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主持人也是個人 第七章 生命不息,讀書不止

2013年春節,我和之前電台的幾個同事小聚,大家說著說著就扯到了夢想。

我早就說過,這個詞太大太空,雖然天天追求,但說出來彷彿空洞無物。有趣的是,其中一個同事把這個問題具體化了,給這個詞限定了具體的範圍,夢想於是變得可說可感知了。

他是這樣分層次的。

第一層,馬上放棄工作,身上有20萬元現金,沒有任何包袱,會做什麼;

第二層,身上有200萬元現金,不需要工作,沒有任何包袱,會做什麼;

第三層,錢不成問題,事業心很重,在上班,天天拼著往前走,會做什麼。

他說完這三個層次,大家都靜了下來,每個人都在想自己的狀態,我也在有限的時間裡梳理了下思路。然後,大家邊笑邊說,一群老男孩談論著人生。

事實上,我沒有想去多少個國家旅行或者事業有成、財富豐厚的夢想,我想做一個好主持人——做出一些有性格的節目,帶著我的獨立思考和獨特見解。

我做《華少愛讀書》這檔節目,就有這樣的想法——用我讀到的書去闡釋作家的創作,用我的經歷去理解別人的人生。

在前面的文字中,我曾說過這個節目不好做,難度大,但我有「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氣概,雖然這個節目目前的收視狀況不容樂觀,但我仍會堅持做下去。現在全國電視台的讀書類節目並不多,在衛視播出的更少,我相信傳遞書香、感受生活的節目,會讓觀眾從中受益。

和一般的談話節目不同,《華少愛讀書》節目邀請的嘉賓大多都是作家,他們往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內心情感極其豐富卻不善言辭,要引導他們說話,著實有無從下手的感覺。

此時,我在前面提到的「主持人的基本修養」便會全面啟動,嘉賓會有一些細節被我捕捉到,從那細節深挖下去,挖出來的故事,就是訪談最出彩的地方。

《華少愛讀書》曾邀請到九球天后潘曉婷,當我們聊到「家庭的付出」這個話題時,她說了這樣一句話:「爸爸堅持讓我練球,媽媽不同意,他們天天吵架。家裡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其實罪魁禍首是我,所以我必須得冠軍。」

做功課時我得知,她家裡為了讓她好好練球,當時幾乎到了傾家蕩產的境地,所以如今的潘曉婷才會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用「罪魁禍首」來表達心中的內疚。

我便抓住了這個詞,開始嘗試著去解讀:在她的成長過程和冠軍征途中,家庭為她付出得太多太多,以至於現在回頭去看,就算當年的付出已得到回報,家人也都過上了好日子,她潛意識裡仍把所有的罪責都攬到自己身上。她的負罪感很強,而這種負罪感是當年的各種壓力演化而來的,是直到今天也無法解開的心結。

當我解讀出這樣的信息後,我們的談話便自然而然地衍生出很多話題,也就是那次,我把潘曉婷說得痛哭流涕。錄完節目之後,她還找到我,說我把節目做得太像《藝術人生》,她特「討厭」我做成這樣。我開玩笑說:「我也不想讓你哭,你為什麼非要哭啊?」就把這個事給翻過去了。

潘曉婷畢竟是久經沙場的嘉賓,對鏡頭很是熟悉,遇到這樣的作者,我們錄製的過程還算比較順利,但大多數作者在鏡頭前都是手足無措的。每當此時,我們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對方接受我這個「同類」,解除他的不安,讓他輕鬆下來。

麥家上節目那次,便是一場硬仗。一開始跟他做交流時,我心裡就很是忐忑,他的話實在太少了。我絞盡腦汁,設想出各種方式企圖打開他的話匣子,卻總覺得不對路。可這畢竟是一檔談話類節目,再怎麼樣也不能是主持人自說自話唱獨角戲,必須得想辦法讓他多說一些,而且還得是鮮為人知的內容!

實在沒轍了,我就圍繞著書的內容說,這樣一來,訪談頓時有所起色。我先是挑出書中的一些情節讓他說,到關鍵處,還會委婉地主動「進攻」,引出更多的話題。

那期節目中,麥家後來跟我們聊得挺暢快,中間還聊到一些真實的經歷,那是在此之前大家從未想到過的另一個麥家。原來,麥家曾在諜報機關實習過八個月!他一去,帶他的師傅就告誡他說:「除了我,不要跟任何人說話。我上班你就上班,我下班你就下班,我去哪兒你就去哪兒。」

剛開始他覺得很不能理解,大家都在一個辦公室辦公,聊聊天總可以吧。他那會兒年輕,很喜歡打籃球。有一天獨自在院里打球,打著打著來了一個男子,就跟他一起玩起來,那人看起來大不了他幾歲,沒過多久兩人就聊起來了。

剛說沒幾句,麥家的師傅從樓上看見,匆匆忙忙跑下來,一把拽住他就走,一邊走還一邊教訓他:「跟你說了多少次,不許跟別的人講話,你怎麼就不老實!」

「說說話都不行?」麥家還不以為然。

師傅把他拽到角落裡,敲著他的腦袋認真地說:「剛才那個人在局裡待了十六年了,他掌握的核心機密遠遠超出你的想像。他隨便說出來一個,你要是聽見一丁點兒,再想出去可就難了,必須等到機密的安全等級過了才行!想安穩通過實習期,就不要跟任何人說話!你給我記住了!」

這不是麥家的小說,而是他的親身經歷,如果不是來做節目,這些背後的故事或許永遠也不會被人知道。

「麥家」這個名字也有些來頭——他對《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喜愛近乎狂熱。到節目結束時,他沒有送我他自己的書,卻送了我一本《麥田裡的守望者》,而我則選擇了《莎士比亞書店》作為禮物,因為我知道,他一直想做一家類似的「麥家書店」。

話說回來,我堅持把《華少愛讀書》這個節目做下去,也有我的私心。

每一次和嘉賓聊完,我都是免費上了一課,而且價值很高。當然,因為這個節目是我投資的,所以這算收費上課。有人跟我分享他的人生經驗和思想精華,堪當吾師,而我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學習和驗證自己做訪談節目的經驗和技巧,這些是珍貴的收穫。

現在,讀書節目已經成了我最喜歡做的節目,每到錄製《華少愛讀書》節目那天,我都會莫名地高興。同事們看了,很是納悶。某天,有同事終於忍不住問我:「華少,你投資的節目現在收視率也不高,你怎麼高興得起來?」

我就把那點兒私心講給他聽,雖然收視率並不樂觀,但我做得很滿足,還和他打趣說:「其實你們也應該付錢,大家都學到了。」當然,這只是玩笑話,可也不是徹底的玩笑。俗話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通過這樣的節目,我們真的學到了很多,比如:

某位經濟學家和我講中國的經濟史,他說清朝中期的中國,貿易額曾經占當時世界貿易的80%,而現在只佔8%。那時候中國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缺,出口巨大,進口極小,老外到中國來什麼都帶不了,只能帶銀子。

某位出版人給我帶了本《小王子》,我說這本書不就是一個童話嗎,會有那麼好?他說這本書在世界文學史上,幾乎可以和作為文學作品的《聖經》相提並論。

……

《華少愛讀書》第一季計畫做十二集,做到第八集時,我跑去跟領導表態,一定要繼續做下去,不用加經費,保證好好做。當然了,我也沒閑著,重拾在電台工作時拉贊助、找廣告的業務。我做電視節目以來,從沒給自己的節目拉過廣告,只能怪我太喜歡讀書節目了,為了讓它存在下去,我一定要堅持到最後。

剛才提到,麥家想開一家書店,其實這也算是我的追求之一,而且還大膽實踐過。

之前,電視台附近有家小書店,規模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裡面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書,藝術類的、攝影類的、文學類的、傳記類的……因為附近沒有其他書店,我就沒事跑去那裡看,可是忽然有一天,它貼出了即將停業的布告——租金太貴,入不敷出。

我心裡有些不暢快,便毅然決定要把店盤下來,但最終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和出租方談攏,我做獨立書店老闆的夢想也就沒能實現。

可是,這件事激起的漣漪卻一直在蕩漾,我甚至產生出新的衝動:開一家真正屬於自己的書店,和莎士比亞書店一樣,把流浪作家們聚集到一起,提供吃提供喝,寫出來的書稿推薦給出版機構,說不定有天還真的會出現一位中國的莎士比亞呢!

策劃製作《王牌諜中諜》節目的時候,有人提議重智商測試,題目越難越好;也有人支持情商為上,兼顧智力測試。無數次的輾轉反側之後,如你們所見,一檔似乎能夠看透人心的節目就此誕生。

生活的真諦就是平平淡淡,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別忘了停下來等一等。圖為2010年在巴厘島街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