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沈宏非

才下舌尖,又上筆端

——「中國好舌頭」的三十二舌象

古往今來,不乏以會說話、能說話以及多說話而青史留名者,然而,能像華少這樣以說話快而名動中國者,則堪稱今古奇觀。

跑得快,用腿;說得快,用舌,滿嘴跑舌頭。此二者,都是超能力。當然,與加拿大人西恩·沙儂在1995年創下的吉尼斯記錄——僅用時23.8秒就背完了《哈姆雷特》中「生存還是死亡」1214字的大段獨白相比,華少在47秒內狂噴350字、平均每秒7.44字而且報了至少4條廣告以及6個網站的語速,顯然還不能稱全球最快。不過,就電視觀眾的收聽能力而言,華少的語速也已逼近了極限。

當然,華少一旦脫離熒屏,語速還是與常人無異。在小區門口的便利店,他要是用每秒7.44字的語速去買一罐涼茶,店家大概會立馬抄起電話撥打110或120。

我雖然常常陪他在節目上聊天,一起吃個飯,但是還沒有機會對這條「中國好舌頭」做近距離的觀測。傳統中醫看病,無論是誰,只要能說話的,都要先看看舌頭,即「望聞問切」的第一項——舌診。此皆因中醫相信舌頭和人體臟腑之間存在某種密切的邏輯關係。觀舌體之色,紅、黃、白、黑、灰;查舌苔之質,厚、薄、干、滑、膩、粘,凡「三十二象」,可知臟腑之寒熱虛實,可測病情之深淺輕重。雖然「三十二象」並不包括舌之伸縮速度和彈跳頻率,不過根據「舌診」的基本理論,我相信舌之快,其源在心。也就是說,我認為對於一條舌頭來說,跑得快只是一個物理的表象,它的背後、或者說它的第一推動力,可能是來自於內心深處的一系列更為複雜的化學反應。

舌之快,心之火。舌頭的動力,就來自於心火——內燃機。華少心火旺,我相信是因為他憋了一肚子的話。能憋下那麼多的話,是因為他日常的所見所聞讓他難以控制地產生了起碼在數量上有異於常人的所念和所想。他比別人有更多的想法要表達,同時他也擁有比別人更多的說話機會和更大的舞台,可是,在那些舞台上,他能說出來給大家聽的,大多數又不是憋在他心裡的那些話——那些必須經過緩慢思考和反芻才能說出來的話。

此外,與其他成功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一樣,華少在進入電視界之前,有過長期的電台主持人經歷,而電台對「停頓六秒即屬播出事故」的嚴格規定,也在他的「心率」和語速之間形成了外人難以想像的壓力。於是就上火,各種上火。如果要給這種抽象的情狀配上畫面和聲音,最佳之選,就是華少在主持《爽食行天下》時面對鏡頭髮表他對各種不同食物的感受,彼時,縱有千言萬語,一概都被他極其深沉、極其煞有介事地濃縮為兩個字:「極鮮」!

話多話密話快者,通常屬於弗洛伊德「三種人格模型」里的第一種,口腔型(後兩種分別為「肛門型」和「生殖器型」)所謂「口唇型人格」,發生於人之「口唇期」(Oral stage),約在0~1歲左右。這一時期,嬰兒完全依靠口腔內的唇、舌,以及吸吮、觸咬、咀嚼及吞咽活動來獲得心理性快感。在口腔期,嬰兒通過與食物和食物提供者的協調活動,逐步產生了親密感,開始把自我與現實環境區別開來。這種現實感的獲得,標誌著嬰兒自我的誕生。從此,兒童的人格不再是單一的混沌的本我。「自我形成」是口唇期的一項重要成就。而過度的「口腔固著」(由於挫折或過度放縱所致的某種持久的心理衝突)則會在成年後形成「口唇型人格」。有這種人格者,興奮點高度集中在口腔,成年後會習慣於過與口腔有關的生活。他們一般愛吃愛喝又愛說,最佳職業是政客、教師、律師、演員以及美食家。

據我近距離目測,日常生活中的華少,無疑應該被排除在「口唇型人格」之外——當然,他是否屬於後兩種人格亦不得而知,但至少是應該偏向於內省的。在某種意義上,幸虧他讀的是涼茶廣告,假如換成某種刺激性功能飲料,後果實在可大可小。

滅心火,可以喝涼茶,此外,書寫也是一種治癒的方式。華少是把在電視上的各種不能說、不好說、不便說、不可說,都一筆筆地寫在了這本書里。他想讓讀者看到並了解的是另一個華少、「中國好舌頭」的成長史和從他內心深處「一股腦湧現到眼前,蕪雜混亂」並且「揮之不去」的「幸福、苦悶、驕傲、自責、擔當、逃避、榮耀、迷茫」。這一種「無法言說的心緒」,大概就是五臟六腑在一條舌頭上所能體現的全部的「三十二舌象」了。

華少很忙。他忙到在百忙之中跑到台灣去拍電影,見縫插針地去演賴聲川的話劇,更於深更半夜去做什麼讀書節目,而在這本書之前,在主持綜藝節目《我愛記歌詞》之餘,他就細心研究了流行歌詞與古典文學之間的淵源,出版了《我愛記歌詞里的文學蜜餞》。他的忙,在我看來,只是為了在這種貫口的人生和內省的人格之間取得某種平衡。因而,我由衷地希望讀者在打開這本書後,也能以每秒7.44字的速度進行目讀,也就是說,與華少的語速同步,同步才有共鳴。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