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歸政騙局

中國人歷來都認為"女人頭髮長,見識短……一手統掌大清國軍政大權的慈禧太后,她的多半個腦袋實際上一直貼著一塊"李記"的商標……

李蓮英在府上打發走曹瑞年以後,當天下午便趕回了宮中。因為毫不費力就得到一萬兩銀子,又可以使自己的侄子考中秀才,所以顯得特別高興。

回到宮中以後,李蓮英卻發現了一件令他異常吃驚的事情,慈禧太后已經就"歸政"問題頒布了一道懿旨。李蓮英以前也曾聽說有慈禧太后要歸政的說法,但想不到懿旨卻會頒發得那麼快。懿旨宣稱:

"前因皇帝沖齡踐阼,一切用人行政,王公大臣等不能無所稟承,因准廷臣之請,垂簾聽政。並諭自皇帝典學有成,即行親政……本日召見醇親王及軍機大臣禮親王世鐸等,諭以自本年冬至大祀圜丘為始,皇帝親詣行禮。並著欽天監選擇日期,於明年舉行親政典禮。"

光緒帝現在已經十六歲了,已進入了青年時代。同時,他的學習生活也經歷了十幾個春秋。在老師翁同和的指導下,光緒帝學習進步很快,對封建時代的歷史已學到了一定的程度,而且在批閱大臣的奏章,以及論斷古今、剖決是非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小皇帝光緒已經逐漸地成長起來了。從此,光緒帝作為一個國君,在朝廷中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而在十幾年前,慈禧太后在立載湉為帝的時候,就公開作出了待光緒帝生子為同治帝立嗣和一旦皇帝長大成人、學業有成時,即行歸政的兩條保證。而今,向光緒帝歸政事,條件已經具備。慈禧太后也想趁現在自己還沒有老的時候,早早歸政,可以多享幾天清福。

然而李蓮英卻不這樣想,他認為慈禧太后當政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權勢,主要原因就是自己受到當政的慈禧太后寵愛。而慈禧太后一旦喪失權力後,還會有哪個王公大臣會理自己呢?"不行,我一定得想辦法阻止老佛爺歸政或者暫緩歸政幾年。"李蓮英暗暗地下定決心。

次日朝罷,傳過午膳,慈禧太后問李蓮英說道:"繞繞彎兒去。"

她每天飯後,總在殿前殿後走走,其名為"繞彎兒",其實是為了消食。繞彎兒的時候,照例由一班太監宮女遠遠地跟著,只有李蓮英可以緊緊地跟著。李蓮英也想找個機會單獨和慈禧太后說說話,所以這個主意正合李蓮英的心意。

李蓮英跟在慈禧太后後面,故意裝出悶悶不樂的樣子,也很少說話。在慈禧太后看著他的時候,還故意地唉聲嘆氣。

慈禧太后見他這個樣子,便問道:"怎麼了,小李子,為什麼今天那麼不高興?是不是誰又惹你生氣了。"

"唉,"李蓮英長嘆一聲道,"奴才心裡在著急嗎!"

"你為誰著急呀?"

"為老佛爺您老人家的將來著急唄!"

"為我的將來著急?"慈禧太后奇怪地問道,"我的將來有什麼可著急的?"

"唉,"李蓮英又嘆了一口氣道,"反正這些事也不是一個做奴才的所能管得著的,奴才還是不說的好。"李蓮英故意賣了一個關子,吊一下慈禧太后的胃口。

這一招果然靈驗。李蓮英越是賣關子,慈禧太后就越想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就說出來讓我聽聽吧。"慈禧太后著急地說。

"即使說這兒也不是說話的地方,這兒人多眼雜,誰也不敢說不會走漏風聲,還是回去以後再說吧。"李蓮英到底比安德海精明,做什麼事都小心翼翼,留有後路。

經李蓮英這麼一說,慈禧太后"溜彎兒"的心情已蕩然無存。

回到儲秀宮後,慈禧太后向隨侍的宮女太監們說道:"你們都先出去吧,不叫你們都不許進來。"

宮女太監們一個個悄然退下,當只剩下慈禧太后和李蓮英時,慈禧太后輕輕地對李蓮英說道:"什麼事,小李子,你說吧。"

"奴才認為在一切準備還沒有做好之前,老佛爺便急於歸政皇帝,是一個不太明智之舉,如果奴才可以直說的話。"

"不明智,怎麼不明智?"慈禧太后覺得自己的一個深思熟慮的舉措,竟被一個奴才認為是不明智的,心裡顯然有些窩火,"皇帝如今已經十六歲了,已經長大成人,書也念得不錯,也挺懂事理。而我自從垂廉聽政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操心已經操夠了,精力也大不如前。現在及早歸政,以後還可以享幾年清福。"

李蓮英一看慈禧太后有些生氣了,慌忙跪下磕了一個頭道:"奴才說話不當,惹老佛爺生氣,奴才罪該萬死,請老佛爺恕罪。"

"沒事,你起來吧!"慈禧太后說道,不過她還是挺願意聽聽李蓮英的見解的。慈禧太后遇到疑難不決的事,有時經李蓮英在旁邊輕輕一點撥,登時便會茅塞頓開。"你還是說一下你的意見吧。"慈禧太后又對李蓮英說道。

"老佛爺自認為歸政以後會享受幾年清福嗎?"李蓮英戰戰兢兢地說道。

"那還用說。"慈禧太后很自信地說道。

"老佛爺和皇帝的關係與醇親王與皇帝的關係比起來,哪一個更親密些?"

"好像皇帝與醇王的關係更親近一些。"慈禧太后想了一想說道。她認為皇帝對自己親近,懼怕自己,完全是出於自己的權勢和威嚴,而皇帝和醇親王,卻是父子關係,從感情上來說,還是他們的關係更親近一些。

"這就是了。皇帝親政以後,醇親王就是理論上的太上皇,雖說他沒有做事實上的太上皇的野心。如果皇帝再對父親稍加親近一些的話,那實現起來就更是易如反掌了。到時候,不知道老佛爺這個皇帝的親爸爸將被置於何處?"李蓮英說起來頭頭是道,滔滔不絕,儼然一個口若懸河的政客。

"是呀,我怎麼沒想到這一點。慈禧太后聽了以後倒抽了一口涼氣,"到時候我不就成了一個多餘的人了,那還有什麼清福可享呢?"

"還有,看皇帝有時那桀傲不馴的樣子,完全是一種在老佛爺您的權威和尊嚴之下的一種忍耐。老佛爺您一旦歸政,權力交個一乾二淨,皇帝還能像現在這樣聽話嗎?以奴才看,到時候皇上不是老佛爺可以駕馭得了的。"

慈禧仔細想想,李蓮英說的也有道理。自己雖也想到皇帝懼怕自己是因為自己的權勢和威嚴,但並沒有往更深的地方去想。慈禧太后剛想再誇獎李蓮英幾句,又恐失自己的尊嚴,讓人覺得自己考慮問題竟不如一個奴才考慮得周到和細緻,還又想再往下聽一聽李蓮英的見解,便對他說道:"你再往下說說看。"

"再有,就是這些王公大臣們,現在對您老佛爺是畢恭畢敬,唯唯諾諾的,可是一旦您老佛爺歸政皇帝,皇帝大權在握的時候,這些王公大臣們畢恭畢敬,唯唯諾諾的,依奴才看來,就不一定會是您老佛爺,而是皇帝了。到那時,老佛爺您還真不知會到哪個地步呢?所以奴才為老佛爺的將來著急,以致弄得悶悶不樂、鬱鬱寡歡的。奴才一片心思全是為了老佛爺,請老佛爺明察。"

慈禧太后聽了李蓮英的一番分析,情不自禁地點了點頭,暗暗地為李蓮英對自己的一片苦心而感到激動。慈禧太后知道,李蓮英不會只這樣分析一番就完事的,他肯定還有他自己的一套辦法。但是按李蓮英的性格,自己如果不去先問的話,他一定不肯自己先說出來,因為他做什麼事都是小心謹慎的,給自己的退路留有很大的餘地。"那你說,現在該怎麼辦呢?"慈禧太后問道。

"奴才認為,"李蓮英早已在心中想好了對付此事的辦法,只等著慈禧太后問他該怎麼辦,這時便不慌不忙地說道,"第一,也是最重要的,要暫緩歸政幾年;第二,在這幾年中,要對皇帝再好好開導開導,恩威並用,最好能讓皇帝服服貼貼地從心裏面聽您老佛爺的話;第三,還要大力提拔一些對您老佛爺忠心耿耿的幹將,讓這些得力幹將在以後來牽制皇帝,使皇帝不能對您老佛爺有所異舉。"

這些話也正是慈禧想說而沒有說出來的話。剛才在李蓮英做了一番分析後,慈禧太后就迅速地在腦子裡閃現過這些辦法,只是還很模糊,不系統,也不完整。經過李蓮英這麼一說,頓時明朗起來。

"第二和第三都好說,只是這第一,已經頒布了歸政的懿旨,還怎麼好收回成命呢?"慈禧太后憂心忡忡地說。

"這還不好辦!"李蓮英毫不在乎地說道,"發動王公大臣上幾個請老佛爺您暫緩歸政的公折,老佛爺您再出來一表示不就行了。"

"此計大妙,不過總得做出點姿態才行吧。"慈禧太后說道。

"老佛爺您放心好了,此事就包在奴才身上了。"然後李蓮英又趴在慈禧太后的耳邊小聲嘀咕了幾句。只見慈禧太后眉開眼笑地拍了一下李蓮英的肩膀說道:"還是你行啊,小李子!"

慈禧太后突然頒布歸政懿旨,倒使各個王公大臣也吃了一驚。吃驚最大的莫過於醇親王奕譞了。他作為光緒皇帝的生父,掌管海軍,平時就心驚肉跳地提心慈禧太后忌恨自己而遭到報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