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八千字頂袁騰飛的十大理由

這是一個網路的時代,網路名人是這個時代的標籤。網路的出現,以其無所不在的觸角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傳播渠道多樣化,信息鋪天蓋地的今天,某個人,某些人成為幾乎所有中國人集體記憶的歷史已經一去不返。這是平民狂歡的時代,信息飛速更新,草根迅速崛起,網路名人層出不窮,一片星光燦爛,處處繁花似錦。

歷史老師袁騰飛因為學生不經意將授課視頻上傳,一夜成名,點擊率上千萬,並由此迅速走紅,登上百家講壇,隨後出書、錄製節目,一時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經由網路,袁老師由三尺講堂走向大眾,成為名人。名人煩惱多,從央視推出百家講壇起,文化傳播者,無一例外都會遭遇各式責難。于丹遭遇十博士聯名抵制,易中天早就被界定為學術超男,閻崇年簽售會現場公然有人上前扇其耳光。號稱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當代,在文化領域以如此方式待人多少有些野蠻。文人相輕,文化名人的命運似乎註定如此,袁騰飛自然也逃不過這般宿命。儘管如此,這並不妨礙我對於一個由普通歷史老師躥紅的名人袁騰飛的喜愛。

接下來我就細說我個人頂袁騰飛的十大理由。在說十大理由之前,我有必要專門先就最近有關袁騰飛的「抄襲門」講一講。

莫須有的「抄襲門」之冤

目前袁老師在百家講壇熱播的節目《兩宋風雲》被指責抄襲網路小說——《柔福帝姬》,深陷抄襲門。

對此,袁老師作出正面回應,絕無抄襲一事。網上有知情人士表示:只要了解袁騰飛的閱讀習慣,種種指責,不攻自破。袁平時很少上網,通過傳統途徑閱讀書籍,更不可能去看網路小說《柔福帝姬》。

撇開袁老師的閱讀習慣不談,就抄襲本身而言,據我所知,我國法律對於抄襲行為並無明確的界定,也不見任何司法解釋。抄襲屬於侵權行為,在實踐中較難認定。界定之難,在於需要將抄襲與合理使用或巧合加以區別。就袁老師的「抄襲門」而言,竊以為不該是兩耳只聞叫罵聲。

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指出,在判定合理使用與是否構成抄襲行為時,應從兩個方面加於區分:

1. 目的不同。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沒有商業性目的,應視為合理使用。

2. 使用原創作品的量的不同。合理使用在許多國家的版權法里都規定了對文學作品的引用量,不超過原創作品的十分之一也視為合理使用。

巧合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作者各自獨立地創作出相同的或類似的作品,都受著作權法的保護。

直接看網上正火的袁騰飛《兩宋風雲》與《柔福帝姬》原文:

建炎三年揚州事變,他匆匆乘馬逃出,分明已離開行宮,卻又冒險半道折回,為的就是去取這原本未帶走的桃木匣子。

………………..

木匣中,有邢皇后的金環。

—— 《柔福帝姬》第十三章 第3節「傷春」

趙構的原配夫人是邢氏,據說趙構與邢氏兩人的感情很好。小兩口結婚不到一年,趙構就要出使金營。分別時,邢氏把自己的耳環摘下來送給趙構,說以後你見此環如見妾身。這個耳環趙構一直留著,保存在一個小金盒裡。後來,他從揚州出逃的時候,連祖宗的神主牌位都扔了,還不忘抱著這個小金盒跑,可見趙構這個人還是很重感情的。

——《兩宋風雲》

前者小說虛構的情節趙構去取邢氏送贈的定情之物裝在桃木匣子里的耳環,後者為了說明趙構很重感情,從揚州出逃之際仍不忘記裝耳環的小金盒,趙構抱著小金盒逃走不過是人之常情,何來抄襲?

他默默走過去一把把母親攙扶起來,輕聲對她道:「母親,是我自己請行的,與父皇無關,我們不要打擾父皇了,回去罷。」韋氏凄然道:「太上有三十一個兒子,臣妾卻只有九哥一個,臣妾珍視他尤甚於自己的生命,若他此去不能安然歸來,臣尕不能活,再要這些虛名又有何益?太上若能勸官家收回成命,即便是把臣妾廢為庶人,為奴為婢,臣妾也心甘情願。」

——《柔福帝姬》

韋妃說,我只有這麼一個兒子,他要是死了的話,我也沒法活了。言外之意,陛下您有31個兒子,他對您來說只是三十一分之一,死了您也不心疼。太上皇說,這樣吧,我現在就晉封你為賢妃,你的寢宮可以安在孤家的寢宮邊上。趙構走過去,向父親行了個禮,又把母親攙扶起來,說孩兒是自願的,能為國盡忠我很高興,母親不要哭,也不要為難父親了。宋徽宗聽到這話,非常高興,尷尬的局面可算解除了。

——《兩宋風雲》

上述兩段最多算是情節雷同,抄襲恐怕談不上。若說兩段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相關學者認為,作者自由利用另一部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題、題材、觀點、思想等再進行新的創作,在法律上是允許的,不能認為是抄襲。袁騰飛本是一名老師,在他看來教師傳授知識是在相對封閉的課堂,走上百家講壇,聽課的群體擴大化,從學生走向普通大眾。就目的而言,屬於大眾文化的推廣與普及。採用說書方式,或是正史野史交替雜陳,是袁老師講述的個人風格,講述過程中,援引他人觀點,引用他人故事情節進行再創造,實在是無可厚非。文化傳播的過程不能全部是學究型,不可能要求人人說話前都去考證童貫是否有鬍子。試問,有所突破和創新並得到一批擁護與支持者,何罪之有;試問:能夠極大的引發和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猾性,在大眾中普及基礎歷史常識,何罪只有,必須置之死地而後快?所謂一切交給時間,至於「抄襲門」事件最終走向何處,對於袁老師而言,大概不會造成太大的困擾。

袁騰飛的抄襲一說,我懷疑很多人根本就不看袁騰飛的書,基本上就是自己看到一些帖子和新聞之後,就上來發表自己的「憤怒」和「精力」,所以,我勸某些網友或者有些記者朋友,一定要仔細看看書之後再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真正意義上的觀點交鋒是才是有價值的。否則,只能被炒作者利用,網友也就罷了,但是作為「把關人」的記者朋友,你一定要真正做到鑒別好壞,為讀者推廣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否則真是對不起自己的職業。袁騰飛的文字和言論,肯定有他問題的地方,誰又能說自己說的每一句都是對的呢?但是有問題,就看你怎麼找,找到什麼了。

另外,那些個照樣不看書的也上來胡言亂語的「磚家」就不說算了,捫心自問,你們什麼時候促進過社會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真是多你一塊少你一塊都無所謂了。自己回去好好砌自己的磚吧。懶得說你們。

OK,有關這個抄襲說多了點,下面一一細細道出鄙人頂袁騰飛的十大理由。

第一條:理想主義與知識分子情懷

袁騰飛曾經多次坦言,自己最鍾情的朝代是宋朝。在袁騰飛眼中,宋朝是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裡知識分子地位最高的時代。到這裡,我多少會覺得有些心酸。袁老師身上多少有些文人的理想主義氣質,有知識分子的渴望有為的情懷。那些現實中無法實現的理想與情懷只能從歷史中找尋。袁老師百家講壇的節目從宋朝開始講起,可能這個朝代有令袁sir在前年之後與之神會,心馳神往,這裡也許有太多他個人的寄託。

自開祖以來一直就保持著尊重文人的舉動,不允許利用語言侮辱文人,以上朝為例,唐朝宰相要向皇帝跪下磕頭,宋朝皇帝和宰相一起坐著討論問題。在寬容環境中的宋朝,宋朝文化的燦爛也可謂達到了歷史的頂峰。不僅如此,這個時代造就了一大批有風骨的文人。能文能武,有節有義,弱宋時期的知識分子多能與朝廷風雨同舟,榮辱與共。

不用贅言,宋士文天祥,身陷土牢,拒不招降,大節不改。明知不可而為之的氣節與操守著實讓人欽佩。南宋末年,掃平歐亞大陸的蒙古軍,在滅掉金與西夏,降服吐蕃、大理之後,包抄了疆土狹小的南宋。勝負早成定數,即使這樣,南宋獨自抗擊了蒙古軍隊幾十年。最後丞相陸秀夫無力抵抗,背著8歲的小皇帝蹈海自殺,文士尚且如此,堪稱悲壯。

我們身處的時代是多元的時代,盛世的中國可能更需要的是包容與胸襟,需要更多的創新,聽到更多的聲音。對待袁騰飛或者此類名人,可能需要更多的寬容與鼓勵。以上簡單列出喜歡袁騰飛的十大理由,在我個人看來,袁騰飛對待歷史的態度是嚴肅的,其課堂上脫口而出的歷史數據,紮實的教學功底令學生折服,而其貫穿在歷史教學中的獨立精神與先進史觀讓人深省。當然,袁騰飛最招人喜歡之處,莫過於他確實是個真誠而直接,平實而性情,不乏理想與情懷的生命個體。

第二條:真誠

袁騰飛最大的特點在真誠。有人拿出「起碼的道德自律和學術真誠」的標準指責袁老師。道德要求一般是遞進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視學術自律與真誠為基本的道德要求,那麼對於大部分比這個水準低的道德律,他們都會遵守。無法想像一個平時就不護細行的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