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血色浪漫 第001章 輟學——人生第一次轉折

輟學、少管所、看守所、監獄、打靶——多半惡貫滿盈的黑道人物的人生軌跡。十六歲起,葉浩東一路跟頭把式,痴心不悔的走上這條路。命運留給他的似乎只有填空題,假如沒有那驚天動地的一跪的話,葉浩東也許永遠輪不上那道選擇題。

九十年代初,遼省鋼城某飯店門前,王琳帶著三個半大兒子,正送走參加丈夫葬禮的最後一撥客人。半老徐娘的臉上,機械的客套褪去後,掩不住的是悲傷和茫然。

丈夫葉文昌一病不起,病勢足足拖了二年,這個家已經把一切能籌集到錢的路線都走遍了。最終卻依舊無法挽回家中頂樑柱的生命。葉文昌終究還是走了,只給王琳留下三個兒子和一屁股債。

生活的重壓面前,這個在婚姻生活里被丈夫呵護了二十年的中年女子選擇了堅強。眼前最現實的困難是她沒有能力供三個兒子全都繼續讀書。

如果不是這三個孩子的成績都是那麼優秀的話,王琳這會兒絕不會如此難以抉擇。

飽含母愛的眼神在三個兒子的臉上掃過,想到丈夫生前對三個兒子的評價,王琳的心中有了決定。

葉文昌在世時常評價三個兒子,大兒子葉皓雲天份不過中上,卻勝在肯努力,將來很可能會有一番作為,但所能達到的高度必然受天資所限。老二葉皓然天份卓然,但略顯輕浮,未來未必比得上他大哥。

葉文昌的祖父是晚清時期的舉人,自幼在祖父身邊長大的葉文昌讀過很多書,也養成了一身封建舊習慣。除了經史子集百科雜文常掛在嘴邊外,還喜歡預測些人啊事兒什麼的,不過他看人還真是挺準的,也真稱得上見識不凡,他對這兩個兒子的評價多年後來看,還真大致不差。卻惟獨對葉皓東這個老兒子,即便以葉文昌的閱歷眼光都看不大明白。不過畢竟是自己多年養育的親生兒子,作為老子,葉文昌還是最了解葉皓東的人。

葉文昌活著時談起這個小兒子的時候曾在葉皓東身上總結出三奇。

第一奇,葉皓東是笑著出生的,用那時候還活著的老太爺爺葉伯達的話說,這小東西天生的豪邁,似乎看慣了人世間萬般苦難一般;第二奇,葉皓東天生的剛強性子,從小就是惹禍根苗兒,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攆狗追雞打架鬥毆的事是家常便飯,以他的年齡段來說,所作所為當得起惡行累累了。家教極嚴的葉文昌當然沒少為此狠狠教訓他,可無論葉文昌打的多重,葉皓東愣是沒哭過一聲,沒落過一滴淚;第三奇,葉皓東過人的頭腦天分遠勝兩個哥哥,真正稱得上過目不忘,學習成績無比優異,同時還博覽群書,葉文昌多年積攢下來的藏書都被葉皓東在十三歲以前看了個遍,小小年紀卻不僅是看看熱鬧,葉文昌考教起他書中的內容時,這小子還能說得頭頭是道兒,見識甚至還在大多成人之上!總結出這三點,葉文昌與王琳閑聊時對葉皓東曾下了個模糊的評語:「咱這老兒子我教不了,學校也教不了,甚至就算他太爺活著也教不了,只有這大千世界世間百態才是他的老師,這孩子將來無論幹什麼,都是個能折騰的!」

對於丈夫的話,王琳有著近乎執拗的迷信。

已經二十歲的老大葉皓雲正在連市某一本大學讀二年級,在這個孩子身上寄託了丈夫生前太多的期望,所以無論多難也要讓大兒子念完大學!十八歲的老二葉皓然正在上高三,為了儘早擺脫家中的債務,王琳打算讓他改讀技校,因為如果改讀技校,再有兩年也就上班了,可以很快減輕她肩上的負擔。她和丈夫工作的廠子是國內有數的大鍊鋼廠。為培養適合本廠的技術人才,多年來一直辦著一所技校,對於葉皓然這樣的本廠子弟,只要成績出色,上那所學校是免費的。葉皓然最近的一次綜合測驗的成績是685分,念技校顯然已經很委屈了。但在王琳心中,最委屈的兒子無疑非老三葉浩東莫屬,她已經決定讓這個年齡最小的,也是成績最好的兒子輟學了。這是一個無比艱難的決定,但壯士斷腕勢在必行!

就這樣,在葉文昌去世一星期後,三個兒子中被認為是最有承受力,也是年紀最小的,僅十六歲的葉皓東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轉折——輟學。

對於老媽讓自己輟學,葉皓東還真沒看的有多重。人窮命賤,老媽這也是被錢逼的。更何況他一直認為,如果說老爹的病是從氣上得的,那他葉皓東一個人就要佔一半以上責任。老爹發現得了癌症的前幾年,他可沒少給家裡闖禍。潛意識裡葉皓東是很自責的。甚至到他自認為,他輟學,在這個家來說稱得上眾望所歸。就算是搞一個家庭內部的民主測評,他也有把握四票當選。

老爹頭七在家守孝的這幾天,葉皓東經常自我安慰: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古今中外無數位文盲半文盲的巨人都是葉皓東的榜樣,劉邦混混兒出身,朱元璋是個要飯的出身,清朝的那位茹毛飲血的少數民族太祖甚至靠著一本多半杜撰的三國打天下,自己好歹還讀到初中畢業,也算得上文盲線以上了。(也不想想他拿來比較的這幾位,縱觀華夏古今,又有幾位那樣的人)。相比較前幾位功名赫赫,煊煊煌煌的文盲半文盲,比較現代點的喬治華盛頓那老小子沒上過大學,卡耐基也沒上過大學,拿破崙那老瘋子也沒念過大學,可這些人手底下卻管理著無數名牌大學的天之驕子。另一位叫雷鋒的業界同仁也是葉皓東自我安慰的榜樣。同樣沒念過幾天書的雷鋒叔叔有一句話讓葉皓東深以為然:革命不分貴賤,干一行就要愛一行!虛歲十六的葉皓東沒那麼高覺悟,他把這句話理解為:賺錢不分工種,干一行就要把這一行有可能帶來的收益最大化。

葉文昌走了,但生活依然要繼續。頭七過後,王琳繼續回廠里上班,葉皓雲離家回到連市繼續求學,葉皓然則在王琳的安排下插班讀上了技校。有道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只讀到高一的葉皓東終於提前步入社會,開始了他第一份工作——搓澡工。

葉皓東第一份工作的地方叫滕宇浴池。北方的澡堂子是一個特殊的所在,它不僅是人們去除身上污垢的地方,還是個休閑解悶兒的好去處。這裡是市井草根兒文化的聚集地。每天,在這裡,不分階層的同好們為著共同目的聚集,相熟的不熟的或者半生不熟的人們坦誠相見,同好們在滾燙的池子泡的像個煮熟的螃蟹,再由搓澡師傅細心地伺候掉渾身的污濁,而後再用毛巾板兒將後背蓋著,任搓澡師傅用手賺成空拳,用手心的那面,細密的拍打全身,清脆的聲音在被伺候的渾身輕鬆的顧客耳中是那樣的動聽。享受完這一切,沖乾淨身子,穿上浴池提供的乾洗後帶著棉布清香的浴袍,來到熱鬧的休息間,點一壺清茶,或者尋一個相熟對手捉對廝殺在棋盤之上,或者隨著人群聚集的桌子旁跟眾人一起對別人的棋局品頭論足,也或者靜靜的卧在專供顧客休息的長沙發上欣賞廳堂里錄像機播放的熱鬧精彩的港片。更有幾位同好的票友在一旁不惹人嫌處切磋切磋幾口兒不正的調子。

小小澡堂折射的卻是眾生百態,光是這就讓葉皓東感到處處新鮮,處處有趣兒。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事兒都那麼稱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原本在葉皓東看來,搓澡這行里應該沒多少技術含量,憑咱的才智用不了幾天就能混個搓澡狀元。可直到他幹上了琢磨了才知道,感情這裡邊的道道也挺多的。

搓澡這活兒,新人開始都要過幾道坎兒,首先第一關就是面子關,這一關主要是針對那些下了崗,生活無著的逼迫下才操此行業的前國企員工們,心理上還拿捏著國工的驕傲,放不下來。對於葉皓東來講這一關不成問題,這小子從不認為自食其力有什麼可丟人的。接下來是爛手關,搓澡工一雙手幾乎是整天泡在水裡的狀態,加上過多接觸肥皂等化學製劑,並且還要另外用力,其後果可想而知,沒有一個月以上的工作經驗,休想結束這一關的考驗;這一關葉皓東過的著實不容易。不過即便是最難的那會兒,手指頭泡的一層層掉皮,拿點東西都疼得齜牙咧嘴,他也沒回家抱怨過一句。但,就這還不算是最難的,最難的要數第三關了,技術關!一句話,錢壓奴輩手,藝壓當行人。沒手藝就沒有回頭客呀!每天乾的每一個活都是帶號牌的,收工後拿牌子找老闆領錢,沒牌子就沒錢拿,沒收入,誰願意在這白挨啊。

專業給人搓澡不僅需要力氣,還要會根據不同人的情況講究個輕重手法,細皮嫩肉的小青年跟皮糙肉厚的工人大叔的承受力相差甚遠,手法重點輕點還真得看人下菜碟兒。葉皓東服務的第一位客人是一位在鋼爐一線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大叔,一身的老皮堪比金鐘罩,葉皓東能拉開五根拉力彈簧的膀子卯足了力氣搓,這大叔才擺出一幅勉勉強強湊合接受的表情。這讓善於總結的葉皓東一度以為搓澡這活兒是需要全力以赴地。於是當葉皓東把對付爐前工大叔的勁頭兒用在第二位客人,某位細皮嫩肉的小青年身上時,那位發出的殺豬般的慘嚎幾乎震碎了堂子里的玻璃。這哥們的嗓子頗有幾分維塔斯的意思,只要勁到位,玻璃全乾碎!事後葉皓東受到了嚴重的處罰,連續一個月最後下班,打掃池子擦地。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