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保守黨人的外交政策原則

俾斯麥曾經說過,要他在執行外交政策的同時注意政治原則,就好像要他穿過茂密的森林時用牙齒咬著一根12英尺長的杆子。這一觀點得到了一些保守黨理論家的支持,他們要求我們在制訂外交政策時只考慮國家利益。事實上,他們做法的邏輯明顯經不起推敲。我們怎樣認識我們極其重要的利益?一旦認識後,我們怎樣能最好地尋求這些利益?它們包括其他國家的自由和民主嗎?你怎樣說服你自己的公民或其他政府和你一起走你所選擇的道路?國際秩序的某一組織在多大程度上也符合國家的具體利益?如果符合的話,我們應該為它作出多大的犧牲?不參照一定的原則,這些問題以及其他一些類似的問題都不可能得到回答。

我認為,保守黨處理國際事務的做法要依據5條原則。可以在不同的程度上和以不同的組合方式利用這些原則迎接我們面臨的挑戰。

這些原則中的第一條是,只有當一個大國或一個強大得足以挫敗其他強國挑戰的、持久的聯盟對集體安全作出保證,才能維護集體安全。在當今世界,這意味著美國必須保持其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地位。不付出代價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但不能期望由美國的納稅人單獨承擔這個代價。此外,也不會沒有摩擦,俄國以及在今後適當時候會成為強國的中國、印度、日本、巴西等國——更不用說高度敏感的歐洲人——都會對此感到忿恨。但是為了和平與穩定,這一選擇的壞處最小最小。

當其他國家更加以世界強國的面貌出現時,美國不能獨自長期維持這一地位。但這一事實不能否定上述論點,雖然它的確能修改這一論點。首先,是時間上的間隔。經濟最先進的國家不會自動地在軍事上佔有優勢,特別是像現在,軍事技術——在這方面美國勝過其他國家——是關鍵,而不是簡單地看用於防務的資源有多少。無論怎麼說,重要的是不要低估美國的經濟潛力,因為不僅包括北美而且包括南美在內的廣大的自由貿易區為這一潛力開闢了前景。

還有,如果美國領導世界的擔子要延續到22世紀,它將需要可靠的盟友——它們願意分擔而且要完全分擔這一擔子。到底如何能做到這一點——怎樣適當地分擔向北約的投資,特別是對北約範圍以外的活動的投資,以及怎樣在經濟上利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加強它的基礎——這也許是我們今後10年所要討論的最重要的課題。但是,不管分擔這一負擔要採取什麼樣的公共機構形式,也不管美國和歐洲如何分攤這一負擔,領導世界仍將承擔繁重的義務。不過,它們也會得到補償,特別是國際上的安排和全球性機構作出的決定將傾向於反映美國的利益,也會從而擴大包括西方的利益。的確,除非這樣,否則,有民主精神的選民們,特別是美國的選民們,將不會準備付出這一代價。

我的第二條原則是,在外交政策方面,我們應該承認地區均勢的價值。這是與美國全球作用這第一項原則有關的、一個重要的限定性條件。保持地區均勢將有助於減少需要美國所領導的干涉的次數。當一個國家為了自己的利益與其他國家結盟去反擊和遏制一個可能成為起支配作用的強國時,就形成了大體有益的均勢,減少了對該地區最強大的國家的誘惑力及其幹壞事的可能性。當然,英國多年來的政策是在歐洲內部促使實現這一均勢。正如我已經闡明的那樣,當一個主要的、未言明的政策目標應該是遏制德國的力量時,這仍然是有意義的。

美國政策的制訂者們一般不同意均勢這一原則,部分原因是美國自己擁有壓倒一切的力量,部分原因是理想主義和思想似乎非常重要,以致威爾遜的擁護者們把均勢看做是無從區分是非。更為普遍的意見是,他們認為用欺詐手段競相謀求統治地位的做法導致了一系列戰爭,首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代一個強有力的論點是,在一個擁有核武器使人們不能接受任何戰爭風險的世界裡,人們也經受不起均勢行動所引起的緊張局勢。

這些論點不是沒有價值。但是美國國務院在世界政治中幾乎50年的做法是把伍德羅·威爾遜的原則與地區均勢的實際情況揉合在一起,從中東到印度次大陸都是如此。其次,如果需要的話,只要有一個主要的超級大國能決定地區爭端的結果,這就限制了國家之間的競爭。美國在核武器方面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強大,這就增加了它限制這些競爭的能力。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均勢才永遠是一支力量。

正如可以提出證據加以證明的那樣,在非常強大的美國存在的情況下,均勢有助於解決今後問題的最主要的地區是亞洲和遠東。有關日本對美國和歐洲經濟構成了"威脅"的歇斯底里的討論,沒有考慮到兩點。我們特別幸運的是,由於歷史原因,也由於日本得到了美國核保護傘的保護,因此它不希望成為軍事和經濟超級大國。亞大地區有三個已經或即將擁有核武器的強國,即中國、俄國和印度。

對於中國經濟確切的規模和增長率是有爭議的。但是人們知道:中國的潛力是巨大的,勤勞的中國人民(還有更加廣泛的、居住在國外的中國人)正在比以前更加有效地利用這一潛力,並且中國還正在增強自己的國防,而我們則在削弱我們的國防。

俄國在全神貫注它國內的經濟和政治問題,但它仍將努力保持太平洋強國的地位。鑒於它有核武器和豐富的礦產資源,因此不能把這隻熊排除在外。它與中國在邊界和資源問題上有爭吵,這些因素也許至今還在起著破壞穩定的作用。

印度相當大,只要目前的政策和趨勢仍然繼續下去,在適當的時候,它將變得很富有,成為一個重要的地區強國。這是西方應該歡迎和鼓勵的事情。例如,如果感到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應擴大一也有許多說法認為應讓它像現在這樣繼續下去——印度是一個強有力的候選人。儘管印度有宗教和民族問題,但它是一個建立了法治的民主政體。在冷戰所決定的舊模式中,印度受到蘇聯的影響。現在,我們決不能因此而看不到它將是一個最容易打交道的亞洲強國。

所以,在亞大地區將會出現三個核大國與一個美國保護國之間的均勢,如果其中任何一個國家企圖擴張其領土或勢力範圍,它可能遭到其他國家的反對。美國除了向日本提供核安全保護以外,如果該地區的任何一個大國似乎要打破這一均勢,美國也能將其核力量和常規力量投向天平的另一端。美國已經慣於為韓國、台灣和菲律賓等這些較小的亞洲國家(地區)採取類似的、保持均勢的行動。這向一些較大的國家表明,它們不應該採取冒險行動,使美國卷人它們之間的衝突。這就更加說明為什麼美國與朝鮮在有關核計畫的糾紛中現在必須取得有利的結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