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節

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財運到了,躲都躲不開。

又到年底,王起明和郭燕,合上帳本,相視一笑:又賺了。

除去所有開支,刨去一切的稅,還足足剩下三四十萬塊。

他們倆看著,又有點發愁。這三四十萬擱哪去?

存到銀行里去賺那8%的利息?

只有傻瓜才那麼干。

投資股票?太懸!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投資餐館?可自己又是個門外漢,吃飯行,做飯差點,不懂行,非砸不可啊。

想來想去,他還是認為房地產最安全。

房子跑不了,地也溜不掉,它永遠是個東西踏踏實實地擺在那兒;不靈了,轉賣了,也賠不了幾個。

這幾天,他相中了一幢新建的商業樓。這樓地點還好,蓋得也挺考究。他整天跑到樓跟前去看,象看個漂亮紐似的,還拿著計算器糙算了幾遍,收支打平沒有問題。他盡聽說了,誰誰誰在房地產上發了橫財,誰誰誰的商業樓幾十萬購進,轉眼一番,就變成了幾百萬的產業。要買房,搶手。

"你哪,有一想十,沒個知足。"郭燕不滿意他這個想法。"可是也不能讓錢躺著睡覺,當畫兒看著呀。"他反駁。

"手上有三十幾萬現金,就想買二百多萬的商業樓?昏頭了,你!"

"我才不象那些老老僑哪,手上有十個,才拿出五個,作小生意,膽小怕事,一輩子也發不了大財!"

"可你也不能太冒險了吧。"

"做生意不冒險,人家白送給你好不好!"他說,"這是美國,不冒險,喝西北風去吧。"

"二百萬的樓,你才能付出百分之十,哪個銀行肯貸給你這麼多款?"

"我早打聽過了。律師說,憑我的生意,憑我多年來的信用,申請下貸款來沒問題。"

"你還是掂量掂量吧,"她說。

"還掂量什麼,這是機會;機會抓不住,飛了,看人家發財,哭都找不著調門!"

"不留一點周轉資金,你現在的生意還做不做?"

"做呀。"他說,"這兩年生意這麼順,出貨就進錢,留什麼周轉資金,沒事兒!"

沒事兒?

真的沒事兒嗎?

王起明畢竟是個來美國不到十幾年的新商人,儘管他聰明、會想、會算計,可是他畢竟對美國的經濟的規律,經濟發展的高、低、弱、強的發展周期性並不了解。精明的老商家,這時候都收緊銀底,縮小戰線,準備應付即將到來的經濟低谷。因為他們知道,當經濟發展到高峰的時候,低谷也就快到了。

王起明的美國混得太順了,太自信了,只憑著頭腦一熱,就貸款買下了這座商業樓。他根本不知道,等著他的是一場把他淋得精透的暴風雨。

簽約買樓後的第二天,他就忙著登記、託人,急著趕著要把這房子趕快租出去。

得趕緊租出去,不租出去這樓就象手裡揪著一個燒紅的烙錢一樣,非把他的手給燒糊了不可。

一個月得付將近一萬美元的銀行貸款。

租出去了,這點錢不算什麼,少賺點就能對付了;租不出去呢?租不出去那可就得從自己的口袋裡往外貼。

一旦窩在手裡,甭多了,有幾個月就能把人拖垮了。

真到那時候,銀行就來收。全收。

一個禮拜去了。

兩個禮拜過去了。

三個禮拜!

愣是沒有一個人來租,別說租了,連一個問問價的都沒有。

急人哪!

可是,急又有什麼用呢?

他走進那座空空蕩蕩的樓,沒有目的的瞎逛。

新蓋的樓,還是潮濕的牆壁,發出一股子潮味兒。

他走路的腳步響,在空樓裡頭,顯得挺響。

沒人租用,暖身也沒開,嗖嗖的冷氣,他覺得好涼,透心的涼。

他把大衣領子往上拽了拽,走到窗前,向外眺望。

路上,行人和車輛稀少,對面是一年小學校,孩子們正在操場上玩耍,那種學校特有的喧嘩聲飄過來。

王起明好象覺自己有點要出錯。

他回到自己的辦公室,馬上擬了一份新的招租啟事:出租商業樓

出租商業樓

商業樓,面積×××米

,地點極佳,樓房全新

且設施齊備。

一樓臨××街,店面寬大,可作百貨、餐館、美髮、水產、乾貨等中小商界適用,月租適中。

二樓辦公室向陽、明亮,設有暖氣、空調,適合律師、會計、保險、地產等類公司租用,租金低廉。

三樓可供住家,地下室可作倉庫。

樓房間數有限,先到先得,欲訂從速。

電話:718——463——5381

請找王起明聯繫。

他寫好後,複印若干,又用傳真電話發向了各大報紙。

辦完這些,他的心踏實了點。

幾天來,他紋絲不動,坐在辦公室里,兩眼直勾勾地盯著那兩台白色電話機,一天到晚,瞪得眼睛都酸了。

房子租不出去,一天他就得墊出去400多塊。一天400,不是小數。

擱誰誰不急?

手上的周轉資金已經全部用光,眼看著月底就要到了。銀行可是鐵面無私的衙門,拖一天扣你一天的利。一個月不付款,馬上給你遠來黃單子警告,兩上月付不出就是紅單子警告。要是三個月見不著錢,這幢樓歸銀行。

王起明急得渾身冒冷汗,真象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除了團團轉,又能怎麼著怎?

郭燕在這個時候,並不火上燒油,只是勸他再耐心一點,再等,再等……

偶爾也來一個兩個電話在,不是嫌地點不合適,就是嫌價錢不合適。

不等王起明降降價格,那邊早早地就掛斷了電話。

這時候出了大事。

一個星期一,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股市一落千丈,股位直線下跌。

黑色星期一。

緊接著,報紙電視接連不斷地傳來大小商家倒閉的消息。

洛克菲勒的轉讓,布魯米代歐的移手,地產大享唐那川普的破產,充斥在新聞節目里。

一向只注意娛樂版和中國消息的王起明,現在也戴上老花鏡整天翻經濟版了。

報上沒有好消息:

餐館拍賣。工廠讓政府收走。就連那些不可一世的大汽車公司、大航空公司也連連倒閉關門。

賣不出去的汽車,成千上萬地排列在依麗沙白港口的巨大碼頭上,一眼望不到邊兒。

堆積如山的家用電器,處四大減價。

市面上的牛奶、麵包、肉類也在打折扣。

老闆們的臉,一個個都變了鐵青色,街上的行人統統收起了笑容。

這一天,王起明來到他的老客戶安東尼的辦公室。

安東尼也發大了,辦公室豪華富麗,早已非昔日那麼一小小展銷室所能比擬的。

辦公桌上的兩杯咖啡看來已經涼了,可是還不見人端起來喝。這裡禁止吸煙。王起明下意識地在手裡顛倒著一個火柴盒。

安東尼走過走過去,表情神秘莫測。這裡的氣氛很壓抑。

還是安東尼首先打破沉默:"現在,正象你也知道的,市場太不景氣了,我們不能做任何事情。"

"這我知道。"

"現在生意不好做,我很困難。"

"可是,象你出的這個價錢,我賺不到利潤,任何錢都賺不到,我靠什麼生存?"王起明很帶感情地說。

安東尼狡猾地眨了眨他那雙藍眼睛,提醒王起明說:

"別玩遊戲,王先生。你可以賺到錢,可以賺到,只不過比以前少了一點,僅僅是少了一點點……"

"我的意思是……"

"請講。"

"每件衣服我要再加上兩塊錢。"

"王先生,我們一起合作了七年。七年,這不是個很短的時間了,我很了解你,你也很了解我。這次,假如你不做,我會給另外的承包商。現在的活兒可不好找啊……"安東尼的語調雖然並沒有嚴厲多少,但那其中的威脅一聽就能聽得出。

王起明眼珠子一轉,計上心頭,他說:"好吧,我接受你的價格。不過,你最少要給我兩千件,這是前提,否則我不接受。"

安東尼盤算了一下,微笑了起來,說:"你很運氣,我這裡有這個數量。"

"那麼,成交?"

"成交!"安東尼顯然很滿意,"請簽字吧。"

王起明的打算盤是利潤少而多做,仍然可以賺到錢。這年頭,先不說薄利多銷,就是有活兒干,能打個平手就不錯。

有了這筆大訂單,財源就算續上了,房子一時租不出去,拿這裡的盈利與那邊一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