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不是紙老虎,是「老黃瓜刷綠漆」

沒有「大目標」的理想教育是混不下去的

2008年秋天我到哈爾濱工程大學去,晚上9點哈爾濱的大街上就沒幾個人了,冷清得不行,但是那裡的科研人員接北京的科研項目,其實按照北京的報酬標準來比,錢確實不多,但他們還覺得挺滿足、挺開心的。我到他們的一些重點實驗室去看了看,確實有些項目做得很不錯、項目負責人都很年輕,真是敢想敢幹。其實在市場化的今天,東北是最落伍的。我到哈爾濱最繁華的中央大道去看,那邊正在興建幾個大的商業城,我問當地的人是哪兒來的投資者,他們說都是大連的。其實東北的富人大部分集中在大連了,而哈爾濱這座重工業城市,曾經那麼牛的地方,好像在經濟大潮中落伍了,現在怎麼辦啊?好在還有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這樣的學校。這些學校不就是當年準備打仗逼著建起來的嗎?朝鮮戰爭一結束,蘇聯給了我們156個項目,大部分是軍工方面的,東北就火了。後來1964年跟蘇聯鬧掰了,又玩了「大三線」,以四川為中心建立了一大堆軍工企業。這些軍工產業,後來很多人認為是資源浪費,沒有收益。但是他們怎麼不想想,如果沒有當初這些產業的步兵武器通過成昆鐵路源源不斷地運往越南北方,把美國幾十萬軍隊牽制在那裡,哪有後來中美緩和的機會呢?記得1995年,宋宜昌在《戰略與管理》雜誌社就講了這樣的話:一條鐵路拖垮了兩個超級大國。說這話時,林毅夫好像也在場,他那時正在搞「比較優勢」,認為中國應該利用廉價的勞動力和市場資源從加工貿易重新做起。我覺得當時他沒有聽懂宋宜昌講的戰略產業的收益問題,這是一個人內心的格局問題,一個有沒有「大目標」的問題。記得王小東當年也問過林毅夫,搞「比較優勢」的經濟模式有沒有考慮國家安全的問題,當時林毅夫並沒有正面回答。

我們應該感謝歷史,應該為還有哈爾濱工程大學這樣的民族傳奇而欣慰。今天這些工業是中國最關鍵時刻可以拚命用的。在這一點上,我們還要感謝幾個人,包括李登輝和陳水扁,沒有他們鬧「台獨」,中國這些老底子沒準兒真的就被人家給粉碎了。後來美國為什麼壓陳水扁,在兩岸問題上玩起了緩和,不就是用台灣問題測試了一下中國的民意嗎?

我在2008年台灣大選前去了趟福建前線,到那裡看了還真有些擔心,但同時讓我感到欣慰的是,那裡的軍人精神狀態還可以。因為畢竟受市場經濟的浸染很少。有些部隊駐在山溝里,雖然指戰員們說起經濟生活都是要發牢騷,但是談到打仗還是挺興奮的。其實他們內心很清楚,只有打仗後人們才會重視他們的社會地位。但是時間不能太長了,太長了耗下去人心散了,人才也會慢慢流失了。

其實這一點讓很多愛國的年輕人很著急,有些人在網上罵軍方有人腐敗,其實反過來想想,他們的不高興也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不高興。

也許一個國家的「大目標」正是在一種「戰爭危機」中逐漸形成的,直白地說,是給逼出來的。雖然有一些人現在跟著西方叫嚷「中國威脅論」,我們自己也稱是「和平崛起」等等,但是至少怎麼避免戰爭、遏制戰爭也是一個不能被忽視的因素。無數的事實已經證明,西方几百年來形成的「持劍經商」的傳家寶是不會丟棄的,你想靠自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感化人家放下手中的劍,跟你溫和地做買賣,這可能嗎?這其實是機會主義!

媒體曝光的2006年上海交大漢芯穿幫,咱們某型武裝直升機穿幫,都是我們想幹事的時候發生的。其實包括毒牛奶也是同樣的問題,毒牛奶這個事情,如果往深了追,是不是當初有人一廂情願規定我們的牛奶標準應該按照歐盟的標準來制定呢?按照那個標準,我們有歐盟那麼好的、含蛋白高的牧草嗎?標準高,沒有原料,只好造假。當初多少媒體在鼓吹「與國際接軌」是中國崛起的標誌,現在三聚氰胺出來了,他們又以「社會良心」的高姿態批判。說穿了,很多事情的源頭就是機會主義,沒有想清楚中國未來到底要怎麼走,有什麼樣的大目標。晶元、直升機都一樣,你的產業是生產背心、褲衩,還想在高科技產品上要好東西,那可能嗎?

國家從2002年開始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講產業升級、自主創新,口號出來了,但是實行了20多年的「文藝腔」和機會主義之後,形勢逼迫得又沒有辦法,短期又得拿投資養活人,於是他們就七拼八湊報上去說自己創新,後來領導覺得好,領導也不知道啊,那就量產吧,一量產,底兒給兜出來了,啼笑皆非,整個就是八國聯軍的東西拼出來的。

……

這樣的事情多了,年輕人一定會慢慢像一個新接手的棋手那樣,把原來下的棋一步步地復盤,一步步地找出差錯,最後一定會發現真正的問題在於:沒有「大目標」。

這麼大一個國家,至少應該是打商戰,而打商戰一定要有軍事裝備做後盾,而軍事裝備一定要有產業做基礎。這麼簡單一個邏輯,年輕人難道看不出來嗎?所以如果沒有「大目標」,對年輕人的所謂理想教育是混不下去的。

謹防被別人永遠打入地牢

有了「大目標」之後,你才能回過頭來一點點地審視自己的本質是什麼,找准自己在世界的相對位置。2008年8月關於喬治亞和俄羅斯衝突,我在鳳凰台做了一期《鏘鏘三人行》的節目。做節目前,竇文濤在那化妝,問咱們怎麼說,我說就說老黃瓜刷綠漆,說太專業的軍事技術沒有意義。他挺好奇,問這是怎麼回事。我說:從軍事上看,俄羅斯就是老黃瓜沒刷綠漆,美國人是老黃瓜刷了綠漆,其實在本質上都是老黃瓜,半斤八兩。做完節目之後,軍科院的哥們兒立即給我發簡訊說:你宋曉軍終於把我們不敢說的話說出來了!

為什麼?因為經過冷戰之後,雖然蘇聯垮了,美國實際上也是半殘,花不起這麼多軍費玩下去了。1972年美國與蘇聯就簽署了反導協議,當時西方經過上世紀60年代經濟高增長的繁榮後,終於出現了經濟衰退。就是你夯錢,我夯錢,最終兩家都夯不動了。結果兩個爭霸的大佬坐在一起談,談出這麼一個反導條約,就是雙方只能在首都附近建立兩個彈道導彈防禦系統。那時咱們中國與美蘇兩家都鬧掰了,於是1964年毛澤東決定自己搞,叫「640工程」。後來到了1978年,「640工程」下馬了,現在很多年輕的軍事迷談到「640工程」時還覺得十分惋惜。雖然他們不知道當時國家確實有困難,但是他們能感知到當年中國有「大目標」時那種勁頭。反過來說,就是現在我們倒顯得軟得過了頭,缺少了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魄。

2001年底小布希撕毀了反導條約,玩起了全球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儘管這個系統大部分是用「架上的商品」,就是晶元技術——利用柯林頓時代吹起來的IT技術。但是俄羅斯畢竟當過大國,有過大目標,普京馬上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很嚴重,這是將俄羅斯民族永遠打入地牢的一招。換句話說,一旦美國搞了「反導」,將大大限制俄羅斯最後一塊王牌——核武器。於是俄羅斯想盡一切辦法,不惜拿喬治亞開刀也要遏制「反導」這個東西。

美國人在越戰時打得不太行,幾十萬人和大量金錢陷在那裡了。那時美國人比誰都需要「緩和」,尼克松沒辦法,只好到中國給周恩來拎大衣來了。他們發現中蘇1969年衝突得很厲害,意識到拉中國對付蘇聯一定管用,因為蘇聯那個時候處於上升期。其實,你看看大英帝國的崛起和衰落過程,這種技巧是經常用的,1972年那次可以說是美國得到了英國「真經」後的一次實踐。本來如果蘇聯1979年不幹阿富汗,慢慢發展下去,美國人不至於把越戰的盤子翻得那麼快。後來美國人拉了中國,蘇聯陷在阿富汗徹底垮了。經過這幾輪折騰之後,冷戰之後的美國又忍不住了,打伊拉克,肢解南斯拉夫,最後陷在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所以說美國和俄羅斯在國力上都是老黃瓜了。從軍事上看,美國只能採用一種刷綠漆的辦法,這種綠漆就是過分地誇大信息戰,處處都是信息戰,其實就是柯林頓時代的IT技術的延伸,這與經濟上IT泡沫有關,明明是泡沫,可美國在軍事上一個勁兒地鼓吹,其真實目的就是要得到一個戰略上的緩衝。他們搞這個一是掩蓋自己老黃瓜的面孔,二是誘導像我們這種工業化還沒有完成的國家跟著跑。

最有意思的是,一位中將,有一次開會坐在我旁邊,他說,他看到過那麼多國家的軍事演習,只有中國軍事演習指揮所裡面的大屏幕是最高級的,還搞什麼戰地網吧,這些東西也充斥在軍旅電視劇里,機械化沒搞完就完全是信息戰,有些過頭了。我聽了特別有感觸,人家畢竟是抗美援朝當過連長的人,看出來道道兒了。

俄羅斯最清楚美國是老黃瓜刷綠漆,因為他們倆一直是對手,俄羅斯的態度就這樣:你是老黃瓜我清楚,你刷點綠漆,在我家門口你也不敢夯,遠了咱們找一個居中的地方我可能練不過你,因為你比我多一層綠漆,但是近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