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體會多種人生,豐滿主持風格 第一章 主持人不會重複自己

如果有人問我,綜藝節目主持人最大的職業病是什麼,我會回答:「永遠不記得上一次自己是怎麼說、怎麼做的。」

這不是一句玩笑話,而是這個職業最為與眾不同的另類要求:睿智、靈活以及變通。如果非要給它下一個定義的話,倒是頗像生物學裡的應激反應,甚至是條件反射。

換句話說,我們在舞台上所做出的任何反應,都基於自我的積澱、習慣與本能,其發生之快如電光火石一般。為什麼會有如此深切的體會?這要從2011年的那場話劇演出說起。

2010年年末,我的一個合作夥伴要排話劇,四處找投資,後來找到一家房地產開發商,他們願意投錢來做這事。這家開發商很有文藝氣質,要把這個話劇獻給小區的業主。雖然找到了投資方,但錢也不多,請專業的話劇演員划不來,我那朋友就想到了我。因為這個話劇是在杭州演,而且看過劇本後感覺還不錯,我心想,之前沒演過戲,就當去體驗生活了,於是應承下來。

2011年元旦,新年的喜悅還沒散盡,話劇《跟我的前妻談戀愛》便開始排演。那是我第一次走上話劇舞台,以前都是看別人演故事,這次是自己演故事給別人看,感受自然不同。如果在很久很久以後的某一天,舉辦胡喬華從藝60周年紀念會,我一定會把這次演話劇的經歷說給大家聽。

或許是朋友有意為之,那次《跟我的前妻談戀愛》的話劇演出集合了一幫主持人,大家一見面,基本上都認識,嘻嘻哈哈鬧作一團,全然是「有組織、無紀律」的場面。哦,對了,我在其中飾演的是男二號——張琪,也算是個關鍵人物。

這台話劇是根據一本小說改編的,很都市化,內容並不複雜。一對小夫妻(男馬勇,女俞曉紅)離婚了,但還有事沒事地混在一起互相調侃,男人興起要給女人相親,對象是他的哥們兒(張琪),女人一賭氣就和他哥們兒好上了,兩個人談呀談,就差最後的一錘定音了。張琪想再前進一步,馬勇給他出了個餿主意,於是張琪高唱著《紅高粱》去實踐了,結果生猛做派未換來激情,反而把俞曉紅送回了馬勇身邊。故事以喜劇收尾,馬勇和俞曉紅破鏡重圓。

大家可以想像下,本來就是一出喜劇,再加上一幫特別能侃的主持人,你一句我一句,你敢說三,我就能道四,還能排練得下去嗎?

剛才說了,我演的是男二號,男一號是杭州一位教表演的老師,年紀不大,之前沒和我們主持人合作過,這下終於領教了我們的「瘋采」。

我們這幫主持人到底有多能耐?形象點兒說吧,排練不到一天,男一號就差點兒崩潰了。原因很簡單,我們每次排練說的話都不一樣。

最初我還納悶,大家都不傻,我的意思也說明白了,你直接往下接不就成了嗎?非要一個字不差嗎?用那麼嚴格嗎?後來我才知道,改變了台詞,就改變了情緒,情緒一變,就沒法貫穿始終。背台詞,是每一個話劇演員的基本功。

參與演出的主持人都有共同的記憶,那就是排練老師常常「氣急敗壞」地沖我們喊:「哎喲,算我求你們了,咱們能不隨便編詞兒嗎?能演一遍跟台詞一樣的嗎?」

不怪老師喊,的確是沒一遍一樣。

好不容易收住情緒,我們趕緊道歉:「可以可以,不好意思,老師,我們再來一遍……」此處省略兩萬字。直到最終上台,我們都沒能滿足老師的心愿,而老師也只能任由我們臨場發揮了。

其實我們真不是故意不按規矩出牌的,平日里做節目,即便事先準備有台本,也只需把意思理解到位就好,然後再臨場發揮,要是讓我們背詞,反而會覺得束手束腳。正是因為這個通病,幾個主持人排起話劇來,竟沒一個人能把台詞背得一字不差。

於是,當一個「臨場發揮」遇到另一個「隨機應變」,最後出來的效果真就相差十萬八千里了。而專業人員跟我們對詞,更是常常掉進我們的「陷阱」,爬都爬不出來,以至於到後來,他們不光要惦記自己的表演,還要顧及前方的「埋伏」。

儘管對表演的要求各有不同,但在我眼中,話劇其實與電視直播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台下功夫自然不用說,更重要的是不論排練得多好多到位,觀眾看到的只是呈現在舞台或屏幕上的畫面。從某種意義上說,話劇的舞台比電視的舞台更多了幾分藝術的力量,不管劇目是悲是喜,這個舞台總是承載著表演的藝術感、近距離呈現的震撼度以及實時互動的應變性,這是很多藝術形式所無法比擬的。

如此難得的挑戰機會,我有幸得到,自然要倍加珍惜,於是正式演出之前,我默默地告訴自己:即便台下只有一位觀眾,我也要把它好好演下去。

我們的演出第一站是在杭州,來的觀眾中有些是我們主持人的粉絲,當然也有我的,大家就相對輕鬆自如些,再加上畢竟是喜劇,氣氛比較活躍。我一點兒也不怯場,反而有些興奮。我演的是男二號,台詞和戲份兒都有限,於是站在台上偶爾腦子還顧著開個小差兒:「沒說錯吧?沒漏詞兒吧?下面該說啥了?拉鏈拉沒拉……」

杭州的演出順利落幕,我們隨即趕到第二站寧波。這場演出之前,所有人心裡都異常忐忑,擔心沒有觀眾。畢竟不是「大本營」,不會有那麼多粉絲來捧場,這才是見證我們真功夫的時候。

開場之前,我一直蹲在後台監視器前觀察動向,離開場還有半小時,觀眾來了六個,我趕緊跑過去向大家報告:「來人了來人了,六個!」「一下子來了六個,是嗎?」大家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我一點兒也沒誇張。

有人來看,大家總算鬆了口氣,然而沒想到的是,等到開場的大幕緩緩拉開,台下竟然座無虛席。此時此刻,心裡除了激動和開心,更多的是感動。中國的話劇市場一直票房慘淡,大多數民眾並沒有欣賞話劇的愛好與習慣,正因為如此,話劇幾乎可以算是演出市場里最不功利的藝術形式,每一個話劇演員堅守的都是一個崇高的職業理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