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洋鬼子把大清國的皇帝、太后嚇得亂竄(1)

洋鬼子殺進了京城,李蓮英護著慈禧和皇帝國戚們倉惶出逃,路上丟盔棄甲,雞飛狗叫……昔日皇帝出巡時的豪華奢侈氣派,再也不復存在……

居庸關外的一座破廟,圍牆四面露風,正殿大有將傾之勢,整個寺院空空如也;正殿後面有一排供僧人居住的低房,由於兵荒馬亂,其中僧人盡數出逃,使寺院內顯得死氣沉沉,到了夜裡,則更是陰森可怕。但今天晚上卻似乎與往日情形不同,從房中傳出了人的聲息。中間一間較大的屋子裡,傳出了斷斷續續的啜泣聲、嘆息聲和陰陽怪氣的勸慰聲;東邊的另一間屋子裡,則傳來一陣陣甜美的鼾聲……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帶領著他們的"巡狩"之旅,"西岸"之眾,出京師,經貫市、南口、關溝,驚魂未定;又出居庸關,踟躕前進。眼看著天色已晚,遠處佛傳來了幾聲槍響,疲憊的人們卻尚未找到吃飯和過夜的地方,真有"叫天天不應,哭地地不靈"的感受,想起往日宮裡的生活,慈禧太后心中好不難受。李蓮英看到慈禧心中不快,就想方設法給她開心,怎奈一天多時間了,人們幾乎都沒吃什麼東西。

腹中空空,個個餓得發慌,想高興一些,哪裡能有這種情緒?

就在此時,人報延慶州知州秦奎良前來接駕。慈禧急忙接見,誇獎了他幾句,討得了吃的,又有了住處,心神才稍稍安定下來。

當夜,疲憊的逃亡者們和他們的騾馬一起,暫歇於居庸關外的岔道(地名)。由於此地原本荒涼,新近又受義和團、西逃潰兵等的屢屢打劫,以致十室九空,且少有的幾間民房業已坍塌,上上下下一千多人,只得借廢廟一宿。

李蓮英出逃時受了點傷,此刻他忍著傷痛,安頓好了慈禧太后,便出了寺廟,巡視了一番。向值夜的清兵叮囑了一番。拖著受傷的身體,哼哼唧唧地往廟裡走,準備回去睡覺,趕明兒還要早點起床。就在這時,遠處的山道上傳來了馬蹄聲,在夜裡更顯得那麼清脆。李蓮迴轉的身子又轉了回來,這僅僅一天多時間裡的經歷使他膽小起來,忙叫幾名清兵攔在大道之上,自己卻連連後退。但李蓮英畢竟是李蓮英,竟在往後退的同時對著遠處的飛騎用他那公鴨嗓子大聲喝道:"哪裡的狂徒,竟敢在此亂闖?"其聲音中,卻聽不出來半點怯意。

"爺們可是內廷跟隨皇上的老爺?"從遠處奔來的兩匹馬不時到了跟前,馬上之人下馬問道。

李蓮英聽出對方語氣中有恭敬的味道,立時傲氣十足起來,說:"有什麼事,爺等便是隨駕太監,聖駕在此,你是何人,既知聖駕在此,深夜驚駕,你有幾個腦?"

"甘肅屬司岑春暄率部前來迎駕。派小的前來通稟,爺們既是隨駕太監,快勞奏明皇太后和皇上,小的也好回去交差。"

對方急忙答道。

李蓮英聞言一喜,忙問:"岑春暄帶了多少人馬?"

"騎兵、步兵共五營,兩千餘人。"

"好,你回去讓岑春暄速速率部到此保護聖駕。"

"是。"

打發走了岑春暄的人,李蓮英顧不得傷痛,急急回到破廟裡向慈禧去報告。這是李蓮英自當了太監總管之後第一次有人求他辦事卻沒有索賄。

慈禧太后自逃出京師之後,一天多的時間裡,疲於奔命,飢腸漉漉,到了岔道,好不容易有了吃住。住的雖是破廟,但畢竟這裡離京城遠多了。加上有秦奎良供奉被褥,雖是再簡樸不過的了,但總比無處棲身強得多。吃的雖說只是白菜煮小米,但對於飢不擇食的人來說,已經是美味佳肴了。所以在吞咽了白菜煮小米之後,慈禧太后就躺在秦知州貢獻的被褥上睡著了。李蓮英看到主子睡得那麼香,真不忍心叫醒她,但此情此景之下,不叫醒她,行嗎?這個善解人意、會看眼色的老走狗好不為難。但他還是輕輕地喚開了:"老佛爺,老佛爺……"

慈禧在夢中被吵醒,臉上略帶不悅之色。李蓮英看她醒了。就把嘴湊到她的耳邊,說:"老佛爺,給您老人家道喜啦!""我們娘兒們落到這種田地,如此孤零,何喜之有呀?"說著瞪了李蓮英一眼,不覺失去了往日的威嚴,眼淚滴滴而下。

李蓮英連忙勸道:"老佛爺,您老人家不要難過,托您老人家洪福,甘肅藩司岑春暄率部前來接駕,等著老佛爺召見呢。"

慈禧太后聞得此,沉默了一下,問:"是首次駐防張家口的岑春暄嗎?"

"正是。"

"他倒是個忠臣,想得周全。蓮英,去喚醒皇上,召見岑春暄。"

"遵旨。"

光緒皇帝出京一天來,一直不大言語,心中只思戀著他的珍妃,只是直直地發獃;加之一路之上看到國破如是,民不聊生,感到了亡國的悲涼,精神上所受刺激不小、所以更是神情恍惚。今夜因覺白菜煮小米頗有味道,囫圇填飽肚子,倒頭便睡,現在被太監喚醒,不知道又發生了什麼意外,見李蓮英在旁邊,劈頭便問:"洋兵追來了嗎?我們快逃吧!"

李蓮英急忙跪倒,說:"啟稟萬歲爺,甘肅藩司岑春暄率眾前來迎駕,老佛爺請萬歲爺過去召見岑春暄。"光緒帝眼睛忽然一亮,轉瞬又恢複了漠然的神態,接著又不知是因為救星的來臨而高興,還是因為夢中見到珍妃而得意,竟然昂首"哈、哈"笑了兩聲,徑直出門來見慈禧。

岑春暄見到慈禧和光緒,"撲通"一聲跪在地,只叫了聲"皇太后,皇上",便放聲痛哭。這又引出了慈禧幾滴淚水。慈禧太后寬慰了他幾句,誇獎了他幾句,說虧他還能想到皇上,是個忠臣,又命他一路謹慎護駕,日後一旦復國,必有他的好處。

一夜裡折騰了幾回,都沒有睡多久,天就亮了。岑春暄率軍護著聖駕,帶著受傷的李蓮英,迤邐前進,半日便到榆林堡。已離北路要衝懷來縣很近了。

懷來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本來設有兩個驛站,並有驛馬,且器物糧草非常充足,但日下由於此地拳民猖獗,弄得不僅沒有了糧草,連可用之兵也變成了游兵散勇。懷來縣令被這些拳民也弄得疲憊不堪,又無可奈何,連自己都提心弔膽地過日子。就在皇帝宿於岔道廢廟中的這天夜裡,也就是駕車到懷來的前一天夜裡,由於苦悶,吳縣令吳永以酒解心中之愁,多喝了幾杯,便在昏迷中朦朧睡去。睡得正香,被老家人推醒,吳縣令很是生氣,開口便罵:"老不死的,義和團不叫我安生,你老東西也不想讓我多睡一會,半夜三更擾你爺爺好夢,真是該打。"吳縣令本是知書達理之人,不想竟煩惱至此。

"老爺,老爺,您看這個。"說著,老家人遞過來一個小紙條。這個紙條,吳永不看則已,一看竟然目瞪口呆,把指責老家人的話硬是給咽了回去。

只見那紙條上寫道:"皇太后、皇上率眾駕至岔道,不日便至懷來,盼悉汝之力所及以迎之。"

吳永認出字跡出自秦奎良之手,剛剛得到的消息不亞於晴天炸雷,使吳縣令呆若木雞。此時正逢其嫂經過其房門,見此情景,連呼數聲吳永才如夢初醒。

原來這吳永老家本在湖南,自小失去雙親,由其寡嫂撫養成人。光緒十三年晉京,經郭嵩燾推薦,認識了戶部侍郎毅勇候曾紀澤,深得曾紀繹賞識,許配次女給他,自此與之成為翁婿。曾女了解吳永極深,過門後對其嫂極其尊敬。不料,好景不長,曾小姐結婚三年,竟病死家中。在彌留之際,曾小姐囑其夫要善待長嫂。於是吳永將長嫂接到懷來,敬之如母。今天其嫂看到其在房中發獃,不如何故,急忙喚之。吳永轉醒,欲以假話搪塞過去,但轉念一想,隱瞞在此時毫無用處,便照直說了。其嫂聽完,先是一驚,然後急急地說:

"聖駕即至,你身為食祿之官,還不趕快準備物品,及早迎駕,在這裡發什麼呆呀?"

這一句話提醒了吳縣令,吳縣令便急急召集其幕僚門客,商量對策。這幫幕僚,平日里無事,只會在一起吟詩論道,到真正需要他們出主意時,則個個"君子三緘其口",沒有一個吭聲。把個縣令急得張口大罵:"你們這些飯桶,吃飯時就會說飯食不好,到用你們的時候,一個個都像啞巴一樣。"

還是沒有一個人發話,吳縣令就挨個地數落他們。這時就聽一個聲音說:"老爺,老奴倒有個主意,不知當講不當講。"

吳永循聲看去,老家人跪在地上,低著頭,等著他的指示。吳永說:"你能有什麼主意,說吧,別跪著,站起來說。"

老家人站起身來,說:"老爺,聖駕明天就要到我們這裡了,準備接駕絕對不能再耽擱了。皇太后和皇上一路奔波,需要我們準備的只有兩件事。"

"哪兩件?"吳永和其幕僚們不約而同地問道。

"一件是吃,另一件是住。"

"這個誰人不知,老東西,別賣關子,快講。"

"老爺,按照慣例,如有大差到懷來,須到榆林堡迎候接待。現今是皇太后和皇上來了,更應該及早派人到榆林堡,為皇太后和皇上準備行宮,準備膳食。雖說我們這裡經常遭受騷擾,但還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