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們在追蹤一個事實上並不存在的動物嗎①

--神農架"野人"考察記

近幾年,傳聞在我國湖北神農架地區有一種渾身長毛、能直立行走的人形動物在活動,它們被稱為"野人"或"毛人"。為此,自1974年,有關部門在該地區進行了多次考察活動。本文作者介紹了參加考察的見聞,並結合國際上有關"野人"的研究現狀,提出了如下見解:不排除在某些原始林區里存在科學上有待搞清楚的人形動物的可能性;它們屬於"人"的可能性極微,很可能是大型的人猿類,如"巨猿"的後代。世界各地的"野人"可能有共同的起源。

①原載《待揭之謎》,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他們看到了什麼

1976年5月14日凌晨,神農架林區黨委六位幹部,在湖北省房縣與神農架林區交界處的椿樹椏遇到了一頭奇異動物。他們在距它一二米處包圍住它,由於不知道它的厲害,沒有敢動它,最後被它逃脫。事後根據他們六個人的回憶,一致認為這動物肯定不是熊。

下面是這六位同志的敘述:

事情是這樣的:我們在鄖陽地委開會,會畢,因任祈有(林區黨委委員、革委會副主任)家的女兒得了急病,決定當晚趕到林區松香坪。在5月13日下午6時出發,到14日凌晨1點多鐘,車子開過房縣與林區交界處的椿樹椏,在里程碑144至145千米之間,看見公路上有一個動物。蔡新志(汽車司機)好打獵,想搞到這個動物,於是立即加快車速,亮起大車燈,並按喇叭。這動物見到這個龐然大物,起身就往崖上爬,由於崖壁又高又陡,它沒爬上去,滑了下來。這時車子差點壓上它了,它一轉身就前後肢著地,抬頭兩眼對著車燈,形成後高前低、與人趴下時差不多的架式,臀部很大,大腿很粗。這時,除司機在車內按喇叭,放大燈外,其他五人都下了車。兩人從路的這邊,三人從路的那邊,向它包圍過去,距離只有一二米遠,不敢走得太近。任祈有說:"我在前面,伸手就可以抓住它的腿。"林區黨委委員、革委會副主任舒家國說:"我從小打獵,見過許多動物,但沒有見過這樣滿身紅毛的動物,不知道它的厲害,不敢動它。"後來,周忠義(農業局局長)拿起一塊石頭,打到它的屁股上,這動物並不因此很快逃跑,而是轉過頭去,順溝而下,然後轉向左側爬上斜坡,進入林中。

六人一致看到這動物有以下特點:

1.毛細軟,棕紅色(有點像駱駝毛的顏色)。在前肢著地時,臂毛垂下約有13厘米長,背上有一條深棗紅色毛,臉上麻色,腳毛髮黑。從來沒見過這種動物。

2.腿又粗又長,大腿有飯碗粗,小腿細,前肢短,腳有軟掌,走路無聲,屁股肥大,身體很胖,腰粗約有1米,行動遲緩,走路笨拙。

3.眼像人眼,不同其他動物,無夜間反光。臉長,上寬下窄,很像馬腦殼,鼻子在嘴的上方,嘴略突出,耳較人的大些,額有毛垂下。

4.無尾,身長約1.66米。蔡司機估計,該奇異動物體重不超過100千克。

事隔不久,又發生了一件令人詫異的事:

6月19日上午,房縣橋上公社群力六隊的一個女社員龔玉蘭,帶著她的4歲男孩上山去打豬草。當她翻過山埡時,突然發現大約離她五六米遠處有一隻棕紅色的動物,正站著倚在一棵樹上擦癢。那動物看到有人,很快就沖著龔玉蘭追趕過來,嚇得她抱起孩子急忙往山下奔去……

據龔玉蘭回憶,這隻動物比人高,約1.8米,呈紅黑色,頭髮長,手和腳都有毛,用兩條腿像人一樣行走。她告訴訪問者說:"當時真嚇死人!我抱著孩子就跑,我跑了大約500米路轉過身去看,已不見了。我氣急呼呼地跑下山,到了隊長家門口才鬆了口氣。"

問:"那傢伙擦癢是怎樣擦的?"

龔:"兩腳站著,跟人站著擦癢一樣。"(龔站起來,用左肩上下作擦癢表演說,就是這樣擦的。)

問:"它迫你時幾條腿?"

龔:"它用兩條腿,跟人一樣追來。步子較大。"(龔玉蘭站起來走了幾步,步子像走正步那樣。)

問:"它有多高?毛色如何?"

龔:"它比人高(約1.8米),紅黑色,頭髮長,手和腳都有毛。臉嚇人,特別是它的嘴。"

訪問者拿圖片給她看,看了狗熊圖片,她搖搖頭。當看到站立的猩猩圖片時,她大聲說:"就是這種樣子。但毛不如我看到那個長。"

問:"是公的?還是母的?"

龔:"公的!公的!那個(指生殖器)看得可清楚哪。它那兩個眼睛圓圓的,又大又深,看起來真有點害怕。"

生產隊長的老婆,對訪問者敘述了龔玉蘭那天見到"野人"後的情景。她說:"龔玉蘭到了我家門口,頭上汗珠豆粒大,氣喘吁吁地說:野人……野人……"

任祈有等和龔玉蘭到底看到了什麼動物呢?真有"野人"嗎?這些重要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有關單位。

有關"野人"、"毛人"的記載和傳說由來已久

在房縣和神農架林區,自古以來就傳說有"毛人"(或"野人")活動。根據武漢地質學院李仲均的考證,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1年)王嚴恭重修的《鄖陽府志》雜記卷八稡錄中,轉述了《房志稿》中的一段記載:"房山在城南四十里,高險幽遠,四面石洞如房,多毛人,修(長)丈余,遍體生毛,時出山嚙人雞犬,拒者必遭攫搏,以炮槍擊之,鉛子落地,不能傷。相傳見之即以手合拍,叫曰築長城,築長城,則毛人倉皇去。父老言:秦時築長城,人避入山中,歲久不死,遂成此怪,見人必問城修完否?以故知其所怯而哧之。錢塘袁簡齋枚曰:數千年後猶畏秦城,可想見始皇之威。"以後袁枚在他所編的《新齋諧初集》卷二中亦有房縣毛人的記載。由此而論,從房縣縣誌中可知,至少在200多年前這裡就盛傳有"毛人"活動。

前不久,考古工作者曾從房縣紅塔公社高碑大隊漢墓群中,發現了銅鑄的搖錢樹九子燈殘片,其上有"毛人"的形象,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它帶有粗重的眉脊,有點帶猿樣。這個距今2000多年前漢代留下的"毛人"形象,有人認為是現實生活中存在似人動物的影子。

再往上追溯,戰國時代楚國的大詩人屈原,在《楚辭·九歌》中寫了一首"山鬼"的辭:

若有人兮山之阿,

被薛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

子慕予兮善窈窕。

山中人兮芳杜若,

飲石泉兮蔭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屈原是湖北秭歸人,秭歸就在神農架地區附近。屈原以優美的筆觸描繪了"山鬼",有人認為它就是"野人"的寫照。儘管現在還沒有明確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但這首辭也許反映了流行在這一帶被稱為"山鬼"的人形動物的傳說吧。

在我國古代其他文獻中,有關"野人"的記載也是十分豐富的。從戰國至明清,在《山海經》、《爾雅》、《淮南子》、《爾雅翼》、《酉陽雜俎》、《太平御覽》、《本草綱目》、《蠕范》、《古今圖書集成》等30多種古代文獻中都有談及。有關"野人"的名稱也多:如"贛巨人"、"髴髴"、"山(犭喿)"、"山精"、"山鬼"、"山丈"、"旱魃"、"山都"等。有趣的是,據古代文獻中所載,一種叫"拂拂"的"毛人",抓到人的雙臂後,會笑昏死過去,待醒來之後要飲人血,食人肉。為了防止被它所害,山區的老鄉常常要帶一副掏空的竹筒,進山時一見到"拂拂",就將雙臂套在竹筒里,待"拂拂"抓住竹筒而笑昏過去時,雙臂退出竹筒就能乘機逃生。像這樣的故事,在神農架地區也有流傳。

由此看來,從戰國時期到漢代,直到清代,在我國古代文獻和考古材料中都有"毛人"或類似"毛人"的記載。

除了這些,還有大量的現代傳聞,例如有兩則看到"野人"的回憶,頗可介紹一番。

其一:

房縣紅塔公社馬蘭大隊支部書記黃新合(63歲)及同隊社員黃新民(84歲)、黃新奎(74歲),曾在1922年見到"野人",他們回憶說:

黃新合:我那時不到10歲。一天,聽說保安團趕"野人"下來,就在門縫裡看。見到保安團幾十條槍押著一個"野人"走來,用粗鐵鏈捆著它的上身,後面拖著一根長鐵鏈。當時一起看的人很多,現在還在隊上的有黃新民、黃新奎。這"野人"約有1.6~2.0米高,滿身毛,毛是棕色,根部是紅色。手、腳都比人的長,手指、腳趾也比人的長。手腳上也有長毛,身上毛也長。頭髮中間向上,後面向下披。身體相當粗壯,眼鼻像猩猩。我在武漢市動物園看過猩猩,"野人"和猩猩不同。猩猩手、腳沒它長,猩猩毛根不是紅色,它的臉部比猩猩寬大。猩猩多四腳爬,只有時兩腳走,"野人"完全兩腳走。

黃新民:我那時20多歲。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