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借屍還魂 九、楊度握著孫中山的手說:我事成,願先生助我;先生事成,我將助先生

碗筷剛收拾好,楊度便迫不及待地問孫中山:「你剛才說那年給李鴻章上書是幌子,其實另有目的。目的是什麼?」

「目的大得很。」孫中山端起茶碗,笑著說,「那一年,我和同鄉好友陸皓東先在香港擬好了上李鴻章書,然後通過澳門海防同知盛宙懷寫信給他的堂兄盛宣懷,再由盛宣懷給李鴻章寫信代我們請求謁見。我和陸皓東都是初次離開廣東,要通過北上途中窺測清廷虛實。我們從廣東進入湖南,經湖南到武昌,再坐船東下到上海,然後從上海坐海輪到天津,一路上民窮國疲、人心浮動的現實給我們很深的印象。我和陸皓東商議,都認為李鴻章不同於一般庸碌官僚。他有本事有頭腦,我們以民族大義說動他,勸他起來推翻滿人,光復漢人天下。他有威望,又有軍隊,他只要答應,事情一定可以成功。」

「你們跟他說了嗎?」楊度十分佩服孫中山的膽量。他的這個舉動,正是湘綺師五十年前勸曾國藩自立的重演。那是湘綺師終生引以自豪的壯舉。過去的一些年月,楊度也曾想效法,卻總沒有找到機會,想不到眼前的這個人就這樣做過,真是英雄!

「唉,不要提了。」中山放下茶碗,嘆了一口氣說,「那位宰相侯爺架子大得很,根本沒有把我這個年輕人放在眼裡,拒不接見,只是叫手下人告訴我,出國考察農桑護照已辦好,快點出國吧。我和陸皓東大為失望,連李鴻章的態度都如此,滿人朝廷再無可相信的人了。最後到了北京,看到京城政治的黑暗腐敗,更加深信滿人氣數盡了,只要再出一個洪秀全,一定可以把它推翻。」

楊度也覺得失望。他希望孫中山能見到李鴻章,談談李對造反的態度,於此則可以比較曾李兩師生的性格差異,也可以摸摸朝廷大員們的思想動態。

「中山先生,據說你發起了兩次武裝起義,又在英國倫敦被朝廷駐英公使館抓過,你是東京留學生眼中的傳奇人物,大家都很崇拜你。我想,關於你的這些經歷,一定是很有趣的故事。」

與楊度交往的中國留學生,不論是主張革命的,還是主張立憲的,以及不問政治的,說起孫中山來,都有一種崇敬的口吻,都認為他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人物。今天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他要親耳聽聽這位大革命家本人對自己不凡生涯的敘述。

孫中山微微笑道:「大家崇拜我,這話說得客氣了,我其實沒有一點傳奇色彩。」

田中龜太郎提著一壺茶進來,對他們說:「千惠子和我們一起去看戲,你們在這裡盡興地談吧!招待不周,多多原諒。」

孫、楊忙起身致謝。送他祖孫三人出門後,關上房門繼續談下去。

「去天津見李鴻章是春天的事。到了夏天,海戰爆發,中國很快一敗塗地,全國震驚,滿人的虛弱也便徹底暴露在國人面前。」孫中山洪亮的嗓音略顯低沉。「秋天時,我去了檀香山,向舊日親友募捐,開始將反滿復漢的大業付諸現實。那時華僑風氣尚閉塞,大家都不相信我,只有我的胞兄及鄧蔭南等少數幾個人願意出資相助。不過我也聯絡到二三十個同志。於是大家集合起來,建立一個名曰興中會的團體,以『驅逐鞋虜,恢複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為秘密誓詞。第二年,我們策劃襲取廣州以為根據地。於是在香港開乾亨行作掩護,在廣州建農學會為聯絡處,派鄧蔭南、陸皓東分主其事,我則往來省港兩地,決定九月九日重陽節發動起義。誰知這天,從香港運來的六百支洋槍在海關被發現,事機泄露了,陸皓東被逮捕殺害,我則亡命日本。」

「後來就去了歐洲,是嗎?」楊度插話。

「先是到美國。」孫中山糾正。「日本沒呆多久,就去了檀香山。在檀香山遇到我在香港西醫書院的教務長康德黎先生,我告訴他不久會去倫敦。在檀香山住了半年,乘船赴舊金山,再由舊金山赴紐約,最後去了倫敦。我一路在華僑中鼓吹革命,引起了清廷的注意和惱怒。到了倫敦的第二天,我便去看望康德黎夫婦。這是兩位極好的英國友人,他對我的革命事業很能理解。清廷決計逮捕我,但在英國的國土上,他們無權抓我,便想出了一個毒辣的計策。清廷駐英公使館有個翻譯也是香山人,他裝著不認識我的樣子,在我由康德黎家去寓所的途中,與我閑談。我在異國突遇家鄉人,覺得分外親切,便興緻勃勃地與他邊走邊談,不知不覺地來到清廷公使館門口。這時猛地衝出兩個人來,將我扭進公使館拘禁,我於是知道上當了。他們審訊我,我矢口否認。他們無法得到我的口供,準備將我引渡回國。一回國,便可殺我的頭。我心裡想,就這樣被他們押回國殺了實在不甘心,但身陷圖圈,無人援助,怎麼辦呢?」

「我想起了康德黎先生,他可以救我,但怎樣使他知道我已被公使館囚禁的消息呢?我見與我打交道的工役是英國人,便和他用英語交談,請他幫我發一封信給康德黎。他不敢答應,去問使館的女管家霍維夫人。霍維夫人認為可以。我便寫了一封未具名的信給康德黎。康德黎得知後,便和也曾任過香港西醫書院教務長的孟生一起奔走營救。終於,英國外交部和警察出面干涉了,英國記者也來公使館採訪。清廷公使館在倫敦大街上抓人的消息便在倫敦四處傳開,輿論紛紛譴責。清廷無奈,關押我一半個月後終於釋放了。釋放後,我用英文寫了一本《倫敦被難記》的小冊子出版,很快就有人譯成中文。這下就有許多中國人知道有一個名叫孫文的人。清廷先想殺我,不料反倒讓我出了大名。」

說到這裡,孫中山爽朗地大笑起來。楊度從這笑聲中感受到一種宏大的氣魄。正是因為這種氣魄,使得眼前的革命家雖屢經失敗挫折,卻不沮喪,不氣餒,不屈不撓,對自己的事業充滿著必勝的信心。楊度想,孫中山的這種氣魄,自己不曾具備,這真是一種先天的不足。他笑道:「這正是古人所說的,將欲害之,反而助之。」

「老百姓說得好,這叫做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孫中山興緻高昂地說下去,「我決定在歐洲住一段時期,認真地學習別人的長處。我在大英圖書館讀書,去博物館參觀,看他們的工廠,走訪普通市民。正是在英國,我開始認識到要救中國,必須實行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義和拳起事的前一年,我從歐洲來到了日本。第二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清廷帝後西逃。我認為這是千年難逢的機會,於是派鄭士良去惠州策划起義。惠州興中會六百壯士集會誓師。但後來又流產了。第二次起義雖然又沒有成功,但革命事業已漸漸進入人心了。因為京師的失陷、帝後的逃命,把中國的臉丟盡了,海外的華僑一提起滿人無不咬牙切齒,都說這樣的朝廷不亡,天理不容。就因為這樣,他們都轉而相信我一貫的革命主張,紛紛捐款資助革命。我們設計了一種券,上面寫著銀元數目。捐資多少,就發多少銀元的券。革命成功了,可以憑著券去領銀元,並付利息。從那以後,我們在經費上略好了一點。當然,總還是遠遠不夠的,軍火器械上花費的錢太多了。」

「聽你的介紹,你是從甲午年就開始進行革命活動,到現在十一二年了,兩次起義都失敗了,自己又被捕過,同志也犧牲不少,經費也很困難。中山先生,我想問你一句,你在這十一二年備受挫折的歲月里,也有沒有失望的時候?」楊度很認真地問。

「沒有!」孫中山斷然地說,「我從來沒有失望的感覺,哪怕是在英國被清廷公使館囚禁,與外界沒有聯繫上的時候,我決定在返國途中尋一個機會跳海自殺。就在那種時候,對革命的前途我也沒有失望過。我常常想,反滿興漢的大業,好比建築一幢大房子。它需要經費,需要勞作,需要時間,但總是可以建好的,我們沒有理由在建造的過程中,偶因不順而對建成它有所失望。」

孫中山堅定的聲音在寂靜的夜晚顯得分外的響亮。楊度覺得這最後一句話,猶如木棒撞大鐘一般,撞擊雖然停止了,而聲音總在耳畔盤旋。

從見面起到現在,都是孫中山說的多,楊度說的少,他在專心地聽,專心地觀察,他從孫中山的談吐中發覺孫有一種不同常人的氣質。觀孫中山的模樣,一表堂堂,儒雅俊秀,宛如一個飽學書生,但他指揮壯士豪傑揭竿起義,身陷危境,鎮定自救,失敗打擊毫不氣餒,世上有幾個書生能有如此膽量和毅力?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關於國家政治,他一定有許多精闢的見解尚未說出,好比他剛才提到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就都沒有展開談,應該好好地聽他談談。楊度這樣想著,拿出懷錶一看,大吃了一驚,時針居然已指到凌晨三點半了!

「中山先生,聽你談話,簡直有如坐春風之感,不知不覺天都快亮了。我們且睡一會,醒來後再繼續談,好嗎?」

孫中山也未覺察到時間的流逝,經楊度一提醒,才感到有點倦意了。於是二人躺在榻榻米上,隨便扯條毛毯蓋著,很快便進入夢鄉。

楊度一覺醒過來時,孫中山已不在房間里了。他看看懷錶,時針已指到七點三刻。書案上有一張紙條,是千惠子用日文留下的:「皙子先生,你與中山先生相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