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嘗試,再嘗試

1971年,對政府和對我個人都是艱難的一年。不斷加劇的壓力愈積愈多,越來越難以忍受。正如我下面將描述的,到1972年初,政府終於喪失了信心。我雖然受到的壓力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大,信心卻始終保持不變。

可是,有些時事評論員懷著欣賞和遺憾的複雜心情,認為我已經完蛋了。我在蘭伯赫斯特過完聖誕節回來上班時,讀到報上正在對我的命運前途進行公開討論。有張報紙稱我是"沒有人喜歡的夫人"。另一張報紙發表一篇貌似體貼他人的文章,題為《為什麼撒切爾夫人如此不受歡迎》。但是我把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推到一邊,專心處理工作。

事實上,不久,對我個人的攻擊浪潮開始轉向(對政府的還沒有)。大概反對"搶奪牛奶"運動已經到了該結束的時候。1972年,更嚴重得多的問題——礦工罷工以及政府實行政策大轉變所帶來的各種因素——開始向我們襲來。這些問題使反對我個人的運動相形見繼。當然,我顯然是不會——至少不會心甘情願地——屈服或退卻的。但是我欠特德·希思一份情。

特德要我和我的一些官員1月12日(星期三)到契克斯別墅去開會,對教育問題進行一般性討論。我隨身攜帶一份總結和瞻望教育情況的備忘錄。儘管還有許多困難,但選舉前的承諾只剩下一項尚未實施:即擴大幼兒教育。完成一些重大項目需要花許多錢。使我們的支持者感到失望的另外一個方面的問題是中等教育組織結構問題。這裡存在的問題是——用我表述的原話來說——"我們本黨的許多地方委員會正在順時勢隨大流。問題是,在保衛現有文法學校與允許地方教育當局自作決定之間保持什麼樣的平衡?"我們在契克斯別墅討論了上述問題以及諸如學校供應牛奶和學生會等其它令人惱火的問題。特德表現出明顯的興趣。他很關心幼兒教育;他一直要求對學生會採取行動;他還非常合理地詢問,我們為什麼不能用教育方面的理由來證明我們選擇學生政策的正確性,而不只是討論地方當局的自主權。

但是從我的觀點來看。特德邀請我和我的官員同他一起討論教育問題,這件事至少和討論本身一樣重要,它意味著在可以預見到的一段時間內他並無讓我離開教育部的打算。對於當時面臨各種問題的我來說,這是對我的權威的有力支持。幾天後,特德又在下院列舉我取得的各項成就。他為什麼要給我如此強有力的支持?有人認為這是因為他需要在他的內閣中有二位婦女,而當時找不到可靠的替代人選。但我認為這也體現了特德最令人欽佩的品格。他知道,我為之受到如此粗暴攻擊的各項政策,實質上就是我在財政部壓力下考慮政府財政困難而不得不勉強接受的政策。他也知道我並沒有試圖把責任推卸給別人。

儘管不能指望他堅持某些政策,但對於那些為他和他的政府盡了最大努力的人,他總是支持的。這正是他的內閣成員能夠團結一致支持他的一個重要原因。

特德對我表示的支持,僅為我提供了短暫的喘息機會。但這就足夠了。從19--72年春天開始,我所經歷的寒冷政治氣候開始明顯地解凍。4月我在全國教師聯合會會議上的講話不僅受到多數與會者的歡迎(講話結束時他們向我歡呼),更重要的是新聞界也表示歡迎。這一次與通常不同,我在講話中提出的建議是說給各種不同政治派別聽的。我宣布增加建設小學計畫的預算,現在已達到創紀錄水平。我還宣布成立一個委員會來了解小學校里教閱讀和使用英語的情況,這已成為群眾廣泛關注的問題。我暗示將進一步擴大幼兒教育,同時提醒大家存在著經費問題。但真正抓住評論員們想像力的是我對大型綜合學校的批評。(這次講話後,我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又對最後這個問題作了詳細說明,著重提到前不久我否決了威爾特郡興建一所招收2700名學生的綜合學校的計畫。)

我站起來講話時,一些左翼教師工會代表無禮退場。但這反而產生了額外的收穫。新聞媒體不僅喜歡強調規模較小學校的優點,而且對這些人的退場提出批評,認為身為老師甚至不願意聽取不同意見,就沒有給學生作出好的榜樣。5月,那家過去說我是"沒有人喜歡的夫人"的報紙,這次卻當眾讚美我是"變得成熟老練的瑪格麗特"。帶有幾分嘲弄意味的是,這個擊中要害的題目——我主張小規模學校——正是我自從在格蘭瑟姆當小學生時起就一直信守不移的看法。

然而,直到1972年12月發表教育白皮書,才使我們的教育政策恢複運氣。發表白皮書的決定是在部內討論3份《綱領分析與檢查報告》後作出的。內閣經過討論,到最後一分鐘才決定白皮書的標題。原先建議採用《教育:前進的綱領》,後來改為《教育:擴展的綱領》。現在看來,這是那幾年過於雄心勃勃、高額開支的典型表現。白皮書提出了一個高額開支和改善政府供應的十年計畫,其中有6點主要內容:包括改善或重建破舊中等學校的計畫,增設弱智與殘疾兒童特殊學校,適當提高中小學校教職員工對學生的比例。為滿足以上幾方面的資金需要,控制高等教育的發展速度。對詹姆斯委員會提出的教師培訓方面的建議,我們也作出了反應。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宣布大力發展幼兒教育。這個計畫將滿足90%4歲兒童和50%3歲兒童的入學要求,工作初期的重點放在缺乏幼兒教育設施的地區。現在看來,白皮書標誌著"政府為解決英國教育制度中固有的問題而作出的最大努力,準備為此投入大量資金。

白皮書得到意想不到的熱烈歡迎。《每日電訊報》雖然批評白皮書未能對學生貸款提出建議,但認為它表明我是"我國最出色的改革——和花錢——的教育大臣之一"。《每日郵報》稱它是一場"靜悄俏的革命",並評論說"戰後還沒有出現過這種做法"。比較令人不安的是,《衛報》的報道讚揚它是一個"進步的綱領",並評論稱——我希望這是言不由衷——"除了沒有強制結束對11——12歲小學畢業生進行甄別考試的做法,撒切爾夫人離令人嚮往的社會主義教育政策的目標已經不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