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資料之三

1932年,中國著名生物學家貝時璋在杭州浙江大學任教時,在一個叫松木場的地方採集到一種叫豐年蟲的小動物。它體長1~2厘米,非常美麗。研究發現,它們在性別上非雄非雌,是一種中間性。進一步的研究又有了驚人的發現:這種中間性豐年蟲的生殖細胞發生性的轉變時,卵母細胞中新形成的細胞並不是由母細胞分裂而來,而是以母細胞細胞質中的卵黃顆粒為基礎組建。其過程是:卵黃顆粒先形成新的核,再逐漸包上細胞質和細胞膜,形成一個完整的子細胞。

這是一個極為重大的發現,它揭示了太古時期地球上非生命物質向生命物質轉化的早期過程。兩年後,貝時璋教授在世界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細胞重建學說。只是由於正處戰亂,不得不中止了這一研究,直到1980年才恢複。

貝教授表示,相信在二十一世紀,科學家將在實驗室里由非細胞物質合成出子細胞,亦即把非生物物質轉化為簡單的生命。

——摘自《細胞重建學說》《科普創作》2001年第3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