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旌旗高揚欲稱霸(德軍的閃擊戰) 02.德軍「閃擊」波蘭

1939年9月1日凌晨4點45分,納粹德國三個集團軍群,160萬大軍,撲向沉睡中的波蘭。天上是2000架飛機,地上是2800輛坦克,德軍一共投入44個師,包括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和4個摩托化師。波蘭方面一共是7個集團軍、870輛坦克、407架飛機、39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2個摩托化旅,總兵力約100萬人。

單是雙方兵力對比,德國已經佔據優勢,武器裝備對比更是佔有巨大優勢。德國選擇在凌晨4點45分發動進攻,這個時間是人睡眠最沉的時候。要是12點打,人家可能還沒睡呢;7點鐘,沒準兒人家都起來遛狗了。而凌晨4點45分這個時間一般人都正在睡覺,軍隊戒備這時也最鬆懈。而且,一般人都有這種思想,我睡了敵人也應該睡覺才對。結果,波蘭遭到了突然襲擊,機場上400多架陳舊落後的飛機被炸毀,沒有一架升空迎戰。一夜間波蘭空軍就不復存在。800多輛落後的輕型坦克也不是德軍的對手,更何況這些波蘭坦克並沒有組成拳頭,而是分散地支援步兵。

波蘭人的戰術思想落後了80年。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速射步槍發明,不用打一槍裝一彈了,這就意味著騎兵唯一能幹的事就是下馬給步兵做飯。一戰時大規模的騎兵混戰就已經很少見了。但是,1920年的蘇波戰爭仍以大規模騎兵作戰為主,東歐大平原畢竟幅員遼闊,波蘭、蘇聯卡車又少,所以,波蘭這時仍保留著大量騎兵部隊,有11個騎兵旅。一般來講,騎兵旅就兩三千人,騎兵師也就五六千人。因為騎兵的輔助兵種很少,如果有大量非戰鬥人員跟著,影響行軍速度,甚至有的國家騎兵旅直接轄營。而波蘭的騎兵旅絕對是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它最精銳的波莫爾思卡騎兵旅有1.2萬人,比很多國家的步兵師人數都多,旅長恰文斯基是中將,級別那是相當高。

恰文斯基中將率領波莫爾思卡騎兵旅作為主力突圍,英勇的波蘭騎士騎著高頭大馬,舉著被陽光曬得雪亮的馬刀和長矛,高喊「上帝保佑波蘭」「祖國萬歲」,義無反顧地沖向德軍裝甲集群。一開始德國人都被弄蒙了,不明白波蘭人是勇還是二,馬刀砍坦克?德國人都忘了射擊了。當時德軍中也列編了少量騎兵,這些人看見波蘭同行,難免技癢難耐,想跟波蘭騎兵PK(對決)一下,縱馬揮刀沖向波軍,馬上就被波蘭騎兵手中的長矛戳得人仰馬翻。德國裝甲兵這才緩過神來,也不管波軍是勇還是二了,鑽進坦克開槍放炮。波蘭騎兵全軍覆沒,恰文斯基中將陣亡,死的時候,手裡還緊攥著鑲著寶石的軍刀。

德軍突破波軍防線後,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蘭腹地推進。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規模的機械化部隊大進軍。在這場大進軍中,德國裝甲兵創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實踐了他的裝甲兵理論,率領第19裝甲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它既是第4集團軍的中路,又是集團軍的攻擊前鋒。開戰後,古德里安率部迅速突破波蘭邊境防線,9月1日晚渡過布拉希河,9月3日推進至維斯瓦河一線,完成了對「波蘭走廊」地區波軍波莫瑞集團軍的合圍。

德軍閃電式的進攻使波軍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這是波蘭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領教「閃擊戰」的滋味。波軍統帥部原以為戰爭會像以往那樣緩慢地展開,德軍會先以輕騎兵進行前衛活動,然後以重騎兵進行衝擊,對德軍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的「閃擊戰」毫無準備。而波軍統帥部又對自己的軍事力量過於自信,並指望英、法的援助,因此便把部隊全都部署在德、波邊境,以為只要實施堅決的反擊,就可以取得勝利。這種毫無進退伸縮彈性的部署,使波軍在德軍高速度大縱深的推進下,不是被殲滅就是被分割包圍,成為留在德軍後面的孤軍,抵抗迅速瓦解。

希特勒到波蘭戰場視察,看到波蘭軍隊屍橫遍野的場面,就問古德里安:「這是不是我們的轟炸機乾的?」古德里安說:「不是,是我們的坦克乾的。」波蘭騎士高舉著馬刀長矛,沖向德軍坦克,勇氣過人,但就像義和團抱著一罐子尿撲向八國聯軍的機槍一樣,最後傷亡慘重。即便如此,波蘭軍隊也不像那些不戰而降的人,他們還是進行了英勇的抵抗,大量地殲滅了德軍的有生力量,比如德國的第30步兵師,幾乎全軍覆沒。但由於波軍裝備落後,特別是戰略指揮思想落後,到9月28日,華沙守軍向德軍投降。10月2日,進行抵抗的最後一個城市格丁尼亞也停止了抵抗。

在格丁尼亞,這座最後放棄抵抗的城市,波軍被德軍包圍在市區和奧克西維耶海軍基地周圍的狹小地帶,一列波蘭裝甲列車圍著外環鐵路進行支援作戰。波軍番號混亂,分屬各個部隊,總共7500多人,擁有4門105毫米炮、1門100毫米炮、15門75毫米炮、9門37毫米反坦克炮、10多門迫擊炮和140多挺機槍。儘管面臨壓倒性優勢的德軍包圍,格丁尼亞的最後戰鬥部隊——一個上岸水兵組成的排,仍堅持抵抗,直到彈盡糧絕才投降。波軍陣亡1500餘人,3500多人受傷或失蹤。德軍的損失與之相差無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