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畫與書·思想·提奧及其他

文森特滿意高比爾海牙分公司的工作,相信自己找到了一份理想的職業。工作幹得不錯,而且,公司周圍的藝術家們喜歡他,邀請他參加他們在波爾克利畫室的各種討論和活動。這個畫室在荷蘭領導潮流,在歐洲享有聲譽。文森特所鍾愛的《穿過麥田的葬禮隊伍》作者凡·德·馬丁當年曾經是這一畫室的成員。眼下,荷蘭索菲女王也不時出現在畫室舉行的有關活動中。在畫室所在地的草坪上,偶爾也向有關藝術家頒發來自王室或其他組織的各種獎章和證書。

文森特對藝術的興趣越來越表現出自覺性。他利用假日自費赴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參觀,該館收藏有特別豐富的17世紀荷蘭藝術品,並藏有西歐各流派繪畫和雕刻、東方藝術和裝飾藝術品,該館附設的國家版畫陳列室藏有歐洲最精美的版畫、素描以及彩飾手抄本。文森特還首次前往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參觀一年一度的比利時沙龍。他甚至興緻盎然地前往參觀二三流的"比利時當代畫家畫展"。1873年,在調離高比爾海牙分公司赴倫敦分公司任職之前,他再次前往阿姆斯特丹觀摹即將赴維也納參加當年國際博覽會的一批畫作,飽覽倫勃朗、凡·戴克、魯本斯、特尼爾斯、雷斯達爾、霍貝瑪、約爾丹斯、揚·勃魯蓋爾等佛蘭德與荷蘭大師的一批作品,這批作品大多為私人所藏且首次面向公眾展出,給文森特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這次觀摹中,文森特還有幸見到一批他不太熟悉的英國繪畫。總而言之,在高比爾海牙分公司時期,藝術是文森特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事實上,後來,正是文森特對藝術和藝術經營的自發熱情和自覺行動,使得上司對他大加肯定,從而將他調往高比爾倫敦分公司,作為獎勵和提升。

正是在海牙,文森特開始了他持續終生的畫作收藏。身處眾多的藝術家和藝術品之間,文森特眼界越來越開闊。他逐漸認識到,雖然藝術總的說來源於現實,但其本身的確是一個萬象紛陳的無邊世界。同事們看到,只要經濟條件允許,他就會設法買下他所喜愛的畫作(在海牙時期主要是版畫)。米勒、伊斯拉埃爾斯、柯羅等自然首當其衝。當然,在一開始,這種收藏基本上還只是一種業餘的、自發的愛好和衝動,只有到一定時候,它才會發展成後來那種職業性的、嚴肅的收藏。

與畫作收藏相比,更重要、至少同樣重要的是文森特的藝術創作實踐。受眾多藝術家和藝術品影響,主要受當時聲譽卓著的伊斯拉埃爾斯行為模式的影響,文森特在海牙時期開始了習慣性的業餘創作,畫出若干速寫、素描或草圖,這些習作多半畫在信紙的邊緣或空白處,如公司近旁的小湖,湖邊的一條小路,海牙附近的一條運河等等。這些畫自然多半是些塗鴉之作,與他童年和少年時代的塗鴉之作並無很大的差異。然而,它們畢竟象徵著一種開始,雖然文森特在他當時留下的所有文字中絕沒有提到過要成為藝術家的事情。

然而,就早期的文森特而言,藝術並不是一切。在文森特身上,與藝術愛好並存的東西,其分量不在藝術愛好之下。文森特是那種天生的孤獨者,內心與人群總是保持著較大的差異和距離。一般人很難想像,在漫長的工作時間之外,他私下還拜一位先生為師,在他指導下努力鑽研《聖經》,這一純粹自願和自發的行為表明他宗教情懷的執著,說明宗教使命感在他內心所具有的分量,當然,這其中也有米勒對勞苦階層的感情及其基督教精神與他內心世界所產生的共鳴,或者更正確地說,從文森特幾乎與生俱來的宗教感情中,我們聞到了北布拉班特原野上麥田、石楠和松林的氣息。

與對《聖經》的研究相應,文森特大部分的自由時間都被一個重大的內在興趣所佔據,那就是自幼形成的書籍和閱讀之愛。

海牙雖然幽靜,並遠離首都阿姆斯特丹,但作為荷蘭政府的外交使團基地,卻擁有一些優良的書店,其中不乏各種各樣的好書,包括來自倫敦和巴黎的新刊書籍。到海牙後,文森特漸漸與一些書店老闆相識,甚至成為朋友,應邀參加各類文學聚會。海牙分公司經理特斯蒂格雖然放棄了書籍經營,但因熱愛文學,常常與來訪的文森特作這方面的交談。文森特固有的文學之愛迅速成長起來,而熟練掌握多國語言的優勢則令他大受其益。海牙四年,他閱讀了大量作品。正是從海牙開始,他對法國詩歌和歷史以及英國小說形成持續終生的熱情。令人尤感興趣的是,對於那些以日常生活為題材並富於道德意義的作品,文森特尤其注重。此外,對於那些涉及繪畫藝術的文學作品,文森特也表現出格外的關注。 這意味著,就像對於繪畫一樣,凡·高對閱讀和文學的興趣既廣泛又具個性。這就是所謂"愛許多許多事物",也是所謂"文森特之愛"。正如前面所說,這樣一種以健全而堅定的自主性為前提、以自我的原則性為取向的兼收並蓄,正是凡·高作為自我錘鍊之天才的典型特徵,也是他作為個體和藝術家之傑出和偉大的深厚土壤。

粗略算來,他所喜愛的作家和所閱讀的作品,其範圍和數量之大,出人意料,其中包括莎士比亞、狄更斯、喬治·艾略特、班揚、濟慈、卡萊爾、H·B·斯托、朗費羅、愛倫·坡、富蘭克林、巴爾扎克、雨果、左拉、福樓拜、莫泊桑、都德、伏爾泰、米什萊、勒南、夏爾丹、波德萊爾、梯利、安徒生、弗羅芒坦、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歌德、海涅等人及其作品。與大多數畫家(至少與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運動主要畫家)相比較而言,文森特無疑是讀書最多的人。此外,文森特不僅自己沉浸於持續而廣泛的閱讀之中,還總是懷

極大的熱情向親友推薦好書。這是他書籍之愛的一個典型例子。

同時具有藝術和書籍之愛的人並不少見,但是,很少有人像文森特這樣,集如此痴迷的藝術和書籍之愛於一身。

……我對書本有一種不管怎麼說總是不可抑制的熱情,……就正如我要吃飯一樣。……在別的時候,在繪畫和藝術作品中間,你知道我感受到多麼強烈的熱情…… 書信133號。

由於獨特的個性,由於自然和生活獨特的饋贈,他從小就既在感覺也在思考。現在,他繼續通過藝術在感受,通過書籍在思考。一般說來,藝術家們當然認定自己是行動的人,不是思想者;思想家們則相反。可文森特似乎從一開始就在進行一場獨特的鬥爭:將藝術之愛與思想之愛融為一體。他在觀看各種各樣的繪畫的同時,也閱讀各種各樣的作品,努力要分別從兩者中尋找到彼此的闡釋。 另請參見本書第3章,第2節。

美國著名女作家H·斯托的名著《湯姆叔叔的小屋》是文森特最喜愛的作品之一,他一生反覆多次閱讀。後來,在作為他人生最痛苦經歷之一的博里納日時期, 參見本書第7章。 他再次閱讀該書,並就文字藝術與繪畫藝術的共性提出了思考: 關於文字的藝術,我至今找不到比這更好的定義:……"藝術是人,是歸屬於自然的人。"——藝術是自然、現實、真實,然而包含著意義、概念、個性,那是藝術家從中揭示出來的東西,藝術家也對之作出表達,"那自在自為之物,"藝術家對之作出自己的解決,將其中包含的東西釋放出來,並作出自己的闡釋。比起自然本身來,毛沃或馬里斯或伊斯拉埃爾斯的一幅畫所告訴我們的東西更多、也更清楚。在文字藝術中,尤其在《湯姆叔叔的小屋》中,事情也是如此。文字藝術家給我們全新的視野。在斯托這本書中……所有的事情都獲得了全新的意義。 書信130號。 接下來,他進一步通過人生與宗教意義的思考,更深入地探索文字藝術與繪畫藝術的共性:

有許多事物,它們必然令我們相信和熱愛。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有倫勃朗的某種存在,米什萊的著作中有柯勒喬的某種存在,雨果的作品中有德拉克洛瓦的某種存在。我們還可以說,福音書中有倫勃朗的某種存在,或者說,倫勃朗的畫作中有福音書的某種存在——怎麼都有共同的存在,只要我們給予正確的理解,避免錯誤的闡釋,不過分計較雙方的對等關係,不自以為是地損害真實人格的價值。班揚的書中有馬里斯或米勒的某種存在,斯托的書中有謝弗爾的某種存在。

……對繪畫作出了一無反顧的研究,卻又認為書籍之愛與倫勃朗之愛一樣神聖——我甚至認為兩者相輔相成。法布里蒂厄斯的一幅男子肖像令我十分著迷……但狄更斯《雙城記》中西德尼·卡頓的形象也同樣如此……莎士比亞《李爾王》中的肯特與T·德·凱澤畫中的人物有著同樣高貴而傑出的個性……天啦,莎士比亞的作品有多美!誰能有他那麼神秘?他的語言和風格,的確能與藝術家狂熱而激動地顫抖著、舞動著的畫筆相比。不管怎樣,我們必須學會讀書,正如我們必須學會觀看、學會生活。……

如果有人真誠地熱愛倫勃朗的作品,那麼,他就會從中發現上帝,會真切地相信上帝的存在。如果有人[即上文談及的米什萊——引者注]真誠地研究法國革命史,那麼,他也不會失之於不信,他會從偉大的事物中看到證明自身的最高力量。……偉大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