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住強盛大國的命門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經濟蕭條,當然也波及到了中國,因為中國的出口受到了影響。然而,中國的情況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大為不同,很多邊界條件都是相反的,而這些邊界條件使得中國處於一個相對有利的位置。對於這樣一個有利位置認識不清,則可能使我們自己放棄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我完全清楚,說出這樣一個事實,會招致一些愚昧之徒的大罵,但我如果因此而不敢說,國人因此而對這樣一個機遇毫無認識,則實在是太可惜了。我知道,以中國目前從上到下都崇洋媚外,從上到下都被西方人嚇破了膽的狀況,中國不可能很好地抓住這次機遇,但多少給他們吹一點風,或許還是有所助益。

憑什麼你美國人不降低生活標準

在這次經濟蕭條中,西方國家紛紛出台救市措施。縱觀所有這些救市措施,都沒有超出羅斯福新政的思路,而其邊界條件卻與羅斯福時期完全相反,因此不可能奏效。為什麼說現在它們的邊界條件與羅斯福時期都是相反的呢?首先,羅斯福時期的美國,生產能力極強,那時的美國是真正的有錢不會花;其次,那時的美國是全世界的債主,全世界都欠它錢。好了,從羅斯福時代的美國的這些邊界條件,我們就可以看出今天的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與之有多麼的不同。在分析這一次的經濟蕭條時,我們時時刻刻都不應該忘記它的觸發點是美國的次貸危機,而次貸危機絕對不是美國人有錢不會花,而是把錢花冒了,美國欠了外國人巨額債務。所以,今天美國的情況根本不是所謂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有效需求超出了它自己的生產能力,超出了它自己的供給能力。

原本,假設不存在結構剛性問題,美國的金融危機、金融機構惜貸等,是調節其有效需求過高的市場槓桿,將其有效需求降下來,使其靠攏美國的實際生產能力。問題在於有效需求和生產能力都是存在著結構剛性的,減下來的有效需求不可能都集中在進口的產品和勞務上面,它一定會傷害到對於美國自己的產品和勞務的需求,使得美國原本就不足的生產進一步減少,帶來嚴重的失業問題。所以,政府要出台救市計畫,力圖恢複對於美國自己的產品和勞務的需求。然而,結構剛性在這裡還是要起作用,黃紀蘇在《火燒樓垮,又到了想像未來的時候》一文中所引用的著名國際金融、投資專家麥加華(MarcFaber)的調侃,非常形象地說明了這一結構剛性問題:美國人消費,最終獲利的竟然不是美國,因為美國的生產確實在走下坡路了。

簡而言之,美國政府如果想恢複對於美國產品和勞務的有效需求,就必須同時也擴大對進口的需求,而這會進一步擴大美國的對外債務,使得原來引發經濟蕭條的把錢花冒了的問題進一步惡化。當然有些人認為這是無所謂的,其中有很多相信美國無所不能的中國人,也有一部分美國人。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說:美國政府不用怕赤字,因為赤字是美國自己欠自己的錢。我不知道他這裡是否隱含了這樣一個意思:美國欠外債都是美元,是印票子就能解決的事情,所以不用擔心;或者意思是乾脆就是不還別人也拿他沒辦法。我倒是看到多數美國網民不同意這個意見,認為欠了別人錢就是欠了別人錢,不能花言巧語說是欠了自己錢。在這裡我們姑且不做道德評判,僅從利益出發,美國怎麼可以指望外國,比如中國,傻到永遠為它把錢花冒了買單呢?如果有一天中國拒絕買單了,就算原來欠的債它可以全賴掉,只要這個需要外國人永遠輸血的結構沒有改變,美國賴賬以後又怎麼辦呢?看來,美國和中國一樣,樸實的老百姓永遠比高深的經濟學家更誠實,也更正確。

那麼,羅斯福新政式的救市措施不符合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如英國等今天的實際狀況,又應該採取什麼措施呢?我認為這個問題幾乎是無解的,因為正如我們在操持家計時體會到的那樣,有錢不會花的問題永遠是好解決的,而把錢花冒了的問題是非常不好解決的。當然,我們也可以說這個問題有解,那就是美國人降低生活水平,把消費和工資都降下去,這樣就可以降低美國自己的產品價格,調整產業結構,使得中國及其他一些國家的產品失去競爭力,從而使降下去的有效需求集中到進口產品和勞務上面。其實,美國政府官員一個勁地吵吵要中國提高人民幣對美元的比價,也是這個意思。然而,問題並不全出在中國政府不肯調高人民幣的匯率。首先,美國人能夠承受生活水平大幅降低嗎?要知道,他們今天生活的高水平,其中的一部分就來自於中國賣給他們的便宜貨,來自於中國借給他們的錢——他們卻還在那裡對中國罵罵咧咧。如果承受不了,則美國的問題還是解決不了,直到有一天,不管你承受得了還是承受不了,事情就這樣了。要是這樣的解決方案不算解,這個問題就是無解的。

簡而言之,今天西方的經濟蕭條,從緊急程度來說,比上個世紀30年代那次要輕些。但是,當時的經濟危機之所以來勢那麼兇猛,是由於當時的人們對於經濟規律了解得太少了,其實當時的情況要比現在好得多,今天的困境則很難找到有效的解決措施。所以,它病勢雖緩,卻會延續更長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相對經濟地位及相對生活水平都會持續緩慢下降,除非出現天崩地坼的情況,如戰爭等。

並非絕對的雙贏:過高估計對手也是取敗之道

我們只要一說西方也存在著問題,無論我們再實事求是,再保守,都會有一群「奴青」或認識不清的人跳上來認為你是「義和團」,你「無知」,這已成為中國從上到下各類人等判斷局勢的最大誤區。

我對於當前經濟形勢的這種分析,肯定會招來很多認為西方特別是美國無所不能的中國右派甚至左派的謾罵。舉個例子吧,我曾經在自己的博客上貼了一幅由美國摩根大通銀行製作的世界各主要銀行市值縮水圖。我的本意是給博友們提供一點信息,因為這幅圖製作得很形象。我也未加任何評論。但就有那種我稱之為「奴青」的人躥上來了,就是要想方設法找出中國的不足,為西方主子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具體的說法我在這裡就不引用了。而又有某些登堂入室的精英,竟然也跟網上的「奴青」附和。看上去,他們使用的說詞非常符合中國的「滿招損,謙受益」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等傳統價值觀,似乎應該是一點錯都沒有了。其實,問題是嚴重的,並且是明顯的:過低估計競爭對手,過高估計自己,固然是取敗之道;但過高估計競爭對手,過低估計自己,也會使自己垂手喪失最為寶貴的取勝機遇而最終歸於失敗。只有真正的、實事求是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反觀中國,與西方的情況正好相反:中國是真正的生產能力過剩,同時,中國現在也是全世界的債主。簡單的說,中國現在的邊界條件與80年前的美國恰恰是類似的。所以,對於中國因受出口市場不振影響而產生的經濟蕭條,使用羅斯福新政式的措施是完全可以的。中國現在所面臨的問題與當時的美國一樣,是個有錢不會花的問題,正如前面所述,這其實是個相對容易解決的問題。

目前中國沿海地區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受到衝擊較大,據說2009年春節之後,未找到工作的民工達兩千萬之多,是原來估計的兩倍。這個情況可能又會被有些人用來說明中國的情況實際上還不如西方國家,中國的狀況有多麼可怕,等等。其實,這個狀況絕對不是不可以解決的。中國完全可以上更多的基建項目,同時改善社會福利以刺激內需等羅斯福新政常用的手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沿海出口產業剩餘下來的民工,很多人原本也不是技術工種,轉行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沒有什麼不適合。實際上,我們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填補中國的基礎設施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當我們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時,我們甚至會發覺,現在的條件比世界經濟蕭條之前還要好一些。比如說,我們發現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直上漲的原材料,現在突然便宜了下來。

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與80年前的美國唯一不同的一個地方,就是那時的美國沒有遭遇比它科技水平更高的國家的技術壁壘,甚至德國人自己犯糊塗還把一流的科技人才趕到了美國去。而中國在這方面所遭受的封鎖是十分慘痛的:西方國家一方面要求中國拿出錢來拯救他們,另一方面卻堅決不肯向中國轉移核心技術,這反映了他們對於中國的刻骨敵視。但既然現在中國有那麼多的外匯存底,西方國家又陷入如此深刻的經濟蕭條之中,完全不轉移恐怕也由不得他們。

關於目前經濟狀況的另一個需要破除的神話,就是今天的中國與西方在經濟上有著割不斷的聯繫,西方經濟不好了,中國經濟也好不了,所以,中國一定要拿出自己的血汗錢來幫助西方人維持他們窮奢極欲的生活。這一點,那個發明了「中美國」一詞的哈佛大學教授弗格森都明白了。他最近去了一趟重慶,就認為「中美國」終結了。為什麼他去了重慶一趟就明白了呢?因為他看到了重慶超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