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編 西方據優勢地位時的世界,1763-1914年(下) 第十八章 南北美洲和英國自治領(下)

三、經濟上的歐化

殖民地時期

經濟領域的歐化同政治領域的歐化一樣十分普遍。就歐洲諸列強來說,起初他們的經濟目的和方法基本相同。它們都信奉使殖民地經濟從屬於母國經濟的重商主義原則。下面這一命令是1763年倫敦下達給魁北克總督默里的,它與其他無數個由巴黎、馬德里或里斯本發出的有關這一問題的命令沒有任何差別:

……我們的明確的願望和意志是:你們不得以任何借口、不得以使我們最不愉快的痛苦,對任何一個或幾個建立任何製造業和從事任何貿易的法律表示贊同,這類法律對這個王國是有害的、不利的;你們必須盡最大的努力來阻止、反對和限制任何可能建立上述製造業或確立上述貿易的企圖。

儘管有這一共同的重商主義背景,歐洲各殖民地不久便發展了獨特的經濟;這些經濟不僅不同於歐洲的經濟,而且它們彼此間也互不相同。我們將看到這種多樣性起因於幾大因素,其中包括諸母國經濟發展的不同和諸殖民地自然資源及人力資源的不同。

拉丁美洲

如第六章第八節所述,拉丁美洲的經濟發展既決定於可得到大量的金銀和土著勞力這一點(金銀和土著勞力是英屬美洲和法屬美洲所缺乏的),又決定於以非洲奴隸勞力為基礎的單一經營的種植園的發展,還決定於伊比利亞諸國的經濟落後(這種落後還傳給了它們的殖民地)。最終結果是,拉丁美洲從未取得格蘭德河以北地區所特有的平衡的經濟發展,相反,卻長期從屬於西北歐,後來又從屬於美國。

十三個殖民地和新法蘭西

十三個殖民地和新法蘭西的經濟史與拉丁美洲的經濟史根本不同,因為那裡缺乏土著勞力資源和貴金屬。這種情況迫使英國和法國移民自己勞動,根據可得到的自然資源來發展某種可行的經濟。巴黎和倫敦政府從一開始起就都試圖以傳統的方式影響其殖民地經濟的發展。在聖勞倫斯河兩岸,法國人建立了以法國封建制度為模式的莊園制。居民必須以金錢和勞動的形式向其莊園主納稅。同樣,在十三個殖民地,英國試圖強行建立各種僵硬的經濟制度。弗吉尼亞和馬薩諸塞設立了與現代股份有限公司相似的公司,資金由股東們籌集,公司向股東們保證將按他們的投資額分紅。弗吉尼亞公司著手建立一種經濟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到弗吉尼亞來的人沒有一個人私下擁有土地,每個人都為公司工作。生產出來的產品全都存放在一個公共倉庫里,人們只能從公司的這個倉庫里領取所需要的東西。

這些規定和限制在法屬和英屬殖民地證明是行不通的,因為在法屬和英屬殖民地有大量的土地可為不滿的移民所依靠。這些殖民地不可能象拉丁美洲那樣,依靠母國提供封建的「監護征賦制」這種獎品,因為要實行「監護征賦制」,就必須能得到大量的土著勞力。居民的確要向莊園主納稅,但這些稅比法國通常的賦稅較得多。教會力圖徵收居民所獲產品的十三分之一作為什一稅,但一也只能徵收到其中的一半。當局為防止青年人逃走、為防止他們成為非法的毛皮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在荒地的誘惑和有利可圖的毛皮貿易面前失敗了。因此,新法蘭西以自己的方式發展,大多數人經營自給自足的農業,少數人從事毛皮貿易;毛皮是唯一重要的出口商品。

同樣,在十三個殖民地,諸公司不能長期控制它們的移民。弗吉尼亞一位總督報告說,當他到達這裡時,他發現人們「正在街上疾走,忙於日常活動」。在土地比勞力充裕這一事實的激勵下,英國殖民者制定出自己的經濟制度和做法。由於地理環境決定了農業這一型式和農業的成功,大多數人必須致力於農業。

在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的南部殖民地,移民們發現這裡最好的作物是煙草、稻米和靛藍。在中部殖民地——賓西法尼亞、新澤西、特拉華——穀類作物生長得很好,因此這個地區很快成為諸殖民地的麵包籃。新英格蘭大部分地區也曾轉向農業,但漫長的冬季和多岩石的土地是一個巨大的障礙。因此,他們只得從事其他職業,主要是漁業、航運業和製造業。

於是,我們看到,十三個殖民地的經濟比拉丁美洲的經濟遠為多樣化,而且更有生氣,因為那裡的土著勞工被抑制在僅能勉強生存的水平上,並沒有成為當地經濟的基礎。在十三個殖民地,航行七大洋的快速大帆船、沿河兩岸的一系列工廠以及靠槍和斧頭在荒原上建立家園、並把新拓居地的界線不斷向西推進的邊疆開發者代替了用同樣的工具和技術世世代代做苦工的印第安農奴和非洲奴隸。

革命時期

十三個殖民地

正因為十三個殖民地的經濟如此生氣勃勃,它才同母國發生了糾紛,使英國難以控制十三個殖民地的經濟、難以使其從屬於英國自身的經濟利益。新英格蘭的製造業和航運業就同重商主義的法規如《航海法》相抵觸; 1763年取消法屬殖民地之後,英國政府開始對違背其法令的行為採取嚴厲措施。為了避免同印第安人發生糾紛,他們禁止移民超過阿巴拉契亞山脈進入俄亥俄河流域。殖民者一再大聲抗議這些限制,最後,他們訴諸武力。美國獨立戰爭不僅是一場爭取政治獨立的鬥爭,而且是一場爭取經濟獨立的鬥爭。

為了既滿足以前由英國人提供各種物資的市民的需要又滿足美國軍隊的需要,戰爭本身就致使殖民地製造業大大發展。美國的航運業在獨立戰爭期間擴大了,並轉變成一支臨時的海軍;在贏得獨立之後,它繼續以擴大了的形式發展。美國船長們在和平條約簽訂才幾年時就開始了同加利福尼亞和中國的極為有利可圖的貿易。獨立戰爭對仍為絕大多數人所從事的農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州法令這時廢除了陳腐的土地所有權制度;這類制度體現在為使土地貴族永久存在而制定的長子繼承權和限定繼承權的法律中。大地產,尤其是在南方,都分給了農民;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土地則作為居留地向邊疆居民開放。生氣勃勃的美國經濟以這些不同的方式迅速地向整個大陸和海外擴展。

拉丁美洲

經濟上的不滿除了促成英國殖民地的革命外,還促成西班牙殖民地的革命。在出生於殖民地的西班牙人(克里奧爾人)和出生於西班牙的西班牙人(半島居民)之間存在著衝突;後者在政府職務的任命和得到某些職業的權利方面受到優待。因此,希望結束這種不平等待遇的克里奧爾人在許多殖民地發起並領導了革命運動。對促進革命同樣重要的是限制殖民地與母國的貿易的西班牙重商主義法規。這種法規尤其令人難以忍受,因為西班牙既不能吸收殖民地生產的新原料,又不能象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那樣向殖民地提供所需的價廉物美的製成品。因此,大規模的非法貿易發展起來了,尤其是在西班牙陷入同拿破崙法國的拚死鬥爭中、不能同其殖民地保持正常的經濟關係的那幾年裡。戰爭結束後,西班牙企圖將其貿易限制再強加給它的殖民地,但殖民者終於拿起武器進行反抗。他們得到了英國人的支持和援助,因為如人已同西屬美洲建立起有利可圖的貿易關係。下面這一充滿熱情的呼籲是阿根廷牧場主的代言人在1809年時發出的,它反映了拉丁美洲革命背後的經濟動機:

因為倒霉的西班牙諸省不再能消費我們農業勞動者生產的農產品,它們就應該白白浪費,這合理嗎?因為西班牙海軍太無能,不能將這個國家豐富的產品運出去,它們就應該爛在我們的倉庫里,這合理嗎?……當一個友好、慷慨的國家的國民出現在我們的港口,並向我們廉價提供我們所需要的、西班牙所提供不了的商品時,我們就應拒絕這個建議,從而將他們的良好意願轉變成通過非法貿易使自己統治這個國家所有進口貨物的少數幾個歐洲商人的專門利益,這合理嗎?

獨立在拉丁美洲並沒有象在美國那樣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主要是因為拉丁美洲的經濟仍由礦山、種植場和種植園所控制;礦山、種植場和種植園是由過著僅能糊口的生活的印第安人和非洲奴隸提供勞動的。自由貿易的確給沿海地區帶來了更大的經濟活力,但這對靜止不變的內地幾乎沒有什麼影響。由於缺乏資本、缺乏技術、缺乏健全的社會經濟結構,獨立的拉丁美洲在世界經濟中仍處於停滯的狀態。

英屬殖民地

經濟上的不滿促成了1837 年加拿大大起義的爆發;促成起義的一個明顯因素是人民大眾對女王保留地和教士保留地的憤慨,因為這兩者各佔去該殖民地全部土地的七分之一。留出這大片大片土地的目的是為了支付政府和已確立的英國國教的費用。人們對此極為不滿,因為它們阻礙了殖民地的發展,因為只有少數人依附擁有基金的教會。此外,一個稱為 「閥閱世家」的擁有特權的小集團在加拿大享有半島居民在拉丁美洲所享有的那種官方優待。而且,加拿大諸省不象邊界那邊的美國各州那麼繁榮,許多人認為英國的統治應對這種經濟上的差別負責。起義領袖威廉·羅耀·麥肯齊提出的以下這一指責使這一點變得十分明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