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主持人也是個人 第二章 風格即人生

電視節目主持界曾經有個很有趣的現象。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男主持人都要相貌堂堂、舉止大方、溫文爾雅。只是到最近十幾年,一些風格鮮明、功底深厚的「丑」主持人才有機會嶄露頭角。這一點和影視界有異曲同工之處,例如黃渤這樣氣質獨特且不可複製的演員之所以會成功,固然是源於他有多年的積澱,但另一方面也印證了人們的審美取向在由外而內地轉變,真正「有戲」的演員,遲早能遇到喜歡他的觀眾。

如今的主持人,光長著一張漂亮的撲克臉早已不夠,光會說幾句檯面話也不頂用,這一代的主持人,要的是風格的個性化、差異化和多元化。

「風格」一詞,往小了說,是特徵與個性,往大了說,是風度與品格。主持人風格的形成絕非一日之功,台上的獨樹一幟靠的是台下日積月累的修行。看得多了,學得多了,實踐多了,體驗多了,風格才會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形成。

我一直都很喜愛台灣的電視節目,在念書時就尋找一切機會觀看,對胡瓜、吳宗憲和張菲這樣大神級的大牌主持尤為喜愛。他們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主持人是活的,所做的不僅是引導、梳理,更多的是參與、挖掘和控制,總能抓到嘉賓最精彩的表現,製造最好的效果。

我看到的第一個台灣綜藝節目,是胡瓜和高怡平主持的《非常男女》。當年,要看台灣綜藝節目可不容易,時間上通常都會滯後很長一段時間不說,還只能從各種門路找來錄像帶看,質量不高,頂多也就是VCD。當我看到《非常男女》時,它已經在台灣播出兩年了。

第一次看胡瓜和高怡平的主持,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們的表現驚得我下巴都要掉到地上了。胡瓜妙語連珠,各種包袱脫口而出;高怡平言語潑辣,「尺度」不小,但率真可愛。整個節目,氣氛熱烈而又不會失控,情緒層層推進,最終俊男靚女大膽告白,既有笑點又有真情,好玩好看!

台灣主持人明確的定位和分工也讓我很受教。《國光幫幫忙》里的主持人屈中恆、孫鵬和庹宗康就是這樣,三個男人一台戲,他們唱得不亦樂乎。這個節目做得十分成功,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三位主持人關係明確,分工合理。他們「戲路」不同,誰也不搶誰的「戲」,我想他們一定是把生活中的自己帶到了主持現場,分工才會那麼自然,合作才會天衣無縫。

光看人家的東西還不行,關鍵是要學以致用,要將學來的東西融會貫通可不是輕易能做到的。《我愛記歌詞》一開始就被定下了「熱烈歡快」的節目基調,但最初我們對這個基調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那會兒,一上台大家就開始歇斯底里地吼,拚命煽動現場情緒,每一次下節目,個個的嗓子都是啞的。

慢慢地,我發現娛樂節目絕不是你會鬧騰就可以做好的,大喊大叫不是活躍,真正的活躍是建立在開心的基礎上的。怎麼才能開心?那就得輕輕鬆鬆玩起來,就像平日與朋友的聚會。

於是,我不再一味地喊叫,而是該煽情的時候煽情,該打諢的時候打諢,該沉默的時候沉默,就像我平常和朋友們聊天一樣,不再矯揉造作。

這種發現和轉變可不是所謂的頓悟,而是在千百次的實踐中漸悟出來的。

主持人的每一次提問、每一次引導、每一次轉折,都是人生積澱的體現。舞台下,你是什麼人,就決定了你是什麼主持風格。

何炅說,一個主持人要耐得住寂寞。我很欣賞這句話,因為主持人不應該是節目的主角,我們是為了觀眾和嘉賓而存在的。

我們經常會看到,不少節目里,主持人在舞台上你爭我奪、喧賓奪主,這也是很多藝人不是很願意上綜藝節目的原因。主持人一邊「搶戲」一邊調侃,偶爾問一句嘉賓:「你怎麼看?」藝人不知道怎麼接話自然會覺得尷尬。

換句話說,主持人自我價值的實現在於想法撐起舞台,讓場上的嘉賓酣暢淋漓地展現和表演,讓一切潛在的信息都被大眾看到。這是一個技術活,做好了就會形成一種訪談風格。就好比美國的脫口秀節目,他們的主持人為大眾提供觀察事件的不同的角度,通過言語的溝通來提供觀點和價值,在此過程中,主持人的魅力與內涵展露無遺。

崔永元老師便是一位訪談風格鮮明的主持人。我對他的舞台節奏控制感受頗深。他不刻意轉折、梳理,讓別人隨著自己的節奏走,而是潤物無聲地將自己融入談話,大家看不到控制,但這種控制卻無處不在。

《小崔說立波秀》便是最好的印證。周立波和崔永元都是主持的好手,但將其放在一起,他們的節奏是不同的。此時,大家會發現,崔永元在節目中常常不說話,由著周立波在台上侃侃而談。崔永元知道兩人的節奏有差異,索性就順著周立波的節奏,自己全力配合他。雖然這樣一來,台上的崔永元與公眾期待看到的崔永元有了些許差距,但在那檔節目里,只有這麼做才最合適。這種進退自如、收放有度的境界,絕非一朝一夕能達到。

說到底,主持人,特別是男主持人,不用怕歲月催人,他們的經驗比激情珍貴千萬倍,自己的人生越豐滿,技巧就會越純熟。不要怕頑鐵不化,時間就是最好的火候,早晚會讓我們淬火成鋼。

風格即人生,每個主持人皆是如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