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戰爭殘酷幾人知(蘇德對決,蘇聯贏得戰爭主動權) 08.滾滾紅流向西去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北部的諾曼底登陸,成功開闢了第二戰場,使德軍陷入兩面夾擊的困境。為配合盟軍的登陸戰役,蘇軍發動了強大的夏季攻勢。

1944年6月到8月,蘇軍在北冰洋芬蘭灣對芬蘭軍隊實施突擊。投入此戰的蘇軍,不僅兵力比芬蘭軍隊多了1倍,火炮坦克多了5倍,航空兵多了2倍,並有波羅的海艦隊支援,而且軍隊的素質已經在戰爭中提高了很多,戰鬥力遠遠超過1939年蘇芬戰爭時的蘇軍,因此進攻十分順利。8月25日,芬蘭政府要求與蘇聯和談。到9月15日,蘇芬停止軍事行動,19日簽訂停戰協定,芬蘭宣布退出戰爭。這次突擊被稱為「第四次突擊」。

1944年6月23日至7月底,蘇軍發動了「第五次突擊」,也就是著名的白俄羅斯戰役。收復白俄羅斯,對蘇軍的意義很大,可以迅速進入波蘭,攻佔東普魯士等德國本土。德軍企圖不惜一切代價固守白俄羅斯,配置了120萬人,火炮、迫擊炮近1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約1000輛,飛機1400多架。但此時的蘇軍更加強大,在白俄羅斯戰役中投入了約250萬兵力、6000輛坦克、5000架飛機,在白俄羅斯大地與德軍進行了1個月的血戰。最終,德國中央集團軍群被擊潰。

7月3日,蘇軍收復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7月13日,收復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7月23日,佔領波蘭重要城市盧布林。7月27日,蘇軍逼近里加灣海岸。同一天,蘇軍進抵波蘭的比亞維斯托克城,控制了通往華沙的交通要道。8月1日,蘇軍已經逼近德國本土的東普魯士。

白俄羅斯戰役中,蘇軍向西推進了500~600公里,遠遠隔開了德軍南北兩個集團軍群,開闢了進軍柏林的戰略通道。

為了配合白俄羅斯戰役,7月13日至8月底,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發起「第六次突擊」。到8月底,蘇軍不僅收復了西烏克蘭,而且攻入了捷克斯洛伐克境內。

在蘇軍如火如荼的攻勢面前,德軍將領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但他們仍在拼盡全力維持,哪怕知道無法翻盤,也要戰鬥到底。二戰期間,德軍湧現出了一批出色的戰術家。除了隆美爾、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三大名將之外,莫德爾元帥算得上是出類拔萃的一位。與三大名將顯著不同的是,莫德爾是堅持到最後的一位。

莫德爾生於1891年,是那種天生就屬於戰場的人,一生都在為戰爭服務,戰場是他縱橫馳騁的舞台。1938年,莫德爾晉陞為少將。從1939年參加波蘭戰役開始,整個二戰,他都沒有缺席。曼施坦因稱他是群人中的強者,形容他為「鯉魚池中的梭魚」。

莫德爾在19位納粹德國陸軍元帥中,最注重儀容儀錶。在閱兵時,他喜歡站在敞篷賓士轎車上,將腳上擦得鋥亮的長筒馬靴,踩在前椅背上,再行舉手禮,一副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的姿態,令人印象深刻。

1941年6月,莫德爾指揮第二裝甲集團軍第三裝甲師,參加蘇德戰爭,表現出一往無前的非凡氣概。在基輔會戰中,他的第三裝甲師作為基輔城的破門部隊,出色完成了任務,得到了希特勒的信任與賞識。很快,莫德爾被晉陞為裝甲兵上將,擔任第四十一裝甲軍軍長。

1942年1月,莫德爾出任第九集團軍司令。此時,主攻莫斯科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遭遇蘇軍優勢兵力的頑強抵抗,蘇軍還對德軍實施穿插和包圍,切斷了德軍的後勤補給線。德軍的指揮系統也被打亂,各部隊之間失去聯絡,情況十分危急。莫德爾抵達集團軍司令部時,看到的是一張張沮喪絕望的臉。作戰參謀布勞洛克向新任司令官簡要介紹了情況,莫德爾立刻在地圖上指指點點,打算從這裡切斷蘇軍補給線,從那裡對蘇軍側翼進行反擊。布勞洛克目瞪口呆,問道:「您為這次反擊帶來多少部隊?」莫德爾哈哈大笑:「就我一個人。」這成為二戰史上非常有名的故事。

面對不利局勢,莫德爾依然保持著鎮定和沉著,頭腦冷靜地分析了形勢,向希特勒請求增調一個裝甲軍歸自己指揮。

為此,他於1月20日抵達德軍最高統帥部,並與希特勒發生了激烈爭論。希特勒固執己見,毫不讓步,莫德爾則大膽地問:「我的元首,是你在指揮第九集團軍呢,還是我在指揮?」希特勒驚詫地抬起頭,隨即語氣強硬地說:「我命令你把裝甲軍使用在格扎茨克!」莫德爾仍不服從,並堅決反對希特勒干涉他的指揮權。莫德爾說,他對前線戰況了如指掌,而最高統帥部的人只能按地圖進行判斷。希特勒最終讓步了,但他強調,莫德爾必須對由此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負責。

有了一個裝甲軍的增援,莫德爾向蘇軍防線的最薄弱地區展開反攻,從而擊退了蘇軍的猛烈攻勢,穩住了己方的陣線。因此,莫德爾被譽為「轉危為安的人物」。

1943年7月,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受挫,反遭蘇軍的強大反攻,再次陷入困境。莫德爾於10月初暫時遏止蘇軍的攻擊,被希特勒譽為「東線的救星」。

1944年3月1日,莫德爾出任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同時仍保留參與指揮北方集團軍群的權力,並被希特勒晉陞為陸軍元帥。這位以作戰狠辣著稱的元帥,在新的作戰區域實施了「焦土」政策,以阻止蘇軍的進攻。

持續到7月,莫德爾都在拚命阻止蘇軍推進,取得了一定成效。為了表彰莫德爾成功的防守,希特勒授予他鑽石雙劍橡葉騎士十字勳章。

但戰爭進行到這一步,這枚勳章除了能使莫德爾繼續賣命之外,毫無作用。1944年8月,莫德爾發現與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對峙的蘇軍集中了主要力量,準備發起進攻。為保存實力,莫德爾於10日前,將德軍逐次退到華沙東北一線以及納雷夫河。

令莫德爾措手不及的是,8月1日,就在蘇軍似乎勢不可擋地向波蘭首都華沙推進時,華沙起義爆發了。很快,華沙城內德國大部分軍事和非軍事機關同外界的聯繫被切斷,各火車站被起義者佔領,城裡各條大街都被起義者封鎖。德軍只守住了維斯瓦河的幾座大橋。假如蘇軍一鼓作氣衝擊橋頭堡,在城裡的德軍便會絕望。可是已經在行進途中的蘇軍卻突然放棄了攻佔華沙的企圖。這為德國人「贏得」了時間,莫德爾命令集中在華沙周圍的大批德軍協助衛戍部隊對起義者進行了極為殘酷的鎮壓。

莫德爾本人則於8月16日被調離東線,被任命為西線德軍總司令,前往西線「救火」。但等待他的決不會是什麼好運氣。

1945年4月21日,在西線慘敗的莫德爾元帥,帶著3名軍官和幾個士兵躲過美軍縱隊,逃到杜伊斯堡附近的密林中。他告知隨從人員,他要自殺,並讓他們將屍體埋在一棵選定的松樹下。身邊的人竭力勸阻,莫德爾堅持不聽,他絕望地說:「我從未想到自己會如此絕望,我只效忠於德國……」他還說:「一位陸軍元帥,不能成為一名俘虜,這樣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他忘了鮑盧斯已經投降的事,隨即開槍自殺。

戰場上,有贏就有輸,有得就有失。德軍戰敗之日,莫德爾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莫德爾元帥在調離東線前,下令鎮壓的那座城市——華沙,這個時候已經淪陷了近五年,波蘭也被蘇德分割,已經不存在了。

整個二戰當中,波蘭可以說是承受了最深重的民族苦難,在各國平民死亡人數當中,波蘭是排到前列的。但是不屈的波蘭人民組織了一個地下政府,這個地下政府不僅領導了一個堅強團隊——被絕大多數的人民支持的抵抗運動組織,而且還有法院,還能夠發行公債,甚至有一個初步的教育制度。這個地下政府還跟在倫敦的流亡政府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而且仍然行之有效地領導著這個國家。隨著戰局的進展,解放的曙光已然露出,所以波蘭地下政府就準備起義,配合盟軍解放波蘭。當時在倫敦的流亡政府授權波蘭地下領導人適時舉行總起義,防止德軍在波蘭境內特別是在首都華沙死守作戰。而且長期以來,蘇聯的電台也一直敦促波蘭人發動總起義,並且承諾提供軍事援助。

7月29日,蘇聯莫斯科電台播放呼籲,要求華沙地下組織舉行起義,加速解放進程。8月1日,華沙起義爆發了。起義者從下午5點開始進攻德軍,很快,全城百萬居民都捲入了戰鬥,3天內控制了大部分地區。但在兵力和武器裝備上佔有壓倒性優勢的德軍反撲鎮壓下,起義軍明顯不敵。於是,起義者請求近在咫尺的蘇軍支援。然而,一直呼籲波蘭人發動總起義的蘇聯電台沉默了,不僅先前承諾的軍事援助沒有兌現,蘇軍還停止了對華沙周圍的德軍的進攻。

得知華沙起義的消息後,丘吉爾和羅斯福一再致電斯大林,籲請蘇軍支援起義,但都沒有得到答覆。無奈之下,盟軍只好從空中航線向華沙起義軍空投軍火和食品。執行任務的英美飛機空投物資後,需要就近在蘇聯領土著陸加油,沒想到就連這個要求,也被斯大林斷然拒絕。斯大林在給丘吉爾和羅斯福的回電中,乾脆把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