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江山一統不是夢(秦漢) 6、史上最牛的知識分子集團

秦漢時期的文化第一個特點是統一與多樣化有機結合。秦朝建立統一國家,漢朝獨尊儒術建立統一思想文化,同時秦漢又是多民族國家,所以統一與多樣化相結合。

第二是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頻繁。

第三,水平居於世界先進行列,屬於第一世界的發達國家。

第四,氣勢恢弘。中國文明,博大精深,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是令人感到可喜的,特別是這種氣勢。你看韓國、英國和德國也有長城,但是他們的長城叫做Long Dist Wall(很長的牆),只有中國的長城才能叫做Great Wall。英國的長城叫哈德良長牆,哈德良皇帝防止北方蠻族修的,德國是羅馬人防日耳曼人,韓國是防契丹人修的長城,那才幾百公里,上千公里了不起了,中國的萬里長城,氣勢恢弘,鬧著玩呢!韓國人說韓國文化不追求宏大,追求的是精巧,你倒想追求宏大,別說你橫著修,豎著修也修不來啊,朝鮮號稱三千里江山是豎著量的,只能修十分之三,要不然就往海里修。

秦漢時期雖然沒有什麼哈勃望遠鏡,但科學技術也很發達了。

首先是天文:漢武帝時頒布太初曆,正月為歲首。從前夏朝以正月為歲首,每年1月1日過新年,到了商朝改到了12月1日,周朝改成11月1日,秦朝改為10月1日。所以秦朝9月末是除夕,春節是10月1日,應該過國慶,它過元旦。陳勝吳廣起義9月爆發,來年的11月失敗,其實就倆月!因為9月是最後一個月,11月是來年的第二個月。要不懂秦朝的曆法,農民叔叔陳勝吳廣真了不起,堅持了十好幾個月,扯,那會兒農民起義哪有那麼長時間?

兩個月就完蛋了。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又改回去了,還是以正月1日為歲首,一元復始,大家比較習慣。以後朝代不管怎麼更迭,這個1月1日過新年,沒人再琢磨改它去了,再說改它也不合適了。西漢有世界公認的關於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然後東漢張衡又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那不是天狗吃月亮。張衡還發明了地動儀,遙測地震方向。今天這玩意兒沒用了,地震一發生,第一時間就知道了,兩個鐘頭之後溫總理就去了。但它是遙測地震方向的,不是預報地震的,這儀器美國也沒有。

東漢的華佗發明麻沸散,這是一項世界之最,世界上最早的麻藥。中醫好像不太主張給人開刀。但是比如說闌尾炎腸穿孔了,扎針沒有用,采草藥更沒用,那就得開刀。歐洲那時候開刀是灌酒,灌一升,酒量小的一口氣就灌死了,酒量大灌到肚子要爆還沒醉,還很清醒,乾脆四肢固定,給一棒子,於是盲腸被割下來了,生命也被上帝召喚走了。那時候開刀中國人死亡率比較低,非常可惜的是麻沸散後來失傳了。

另有一個撰寫《傷寒雜病論》的醫聖張仲景,不過他好像沒有華佗名氣大,好多藥品商標是華佗牌,張仲景牌的少。張仲景像是醫藥大學的教授,華佗像是臨床的主刀,側重點不太一樣。

我國還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已經有紙了。紙發明以前,祖先把文字寫在龜甲、獸骨上,叫甲骨文,後來寫在竹木簡和帛上。比如說書分上下冊,這個「冊」字證明我們祖先曾經把字寫在竹木簡上,一本書多少卷,說明祖先曾經把文字寫在帛上。如今這種裝訂方式的書是從宋朝開始的,唐朝的時候,紙本書也是一卷,拉起來十幾米長,所以讀書的時候有一個小案子,就像一個卷書器,一點點弄出來看。孔子五十讀《易經》,《韋編三絕》,竹簡書形式是拿皮條給它編起來的,孔子讀書把串書的皮條翻斷了三回,它太沉了,也不環保,要不怎麼中國的森林太少了呢。大文豪東方朔給武帝上了一道奏章,洋洋洒洒170斤,兩個人抬進宮去的。這老哥寫了多少字不知道,只知道170斤。當時帛很貴重,一般捨不得拿它寫字,於是西漢就造紙了,雖然不太好使。

到了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蔡倫是個宦官,宦官一般沒什麼好人,只有兩個不錯的,青史留名,蔡倫和鄭和。蔡倫造紙有功,封龍亭侯,侯爵的最低一級。造紙術在四世紀傳到了朝鮮、越南、日本,八世紀傳到中亞、阿拉伯、非洲、歐洲。中國的造紙術傳入以前,印度人是把文字寫在樹葉上,佛經寫在樹葉上,叫貝葉經,誰要有那玩意兒珍貴極了,唐三藏從印度取回來的經就是這種經,這個地兒潮就爛了,這個地兒干就碎了,不便於保存。所以印度人對自己300年前的事不了解,並不是不注重修寫歷史,而是葉子都沒了,歷史最終由傳說構成。歐洲人當時是寫在羊皮紙上,其實就是羊皮,您寫一本書,舉國吃十年羊,全國沒羊了。所以中國的造紙術的傳播對世界文化發展的貢獻是相當大的。

西漢的董仲舒和王充反映了兩漢時期兩種截然不同的哲學觀點。

董仲舒認為天和人息息相關,要用儒家思想統治天下。儒學的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儒墨道法四家,最開始得寵的是法家,結果造成了秦朝速亡,「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最起碼不能全用法家。墨家是肯定不能用,這個選舉天子制度,哪朝也贊成。那就剩道家和儒家,所以漢初70餘年實行黃老之術,推崇道家思想,清靜無為,任其自然發展。結果國家強大,經濟恢複,老百姓安居樂業,諸侯王勢力坐大,匈奴威脅。朝廷什麼都不幹,地方豪強什麼都干,這麼看來道家也不行。

於是就只剩儒家可以選擇了。儒家可以煽惑百姓,仁政,民貴君輕,但是它太強調百姓,強調民,忽視了君,所以董仲舒應運而生。他把儒家思想改造了,就是天人感應。其實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不說神神鬼鬼的東西。你要問孔子人死了之後怎樣,孔子會很不高興。未知生,焉知死,儒家思想只講究活著的時候怎麼做一個君子,聖人,活得好就不錯了,死後的事我們不討論。其實也代表了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死後的事確實不知道,你對鬼神只要「敬而遠之」就行了,要有崇敬之心,祭祖上墳什麼的要去,然後離他遠點,別老念在心頭掛在口頭。

所以董仲舒一不老實,把孔子的意思改造成天人感應,「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皇帝是代表天道,任何人都要服從,皇上一看這個思想太好了,用!而法家的思想不是這麼說的,它是說:「老師現在告訴你們,你們每個人都要認真聽課,誰不聽誰滾,因為我是老師。儒家則說,老師告訴你們,一定要聽,因為我講的高考特有用,你們准能考上一流大學。一個說的是法家思想:我是老師,所以你得聽我的,不聽滾;第二個是儒家思想:你要聽我的,因為我為你們好。

對百姓也是這樣。法家是,要尊重天子聽皇帝的話,不聽把你腳剁了,人跑越南去了,你怎麼剁啊。儒家說,你要尊重他,他是天子,他代天行生生之道,要是不聽他的,必遭天譴,一個雷給你劈了,跑南極也劈。這樣一來,你得服從天子吧,皇上如果失德,蒼天就會示警:乾旱、山崩、地震。蒼天示警了,皇上就知道自己做壞事了,於是齋戒沐浴,下罪己詔,把自己臭罵一頓。老百姓覺得這個皇上不怎麼,你就禱告吧,老天爺,你兒子太壞了,你趕緊把你兒子收走吧。50年後皇上駕崩,當然你能熬上50年的話,你的禱告就算應驗了。所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很牛,跟焚書坑儒有一拼,但這個時侯的儒跟孔子的儒已經不一樣了,實際上變成了外儒內法。漢宣帝的時候,就曾經非常高興地說,漢家有制度,霸王道雜之。霸道就是法家,王道就是儒家,這已經不是孔子所提倡的那種思想了,朝廷不管那個,只強調要為鞏固統治,為政權服務就行。

跟董仲舒的思想不一樣的是王充,王充的思想體現在《論衡》一書。他認為萬物由元氣構成,元氣是物質,物質構成論,當然是唯物的了。他反對天人感應,反對有鬼論,反對厚葬。「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老天的運行是有自己的規律的,該冬天就冬天,該夏天就夏天,跟堯賢桀戾也沒關係,不是說堯在位就天天風調雨順,桀在位就天天地震,它有自己的自然規律。

他從反對有鬼論出發,反對厚葬。

中國的古墓,十墓九空,所有重大的考古發現都屬於搶救性挖掘。為什麼十墓九空,因為中國的盜墓事業欣欣向榮,幾乎可說是中國最古老的事業了。行業如此發達的原因就是厚葬,中國人視死如生,把死人當活人對待,墓穴里微波爐熱水器全都放進去,當然有人刨。埃及法老王弄那麼大個金字塔,當然也有人刨,指不定能刨出幾百個微波爐。

歐洲人的墓就沒人刨,歐洲中世紀的國王葬在教堂裡面,一個石頭棺材,一身衣服,一把寶劍,刨他幹嗎?現在就更加簡單,用膝蓋想都知道,挖開之後是一本聖經,這個家家都有,然後一套西裝,你敢穿嗎,你知道他怎麼死的?所以那邊沒人盜墓。

反觀中國,前些年那個老山漢墓開挖,中央電視台現場直播,是重大考古發現,想著應該有金縷玉衣、黃腸題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