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主持人也是個人 第四章 華少不是名人,那只是個人名

1918年,杭州虎跑寺,有個人落髮為僧。

從此,一位藝術家消失,一位得道高僧誕生。這個人就是弘一法師,他剃度之前有個俗家名號——李叔同。

關於他的傳奇,我無須多說,幾乎所有人都知曉「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先生當年的名望如日中天,卻突然剃度皈依,隱逸山林,這份決絕實在難得。

先生和我,有雲泥之別,我不敢高攀。我借用他的經歷是想說,別以為名人日子好過,不做名人,平淡一生,和心愛的人一起靜靜走到人生終點,也是修來的福分。我要是有天鉛華洗盡,就連出書的必要都沒了,那才叫解脫呢。但我還捨不得老婆和孩子。

那所謂名人的頭銜,讓我失去了很多快樂,公眾的關注讓我以前的那份洒脫、率真幾乎蕩然無存,甚至有時候會覺得現在的自己好陌生。

如今在中國,誰要說自己追名逐利,多半會被人不齒;而說自己淡泊名利,也會被人說是虛偽。這就怪了,怎麼說都不對,難道名利二字成了我們的羅生門?

希望一夜成名,卻又看不慣一夜成名的人,可能是包括曾經的我在內的不少人的內心寫照。剛進入社會那會兒,我也是個憤青,看什麼都不順眼,對於那些成名的人,根本沒來由地不屑,每天就想著自己有一天要功成名就,衣錦還鄉。

可能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小時候特別喜歡在本子上籤自己的名字。我那時沒事也在書本的空白處練習簽名,琢磨著名字怎麼簽才好看。等到自己長大成人,特別是最近幾年,接觸的人多了,經歷的事多了,才知道這世上根本不存在一夜成名的好事。別人的台下苦功、忍辱負重我們都看不到,哪兒有資格評判!

一次與朋友喝茶小聚,他問了我一個問題:「華少,如果你看到別人中了五百萬,是不是也會想,為什麼中獎的不是自己?」我點點頭,這種想法我確實有。

「你是不是曾經經過某個賣彩票的地方,突然心想,要不要進去買幾注?」朋友的問題跟得很緊。

「是啊。」大概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吧。

「那你買了嗎?」朋友追問。

「我沒買。」我沒有說謊,真的一次都沒買過。

朋友微微一笑,那笑容很有些深不可測的味道:「這就是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買了彩票,哪怕只是一張,說不定中獎的就是你了!」

他講完以後,我哈哈大笑。這個故事很勵志——原來五百萬元離我那麼近,近到只是跨進彩票站大門的一步之遙!當時,我只把這番對話當作玩笑,並未放在心上,但事後想來,頗為耐人尋味。

一步之遙的距離是多遠,我們不用計較,是否跨出了這一步,才是問題關鍵。老子說:「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說的就是做與不做的區別。倘若邁不出第一步,成功便無從談起。有人說,功名利祿無窮盡,要懂捨得。我部分贊同,同時覺得,有得才會舍,如果根本不知名利為何物,又何來捨棄呢?我們要做的,是不要被名利遮住眼。

套用趙本山老師的一句話,我想說:華少不是名人,那只是個人名,只是這個人名出現得頻繁了些,藉助浙江衛視的平台被很多人知道了。即使別人現在把我當回事,前呼後擁,也保不住哪天我落魄了,被人落井下石。

這就是我的名利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