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旌旗高揚欲稱霸(德軍的閃擊戰) 10.「小弟」投靠了別人

法國的投降,標誌著納粹德國吞併歐洲的步伐,邁出了重要而堅實的一步。按照《我的奮鬥》中的既定方針,納粹千年帝國的夢想,應該建立在東方。所以,希特勒決心即便不列顛空戰未能使英國屈服,也要準備對蘇聯開戰。不過,蘇聯國土遼闊,邊境線漫長,因此必須先征服東歐,控制巴爾幹半島,把與蘇聯接壤的國家拉過來做「兄弟」,這樣打起來才比較靠譜。於是,納粹德國瞄準了中東歐地區。

二戰爆發前,德國就已吞併奧地利、蘇台德地區,繼而拿下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開戰後,佔領了半個波蘭。東線已跟蘇聯接壤,再往南數,與蘇聯臨近的國家還有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如果把這三國拉過來,從北到南,就可以對蘇聯形成包圍之勢。有意思的是,這三個國家沒有一個是德國出兵擺平的,都是半推半就主動送上門來的。這裡既有歷史的淵源,更有那些親納粹領導人的功勞。

先說匈牙利,匈牙利原本是1867年成立的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解體,匈牙利獲得了獨立。此時的匈牙利出現了兩個政權:一個是資產階級政府,另一個是以庫恩·貝拉為首的蘇維埃。1919年3月,蘇維埃最終奪取了政權,建立了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

匈牙利國內保守勢力感覺大事不妙,於是便開始相互串通,暗地裡組織武裝對抗蘇維埃政權,協約國也決定出兵干涉。這時候出現了一個「力挽狂瀾」的人——霍爾蒂。

霍爾蒂,生於1868年,出身於貴族家庭,少年時就被家裡送進奧匈帝國的阜姆海軍學校學習,畢業後又進入義大利的海軍學校受訓,回國後進入奧匈帝國海軍服役。憑藉著先天的機敏,他在海軍中一直步步高升,相繼出任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侍從武官、隨從參謀、巡洋艦艦長、艦隊司令。

一戰爆發後,霍爾蒂率領艦隊與協約國海軍作戰,曾數次重創義大利海軍,因打破義大利對亞得里亞海的封鎖而名震一時。但陸地戰場的潰敗,使得奧匈帝國的統治開始動搖。1918年2月1日,駐守在亞得里亞海卡塔羅40艘軍艦上的6000多名奧匈水兵發動起義,他們逮捕了大批軍官,建立了士兵蘇維埃。起義波及了附近的港口,一些工人也相繼加入。

在水兵的這次起義中,他們要求帝國退出戰爭,簽訂和約,廢除君主制,成立民主政府,承認帝國內各民族人民的自決權。霍爾蒂當時拒絕參加起義,被困在軍艦上。帝國高層驚慌起來,奧匈帝國和德國的大批軍隊趕到卡塔羅對付起義。霍爾蒂瞅准機會,積极參与了對起義者的鎮壓。一個月後,他晉陞為海軍上將,出任奧匈帝國海軍司令。誰知,他已是這個帝國的末代海軍司令。帝國在1918年10月崩潰後,霍爾蒂回到家鄉隱居了起來。

蘇聯仨鄰國,都半推半就貼近了德國。

匈牙利獨立後不久,國家即陷入動蕩。霍爾蒂見有機可乘,便重新出山,參加到資產階級政府一方,出任軍事部長。他組建了一支忠於自己的武裝——國民軍,憑藉著在一戰中樹立的威望,隊伍很快便聚集到5萬多人,霍爾蒂指揮著國民軍瘋狂掃蕩蘇維埃。由於成績突出,霍爾蒂獲得了歐洲列強和匈牙利上層社會的支持。1919年11月16日,他率領國民軍開進布達佩斯。霍爾蒂進城後,首先對支持蘇維埃的人進行了血腥鎮壓,隨後幾個月,幾千人被處死,更多的人被關進監獄。

到1920年春,匈牙利共產黨勢力被打壓下去後,霍爾蒂感覺自己的身份該變化了。他突然派兵包圍了國會,迫使議員們選舉他為「攝政王」。從此,匈牙利進入了霍爾蒂統治時期。霍爾蒂的軍銜一直是海軍上將,他依然穿海軍上將服,可匈牙利是個內陸國家,沒有海軍,所以他被人稱為「沒有海軍的海軍上將」。因為匈牙利也沒國王了,他又被稱為「沒有王國的攝政王」。

霍爾蒂奪權,是在一戰後不久。協約國不可能饒了匈牙利,霍爾蒂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與協約國簽訂了《特里亞農條約》。這是《凡爾賽和約》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對作為戰敗國的匈牙利來說極為苛刻。匈牙利喪失了近2/3的國土、近一半的人口,面積由戰前的32萬多平方公里變成了9萬多平方公里;2088.6萬人口還剩下761.5萬,1000多萬匈牙利人一夜間成了外國人;還須支付巨額賠款。即便在那個盛行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叢林法則的時代,這麼瓜分領土也是很少見的。儘管霍爾蒂心有不甘,但為了取悅協約國,得到他們長期的信任和支持,他還是狠下心接受了這一屈辱條約。條約的簽訂在匈牙利國內引起了極大震動,匈牙利公共建築物上的國旗全部降半旗致哀,直到1938年。民眾的謾罵聲不絕於耳,甚至一些人想要復辟哈布斯堡王朝。霍爾蒂感到了威脅,待地位穩固後,他也想奪回一些東西。或者說,他對凡爾賽體系也是痛恨的。

在希特勒剛剛上台時,霍爾蒂就與之建立了密切關係。雖然存在一些外交投機成分,但霍爾蒂認為,這次德國的變化與魏瑪共和國的歷屆政府不同,希特勒將建立一個強勢政府。何況兩國有共同點:一戰時是盟友,戰敗後都飽受宰割,都希望擺脫凡爾賽體系的束縛。而且,密切的經濟關係也是兩國彼此靠攏的重要原因。吞併奧地利後,德、匈成為鄰居,走得更近。

1938年,德國在慕尼黑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很支持,並參與其中,事後分得了斯洛伐克南部(此後,匈牙利的公共建築物上才重新升滿了旗,而不再是升半旗)。在對待1939年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領土糾紛時,德國更是明顯偏袒匈牙利,迫使羅馬尼亞將北特蘭西瓦尼亞劃給匈牙利。

雖然在1939年初,匈牙利就加入了軸心國,但在二戰初期,匈牙利還是比較中立的。等到德軍擊敗法國後,霍爾蒂認為匈牙利應該參戰,以便在戰爭結束前多撈點好處。

有個笑話非常具有諷刺意味,說是在珍珠港事件後,德國於1941年12月11日對美國宣戰。兩天後,匈牙利根據《三國公約》也對美宣戰。美國人那會兒對匈牙利十分陌生。當時,匈牙利駐美臨時代辦到美國國務院遞交宣戰書。值班的秘書是個新手,於是發生了以下有趣的對話。

問:「誰在領導著匈牙利?」

答:「霍爾蒂海軍上將。」

問:「那你們一定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

答:「沒有,我們是內陸國。」

問:「那霍爾蒂將軍的職務是什麼?」

答:「他是攝政王。」

問:「哦,那你們的國王是誰?」

答:「我們沒有國王。」

問:「美國、英國是你們的敵人嗎?」

答:「不,我們唯一的敵人是羅馬尼亞。」

問:「羅馬尼亞?是我們的盟國嗎?」

答:「不是,是我們的盟國。」

問:「羅馬尼亞是你們的敵人,你們卻和羅馬尼亞結盟,一起向美國宣戰。我實在無法理解這事兒。」

答:「是的,你們美國人當然不會理解我們複雜而微妙的歐洲政治。」

從這裡可以看出,霍爾蒂這種見風使舵、火中取栗的想法,是多麼不自量力!與和他互捧臭腳的墨索里尼倒是如出一轍。他這樣做,最終害苦了他自己,也連累了他的國家。

此時,羅馬尼亞的統治者,是軍事法西斯獨裁者安東內斯庫元帥。此人1882年6月14日生於羅馬尼亞南部的皮特什蒂城,早年在法國學習軍事。在一戰中,作為一名中級軍官在羅馬尼亞軍隊中服役。戰爭結束後,他又跟隨羅馬尼亞軍隊鎮壓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由於安東內斯庫極端仇視蘇維埃革命,王室對他器重有加。1919年,他出任駐法國武官兼駐英國武官。1937年,他被破格提拔為總參謀長,1938年再升任國防大臣。

在此前後,他加入了羅馬尼亞的法西斯組織——鐵衛軍,徹底投入法西斯懷抱。二戰爆發後,他逐步追隨德國和義大利,充當其得力打手。

1940年9月4日,安東內斯庫在納粹德國和鐵衛軍的支持下奪取政權,自任首相。不久,他迫使國王卡羅爾二世遜位。安東內斯庫仿照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自稱「國家領袖」。羅馬尼亞雖然羨慕希特勒所取得的成就,但它在不斷的領土爭端中一直是個輸家。1940年,斯大林為了擴展所謂的東方戰線,搶佔了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那兩省(就是今天的摩爾多瓦,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安東內斯庫非常生氣,遂於當年10月,允許德軍進駐羅馬尼亞。

1940年11月,安東內斯庫代表羅馬尼亞正式加入軸心國。1941年,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安東內斯庫清洗了鐵衛軍中的異己分子,掌握軍政大權。他依照德國和義大利的獨裁體制,宣布羅馬尼亞為「軍團國家」,廢除憲法,取締政黨,在國內建立起了法西斯獨裁統治。

1940年12月4日,安東內斯庫在柏林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