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今生只作最後一世 附錄 張愛玲年譜

1920年 出生

9月30日,張愛玲出生於上海。祖籍河北豐潤,乳名張煐,10歲時改為張愛玲,曾用筆名梁京。

祖父張佩綸,字幼樵,一字繩庵,同治進士,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祖母李菊耦為慈禧心腹中堂李鴻章之女。

父張廷重(志沂)是舊官宦家的闊少爺,靠祖上留下的遺產過日子。母親黃逸梵(素瓊)是南京黃軍門的女兒,是一個時髦的新女性。

1921年 1歲

弟弟張子靜出生。

1922年 2歲

隨父母遷到天津法租界張家舊宅住。

1925年 5歲

母親黃逸梵與姑母張茂淵結伴去法國學習。

1926年 6歲

母親走後,父親將「姨奶奶」接回家中居住。父妾原是妓女,綽號老八,入張家後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吵鬧,後被趕走。

家裡為她與弟弟請了塾師,張愛玲開始接受私塾教育,背經書,時常為背不出書而苦惱。

1928年 8歲

全家由天津乘船遷往上海。張愛玲在船艙里重讀《西遊記》。寫過一篇烏托邦式的小說《快樂村》。

1930年 10歲

春,父親病好後,故態復萌,不拿出生活費,要母親貼錢,兩人激烈爭吵。終於協議離婚。

夏秋,張愛玲進入上海黃氏小學,正式更名為張愛玲。

1931年 11歲

秋,就讀上海聖瑪利亞女校。

1932年 12歲

發表短篇小說《不幸的她》,這是她在聖瑪利亞女校校刊《鳳藻》上發表的第一篇,也是唯一的一篇小說。

1933年 13歲

是年前後,張愛玲畫了一幅漫畫,投到上海《大美晚報》發表,收到報社寄給自己的第一筆稿費五元錢,張愛玲為自己買了一支小號丹琪唇膏。

散文《遲暮》刊於聖瑪利亞女校校刊《鳳藻》上。

她開始寫長篇,寫了類似鴛鴦蝴蝶派的長篇章回小說《摩登紅樓夢》。

1934年 14歲

夏,升入聖校高中。

1936年 16歲

散文《秋雨》發表於聖瑪利亞女校校刊《鳳藻》上。

1937年 17歲

隨筆《論卡通畫之前途》,刊於聖校校刊《鳳藻》上。

夏天,張愛玲從聖瑪利亞女校畢業。

母親黃逸梵為她留學事從法國歸來。張愛玲向父親提出到英國留學的請求,被父親和後母嘲罵。

張愛玲因躲避日寇炮火到母親家住,回家後遭到後母與父親的毒打。第二天姑姑張茂淵來說情,也被打傷住院。張茂淵與兄長自此不再往來。張愛玲被父親關押在家中一秋一冬。

1938年 18歲

舊曆年前,趁家人不注意,逃出父親家中,與母親住一起。從小照看她的女傭何干被牽連,後母把張愛玲的一切個人用品都分給別人。

因為她從小沒有自立生活過,在待人接物的生活常識上顯得獃滯、愚笨,母親對她很失望,給她兩年時間學習適應環境。並提出,如果嫁人,就不必要文憑,如果要學業,就沒有多少錢供她打扮。她思考過後準備學習,入校補習,母親為她聘請英國教師輔導,準備報考英國的倫敦大學。最終,她雖然考取了倫敦大學,卻因為戰事激烈無法前往。

1939年 19歲

考進香港大學專攻文學。

本年冬或次年初,上海《西風》雜誌舉行三周年紀念徵文,以「我的……」為題,張愛玲寫了《我的天才夢》應徵。

1940年 20歲

4月16日,《西風》月刊徵文揭曉,張愛玲的《天才夢》本為首獎,但正式公布時,排除在一、二、三等獎外,列名譽獎第三名,在《西風》8月號上發表。次年獲獎徵文以她的《天才夢》為書名結集在西風社出版。

在香港大學認識了同學炎櫻,二人成為終身的朋友。

1941年 21歲

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入侵香港。她經歷了香港被圍的全過程,參加「守城」工作,休戰後在大學臨時醫院做看護。

1942年 22歲

香港淪陷以後,香港大學停課,張愛玲未畢業即在本年下半年回到上海。

回上海後,報考聖約翰大學,因國文不及格,曾入校補習國文。開始用英文寫作一系列影評與散文。給英文《泰晤士報》寫劇評、影評,如《婆媳之間》、《鴉片戰爭》、《秋歌》、《萬紫千紅》、《借銀燈》等。也替德國人辦的英文雜誌《二十世紀》寫《中國的生活與服裝》。

1943年 23歲

5月,《沉香屑:第一爐香》在《紫羅蘭》月刊上登載。張愛玲邀請周瘦鵑到家中,與姑姑張茂淵設西式茶會答謝。

6月,《沉香屑:第二爐香》在《紫羅蘭》月刊上發表。

7月,在上海福州路晝錦里附近一個小弄堂的一間家庭式的廂屋——《萬象》雜誌編輯室里,與柯靈會面,張愛玲把短篇小說《心經》交給柯靈,與柯靈結下了深厚友誼。

同月,短篇小說《茉莉香片》在《雜誌》月刊第11卷4期上發表。

同月,散文《到底是上海人》在《雜誌》月刊第11卷5期上發表。

8月—9月,短篇小說《心經》在《萬象》月刊2、3期上發表。

9月—10月,小說《傾城之戀》在《雜誌》第11卷6、7期發表。

11月—12月,小說《金鎖記》分兩次在《雜誌》月刊第12卷2、3期發表。

12月,散文隨筆《更衣記》在《古今》第34期發表。

1944年 24歲

1月—6月,小說《連壞套》在《萬象》月刊7—10期發表。

3月,小說《花凋》在《雜誌》月刊第12卷5期上發表。

5月—7月,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在《雜誌》月刊第13卷2—4期上發表。

夏秋間,張愛玲與胡蘭成結婚。沒有舉行結婚儀式,只寫婚書為定:「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旁有炎櫻為媒證。

1945年 25歲

3月—6月,小說《創世紀》在《雜誌》月刊第14卷6期,15卷1—3期發表。由吳江楓記錄整理的《蘇青張愛玲對談記》在《雜誌》第14卷6期發表。

4月,散文《吉利》在《雜誌》月刊第15卷1期發表。

同月,散文《我看蘇青》在《天地》月刊第19期發表。

5月,散文《姑姑語錄》在《雜誌》月刊第15卷2期發表。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投降儀式上簽字。之後,漢奸胡蘭成遭通緝,化名張嘉儀潛逃。

1946年 26歲

2月,胡蘭成為躲避通緝,隱匿於杭州溫州一帶,又與一村婦范秀美同居。張愛玲到這裡探望胡蘭成,發生爭吵,返回上海,次年與胡蘭成關係破裂。

1947年 27歲

4月,散文《華麗緣》在《大家》月刊上發表。電影劇本《不了情》被上海文華電影公司搬上銀幕。由桑弧導演。

5月—6月,小說《多少恨》(根據《不了情》改編)在《大家》2、3期上發表。

11月,小說集《傳奇(增訂本)》由上海山河圖書公司出版。在初版基礎上增收新作6篇,依次為《留情》、《鴻鸞禧》、《紅玫瑰與白玫瑰》、《等》、《桂花蒸:阿小悲秋》,另有前言《有幾句話同讀者說》、跋語《中國的日夜》。封面由炎櫻設計。

與胡蘭成離婚。

1948年 28歲

以梁京為筆名在上海《亦報》連載《十八春》。

1950年 30歲

7月,上海召開第一次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張愛玲在夏衍的關照下,應邀出席,坐在後排,在一片灰藍中山裝的代表中,她身著旗袍,外面罩了件網眼的白絨線衫,顯得非常突出。

1951年 31歲

11月,《十八春》由上海《亦報》社出版單行本。

11月至次年1月,中篇小說《小艾》在《亦報》第三版連載。

1952年 32歲

赴香港,向香港大學申請復學獲准。赴港後,在美國駐香港新聞處工作。寫電影劇本《小兒女》、《南北喜相逢》。翻譯《老人與海》、《愛默森選集》、《美國七大小說》(部分)。認識美新處處長麥卡錫,以及居住在香港的宋琪(筆名林以亮)夫婦。

1953年 33歲

《秧歌》英文本在美國出版,美國《紐約時報》、《星期六文學評論》、《時代》周刊相繼發表書評。

19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