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李蓮英知道主子想男人了

慈禧"病"了,太醫院的御醫沒有一個能夠把准她的脈……李蓮英卻深知主子的病根,他從宮外給慈禧找來了三個貌似潘安的"小郎中"……

卻說咸豐皇帝臨死前,為了不使權利偏斜於一、二人之手,造成大權獨攬的局面,曾賜給皇后鈕祜祿氏(即慈安皇太后)一方"御賞"印,賜給懿貴妃那拉氏一方"同道堂"印。

皇帝的諭旨,起首處蓋"御賞"印,即印起;結尾處蓋"同道堂"印,即印訖,只有蓋上了這兩方印,才說明所發諭旨得到了皇帝的批准,否則便是無效。按說兩宮皇太后權力相等,可誰想這慈安太后平日里只是呆在宮中,吟經誦佛,對朝事並不感興趣。雖與慈禧太后同擔垂簾聽政,但是對於國家政事只不過點畫諾而已。加之她秉性坦白,素無城府,遇事退讓居多,很少爭執,使得朝政大權漸落慈禧太后一人手中。慈禧太后大權在提,凡事獨斷專行,因此日增驕橫,但由於慈安太后尚在,為禮法所拘束,事事不能隨心所欲,仍不免有掣肘之處。同治年間,寵監安德海被戮,更使她大為惱火,從此便將慈安太后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光陰荏苒,不覺已是光緒六年。這年清明,風和日暖,桃花滿枝,兩宮皇太后同赴東陵,祭奠咸豐皇帝。

一大早,兩宮皇太后的鑾駕就出發了。和風煦煦,綠草蔭蔭,看著這一切,久居深宮的慈禧太后不由得心情舒暢,深深吸了幾口那新鮮的空氣,轉過臉說道:

"姐姐,今天的風景真是好,好長時間沒有看到過了。"

祭祀本是件莊重的事情,可慈禧太后今天卻象有什麼喜事,渾身的袍服一律用杏黃色的貢緞製成,上下前後用金線綉著鳳凰,在袍子的邊角上釘著無數的珠子,大小不一,多達數千顆,陽光照耀下,尤如萬道金光從身上發出,一閃一閃地發亮。慈安太后見了本來心裡就不高興,這會又聽她說出這種話,忍不住說道:"妹妹,你怎麼忘了,我們今天去祭祀先帝!不是出來遊玩的。"

聞聽此言,慈禧太后的臉不由得陰了下來。

一路無話。一行人進入陰森的太廟大殿,太監們便忙開了。不大功夫,只見咸豐靈牌前已擺好了酒十杯、筷子十雙、黃米飯四盤、全羊一隻。隨著禮儀官一聲"開祭",只見慈安太后徐步上前,燃香焚燭之後在那拜墊上跪了下來。接著慈禧太后上前,正要在慈安太后旁邊跪下,忽聽慈安太后開口說道:

"妹妹,這是留給上邊姐姐的。"原來這個位子是留給已故孝德皇后的。

慈禧太后正要屈膝下跪,一聽此言好不難堪,忍不住問:

"那你說妹妹我應該在哪呢?"

"你跪在我後邊。"

什麼?跪你後邊?慈禧太后聽了不由沉著臉問:"憑什麼我在後邊,而姐姐你卻在前邊?"

"今日是祭祀先帝,在先帝面前,只有一個太后。"

"我與姐姐並坐垂簾,都是一般的母儀天下。"

看見慈禧太后不遵祖訓,慈安太后也不由得來了氣,說道:"先帝在時,你只是一妃嬪,至於做太后,卻是先帝殯天之後。既為妃嬪,那麼就依禮應當跪在後邊。"

慈禧太后一聽急了,喊道:"如果姐姐定要爭這個過節,我就情願一死,到先帝面前,請先帝評這個理去。"

"這是祖訓規矩,理應如此,切不可亂了名份!"

你一言我一語,一時間,兩宮皇太后在廟堂上,當著眾王公大臣吵了起來。這可怎麼辦好?兩個都是太后呀。一幫王公大臣也不知道怎麼勸好。倒是恭親王奕忍不住先開了口:"西太后,依照祖宗留下來的規矩,您應當在後邊。"

慈禧太后一看是奕,正想反駁兩句,誰知醇親王已替他開了口:"這是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但今日我兩宮皇太后同著垂簾聽政,如果這樣做,怎能保證以後政令的貫徹?"

一看有兩位王爺出頭,其他人的膽子也大了。這些人平日里懾於慈禧太后的淫威,這會兒自然多替她說話。慈安太后一看,自己勢單力薄,再堅持下去也不會有什麼好處,只好默許慈禧太后在她旁邊跪下。祭祀大典總算得以順利進行下去。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回到宮裡,慈禧太后正為這事惱火著呢,忽然慈安太后宮裡的尤太監報告說步軍統領榮祿榮大人在宮裡勾引妃子,讓她去看看。怎麼竟會發生這種事,氣得慈禧太后連喊李蓮英備轎,準備要親自去查個究竟。

榮祿,滿洲正白旗人。早年曾是慈禧太后的意中情侶,兩人情思綿綿,心照不宣。後來慈禧太后被選入宮中,作了咸豐的妃子。有情人雖不能成伴侶,但依舊藕斷絲連,情深義重。加上這榮祿在熱河事變中為保護兩宮返京立下汗馬功勞,因而深受慈禧太后寵愛。這日里因事進宮稟奏,誰知剛進得宮來,便迎面碰上個女子。只見那女子纖臂蜂腰,瓜子臉上一雙黑黑的眼睛脈脈含情,直把個榮祿看得目瞪口呆。那女子整日獨處深宮,看到榮祿這副樣子,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於是榮祿也顧不得去拜見慈禧太后,徑直與那女子去了房中。誰曾想好夢難圓,兩人進房時卻被這尤太監給看到了,急忙告於慈安太后。慈安太后也因祭祀的事正煩著,不想再惹什麼麻煩,於是就讓告訴慈禧太后,隨她處置去吧。

榮祿與那妃子進得房中,寬衣解帶,躺在床上,正欲成就好事,忽聽門"啪"的一聲開了,以為是哪個不知情的太監闖了進來,正欲開口責罵,轉臉一看竟是慈禧太后,嚇得連忙滾下床來,趴在地上。

慈禧太后本來心裡就不高興,再看見自己的情人竟與別的女子在一起,不由大怒道:

"小李子,把這不要臉的賤貨給我拉出去痛打一百棍,然後打入冷宮。"

"太后,這一百棍下來,恐怕……"李蓮英小心地說。

"哪來那麼多廢話!讓你打你就給我打,死了活該,誰讓她作出這種事來!"

榮祿沒想到慈禧太后竟會發這麼大的火,連忙趴在地上使勁磕頭,嘴裡直喊:"太后息怒,都是下官一時糊塗,求太后饒了下官吧。"

"饒了你,虧你說得出口!我平日里是怎麼對你的?你竟這樣報答我!我看這官你也別作了,回去好好反省去吧。"說完,慈禧太后也不看榮祿一眼,轉身就回宮去了。

回宮後慈禧太后一直悶悶不樂,心裡真是越想越氣:"慈安太后與我作對,怎的你榮祿也來湊熱鬧?嗯,不對,這事怎麼這麼巧,偏偏讓她給碰上了,莫不是她……

正在這時,李蓮英上前安慰道:"太后請放寬心,常言說的好,人在人眼下,怎敢不低頭!還是保重玉體要緊,何必自尋煩惱呢?"

這話不說還好,這一說如同火上澆油,氣得慈禧太后柳眉倒豎,鳳眼圓睜,怒喝道:"你說什麼?別忘了你是在給誰說話!按規矩她並不比我高!"

李蓮英一看,這還了得,從沒見太后對自己發這麼大的火,急忙哽咽著說:"太后息怒,奴才看您生氣,怕傷著身子,所以想安慰您,誰知嘴笨說錯了話。"說完居然淚流滿面。

慈禧太后一看感動了不得了,又是難過,又是高興,沒想到小李子竟是這樣的忠心耿耿體貼入微,點點頭說:"好了,起來吧。你有這份孝心,也不枉我看重你。俗話說:不要氣,只要記,你也記著今天這一段,咱們大家走著瞧吧!"

自咸豐帝死後,慈禧太后每日里忙於政事,甚覺無聊。偶爾看了幾次戲,不曾想便著了迷。每當煩惱之時,就去看戲。

這次也不知是氣糊塗了還是怎的,倒把這老習慣給忘了。她忘了,李蓮英可沒忘。這日里便奏明慈禧太后,把京城裡的有名戲子俱傳進宮來,排演戲劇。

慈禧太后聽了,皺了皺眉頭,面有難色地說:"你有這份孝心就行了。只是宮中無故唱戲,不合祖宗家法,再說這幾天情形複雜,讓東邊聽了免不得又說閑話,就算了吧。"

李蓮英把肩膀一聳,說道:"太后怕她作甚?太后您便是老祖宗,祖宗的家法,別人改不得,只有太后您可以改得的。

咱大清國的天下,還不是靠您一人維持著,唱一兩回戲,有什麼大不了的?再說您這幾日心情一直不好,也該散散心了,萬一……,奴才可擔待不起呀!"

慈禧太后聽了李蓮英的話,心裡不由得喜滋滋的,於是笑著說:"沒想你還有這麼一張利嘴,既然你這樣說,就喚他們進來吧。"

李蓮英答應了一聲,正要出門,忽然慈禧太后又開了口:

"對了,你順便把東邊和那些王爺們都喚來,我倒要看看他們誰還敢說什麼。"

聽了慈禧太后要看戲,慈安太后不由得面露難色,這可是有違祖宗家法的事,想阻止。可轉念一想:這幾日她心情不好,就讓她散散心吧。自己推說身體不爽快,回絕了。慈禧太后一看慈安太后不敢說什麼,自然滿心歡喜。倒是難為了那幫王公大臣們,雖說不想來,可又懼怕慈禧太后的威勢,不能不來陪場。

先演的《水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