等定神仔細打量,便發現這光帳中間影影綽綽,竟有奇峰連綿,突兀巍峨;其中又有許多火焰噴射,彷彿火山虛空倒影,被這樣海市蜃樓般的異象映到了眼前。

看著這海上奇峰突起,醒言一時有些猶疑;正自躊躇遲疑時,忽聽到虛空中一個溫和的聲音從四面傳來:「張醒言——」

那醇凈柔和的聲音說道:

「崑崙之門已開,若不懼禍福莫測,便請入此門來。」

「羲和……」

醒言聽到這冥冥之中傳來的話音,正是前日羲和神女的聲音。

聽得羲和相召,明白無悟,醒言終於再無遲疑,拉著瓊肜的手兒,御劍而起,踏進那萬丈紅光里!

「轟……」

剎那間,昏暗的時空中一聲巨響,彷彿有一道神秘莫測的天地之門霍然洞開,將這倆貿然踏入之人霎時吸入其間!

……

「這是哪兒?」

踏進這神女羲和布下的「崑崙之門」,張醒言懵懵懂懂間舉目四顧,只見那周身外似乎無天無地,無上無下,無左無右,到處都只見綿延不絕的熊熊火焰;除了火底那些燒軟的熔岩流漿,這天地中除了他這倆不速之客,只剩下一望無邊的鮮紅烈焰。

這樣奇異的烈火空間,並看不到絲毫飛煙火塵的存在;許是因為噴發萬丈的焰苗太過熾熱,落入其中的一切,無論能否燃燒,全都在一瞬間蒸發成一縷熱氣,融入到這無邊無際的火海之中。

在這樣能夠燒化一切的火焰山裡,感受著那逼人而來的烘烘熱氣,醒言那奇異的修為下驚人的直覺剎那間超常發揮,躲避烈焰之餘,預感到在這樣炎烈寂滅的熔岩火山裡,即使自己比前幾日面對孟章還要超常發揮,在這樣熾熱無比的烈焰中也挨不上片刻功夫。到那時,一切都寂滅,他張醒言和瓊肜都得成為流焰飛灰!

而這時候,醒言抓住瓊肜小手在這烈焰交織成的網柵間御劍疾飛,隨著他疾馳的身影,那四處焰底流漿的顏色又變得更加明亮艷麗,散發出蠱惑的光芒;似乎只要醒言的目光一對上那無處不在的明艷熔漿,就被深深吸引,不知不覺飛行的軌跡也向那處偏離,整個人忽然理解了撲火飛蛾的心情,要去那明亮艷彩的熔岩漿壁上印下自己的形跡,靈魂則化作一縷煙氣,永遠留在這熱烈奔騰的炎火之山上。

「走!」

面對這樣險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