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天安門

1984-1989年

1984年10月1日,伴隨著隆隆的鼓樂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周年慶典在北京舉行。50年代,每年5月1日和10月1日,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從東到西經過天安門廣場的遊行隊伍。沿用這一慣例,鄧小平和他的親密同事們,這天也在天安門檢閱了遊行群眾。遊行共進行了三個小時。遊行隊伍前面是各個不同兵種組成的男女方陣,最後是載有彈道導彈的卡車,中間是工人、農民、學生和知識分子代表組成的隊伍。隊伍有大有小,人們大多都圍繞在造型生動的彩車周圍,徐徐地經過廣場。由二百多人組成的軍樂隊奏響了國歌,緊接著是革命進行曲。廣場上,一個由青年人組成的方陣里反覆展示各種圖案,由圖案構造顯示出當時的一些口號。遊行結束時,成千上萬隻氣球騰空而起。整個遊行進程十分規範,有條不紊,遠遠超過50年代的情景。那天的北京,天空晴朗。整個隊伍的秩序、色彩,與攝人心魄的聲音相匯合的場面,深深地打動了國外觀光者們的心,給人以鄧小平時代的中國正在蒸蒸日上的印象。

像毛澤東當年一樣,鄧小平在遊行開始前作了簡短的講話。隨後,他打破了慣例,乘敞篷汽車駛出天安門,檢閱正在廣場上等待的受閱部隊。鄧小平身著便裝,向每一個小方陣舉手致意,部隊中不斷響起"首長好"的聲音。剛度過八十歲生日才六個星期的鄧小平,站在緩行的設有扶手的汽車上約十五分鐘。他的精力和氣魄,與後來發生在這裡的許多事一樣,令觀光者終身難忘。

在講話中,鄧小平的語調充滿了信心,或者說是必勝的信心。關於中國的情況,他講道:三十五年前,我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在這裡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他宣告:我們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三十五年來,我國不但完全結束了舊時代的黑暗歷史,建立了社會主義社會,也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由於徹底糾正了"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恢複和發展了毛澤東同志的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陸續實行下一系列適合新情況的重大政策,全國的面貌更是煥然一新。在全國實現安定團結、民主法制的基礎上,我們把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我國的經濟獲得了空前的蓬勃發展,其他工作也都得到了公認的成就。今天,全國人民無不感到興奮和自豪。

談到未來,鄧小平堅定他說:黨的十二大提出,到2000年,我國的工農業年總產值,要比1980年翻兩番。最近幾年的情況,表明這個宏偉目標是能夠達到的。當前的主要任務,是要對妨礙我們前進的現行經濟體制,進行有系統的改革。同時,要對全國現有的企業,進行有計畫的技術改造。要大大加強科學技術研究工作,大大加強各級教育工作,以及全體職工和幹部的教育工作。全黨和全社會都要真正尊重知識,真正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這樣,我們就一定會逐步實現現代化。①鄧小平高興他講到了同英國就香港問題談判中所取得的成績。他說:"我們主張對我國神聖領土台灣實行和平統一",他認為這是大勢所趨,"祖國遲早總是要和平統一的"。不過。他還提醒:"現在國際局勢嚴重惡化",並號召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務必時刻保持警惕,不斷提高自己的軍事政治素質,努力掌握應付現代戰爭的知識和能力"。他還說,和平統一的政策是眾所周知和不會改變的,"並且正在深入全體炎黃子孫的心坎"②。這最後一句,充分表現出了鄧小平對國家和民族的感情,這比以前在任何場合中所講的還要突出。

鄧小平這種自信的心理是有道理的。1984年,糧食大面積地獲得豐收,總產量超過四億噸,創歷史的最高紀錄。國內工業產值,超過1978年以來的任何一年,零售價格在緩慢上升,只是速度比70年代小一些。社會上無明顯的政治麻煩,也沒有任何不滿情緒。儘管鄧小平也提出嚴峻的國際形勢,但人們也並不擔心中國會受到蘇聯或其他國家的襲擊。兩年來,眾多的海外評論和文章都指出,在世界人口中佔有很大比例的中國,已經是充滿希望的國家。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聯合聲明的發表和中英協議的簽訂,深受海內外的普遍讚揚。鄧小平重申,中國主張用談判的方式來解決國際爭端,中國說話是算數的。這也是為了排除居住在香港領土上五百多萬居民對未來的疑慮而必須做的。

鄧小平本人似乎也更受到廣大人民的愛戴。在遊行過程中,當一隊大學生經過天安門時,他們突然打開了一條自製的標語,上面寫著:"小平您好"四個大字。大學生們以這種樸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他們的感情和對鄧的認可。這種事在毛澤東時代從來沒有過。許多人通過這件事會想到,如果學生們滿意的話,那麼,從社會總體來看,不可能會存在不滿情緒。

國慶三十五周年慶典盛況,對中國和中國領導人來講,都是一個頂點。在這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社會上便出現了明顯的麻煩的預兆。一些老幹部開始對經濟改革所造成的一些後果,對作家、藝術家和出版社失去控制不滿,再一次出現了學生遊行。一系列的醜聞被公諸於世,說高級幹部中有大量的腐敗行為。經濟改革的新階段也導致了國民經濟的過熱現象。

對改革成果持否定態度的人批評說,不應該在農村廢除國家統購制度,說由於統購制度的廢除,使許多農戶從糧食生產轉向經濟作物的生產,他們堅決反對縮小計畫經濟的範圍,並大膽地斷言,社會主義需要把計畫經濟放在第一位。另外一些人對在自由的知識界中所表現出來的對待社會主義的方式及其價值持否定態度的現象表示不安。然而,對於眾多的批評,鄧小平沒有作直接的答覆。但是,他在講話中明確地表示,改革不會停止,更不可能倒退。這說明,鄧小平有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和堅強的意志。他說:"當然,在改革過程中,難免同時帶來某些消極的東西。只要我們正視這些東西,採取針對性的堅決步驟,問題是不難解決的。"③

在黨的代表會議召開的同一個月,北京發生了學生遊行事件。雖然規模不大,未擴散到校園之外,但是,所發生的事情可以說明,學生們仍舊對政治感興趣。自"文化大革命"以來,一向平靜的校園又開始不安了。學生們抱怨他們生活的環境和前途,說他們被迫在狹窄不舒適的條件下學習和生活。並且說,按傳統的分配方式,他們之中許多人畢業後要到收入低,而且又不能發揮他們才能的地方去工作。他們還抱怨外國人,特別是日本人的經濟入侵,也抱怨高級幹部及其家屬所享受的特殊待遇以及他們大量的腐敗行為。

腐敗行為確實是普遍存在的弊病。1985年上半年,官方曾發表一篇社論,表示對這一弊病的擔憂。此文或許受到一些領導人的支持。社論詳細地披露了幾個重大的典型案件。這些典型案件大多發生在海南一帶。海南屬於廣東的一個海島,在那裡,許多官員都參與了一種倒賣外國進口產品的活動。他們將國家計畫內的進口產品轉賣給內地官員,然後由內地官員再轉賣給用戶,從中牟取暴利。他們利用官方的外匯配給,獲取大量的外匯收入。所涉及的貨幣總量以及產品的數目十分巨大。1984年1月和1985年5月之間進口汽車的總數為九萬輛,摩托車十二萬輛,電視機近三百萬台,立體收音機二十五萬台,總價值約六億美元。最後,這些進口物品的絕大多數都流入了內地。在黨的上層機構中發現了這類醜聞,對特區經濟的概念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然而,最令老百姓不滿的是政府對涉及這類案件的領導人的懲罰並不那麼嚴厲,最多只不過是降級而已。

1985年底,通貨膨脹衝擊著城市居民的心。以致時刻談論著這個問題,甚至超過了腐敗問題。由於1984年農產品收購制度的重大調整,使1985年城市商品零售價格迅速上漲。官方最終公布的零售價格的通貨膨脹率為9%。但是實際的商品價格,包括肉類和蔬菜的上漲比率比官方公布的高得多。如何抑制通貨膨脹當時是一個政治問題。有些國內外學者建議,宜採用固定價格制來扭(按原文譯出。--譯註)轉和節制國內經濟運作。

1986年的政治麻煩就更多了。胡耀邦及其黨內領導層中的支持者發起了加速經濟改革和全面開放的運動,引起了黨內和社會上一些人的不滿。要了解是什麼原因促使胡耀邦加速經濟改革。以及在黨內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爭論是不容易的。因為加速改革以胡的失寵而告終,他在這一年來的講話也未被編人官方的文獻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事逐漸清楚了。在一段時間內,胡主張在政治生活中一定程度的自由主義。對於這一點,在鄧小平所提拔的人選中,從來沒有一個人持有這種特殊的見解。

1986年年初起,中央就開始討論起草一份對思想與文化領域的決議,胡就力爭要使這一決議在語調上呈現出自由的味道。然而,9月份通過的文件卻是一個放開和限制條文都有的混合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