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臭味相投俱獨裁(意、日、西班牙法西斯化) 05.仨首相被暗殺

這樣一來,二戰爆發前,義大利就吞併了兩塊地盤。而德國此時正在積蓄實力,以圖「稱霸武林」。除此之外,軸心國這個團伙里還有個兄弟,就是東方的日本。

在凡爾賽體系中最失意的是德國,而對華盛頓體系非常不滿的則是日本。這兩個國家成為二戰的發起國,並非偶然。特別是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蕭條,對日本的打擊很重。20世紀2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就已跌至谷底,整個社會結構面臨解體的危險。當時日本的社會結構也是金字塔形,千百萬處在金字塔底層的人民,全在困境中掙扎。

1923年9月1日,日本經歷了一場著名的關東大地震。那場大地震幾乎使首都東京淪為一片廢墟,比1945年兩顆原子彈的殺傷力還大。地震造成很多銀行倒閉,許多人畢生的積蓄化為烏有。到1926年,失業的產業工人已達300萬。進城打工的農民返回家鄉,發現家鄉情況更糟,因為政府從朝鮮和中國台灣運來了大米,日本千百萬的農民種米無利可圖。日本當時農業生產占國民經濟的比重比較大,它在亞洲是稱王稱霸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上它的國力還不行。當時日本還有點像中國那種男耕女織的樣子,男的種植大米,女的生產生絲,生絲主要出口美國,但美國受經濟大蕭條影響,不再需要那麼多生絲。這樣,不管是城市裡的人,還是農村裡的人,都非常絕望,整個日本社會面臨爆發革命的危險。

1923年關東大地震,比1945年兩顆原子彈的破壞力還大。

面對經濟崩潰和社會動蕩,當時日本兩種社會思潮非常活躍,一種是社會主義思潮,另一種就是法西斯主義思潮。這兩派都認為要進行激烈的社會改革,分歧就在於是往左轉還是往右轉。當時右派分子,也就是法西斯分子佔有非常明顯的優勢,社會主義學說在日本沒什麼基礎,尤其沒有群眾基礎。因為,日本是以天皇為首的神道教國家,天皇既是國家元首,又是人們的教主,這種思想千百年來根深蒂固。日本的右派就說,馬克思主義跟日本的體制相抵觸,日本人無法想像沒有天皇的日子。日本歷史上那麼多幕府將軍改朝換代,殺掉舊的將軍,自己當新的將軍,但沒有一個人想著要換掉天皇。馬克思主義宣傳沒有天皇,人人平等,日本人就不知道該怎麼過日子。任何帶有共產主義氣息的東西,在日本都很難生根發芽。

給天皇做顧問的元老重臣們,日本的財閥、政客、將軍們,都支持日本向右轉。而且日本向右轉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君主專制跟法西斯專制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就等於條件是現成的。日本不需要像德國、義大利那樣,由一個來自民間的領袖,組織一個民間政黨,通過合法選舉或非法進軍,自下而上奪取政權。日本完全沒這個必要,一個現成的獨裁者擺在那兒——天皇。只要天皇一聲令下,日本全國就進入獨裁體制。但1889年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日本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天皇行政要通過內閣,所以法西斯分子就認為內閣阻撓了日本的法西斯化。

在當時日本全國向右轉的情況下,帝國議會在1925年通過了《治安維持法》,授權警察鎮壓思想危險分子,粉碎旨在顛覆國家的組織。一支被稱為特高的獨立力量獲得了授權,這就是日本的特別高等警察,有點像德國的蓋世太保。特高對日本共產党進行了殘酷的迫害。1927年,日本共產黨在東京、大阪、神戶發動五一節遊行,警察逮捕了1600名黨員,日本共產黨由此遭到沉重打擊。日本的農民團體和勞工團體,企圖在日本的政治體制內建立起社會主義聯盟,組織合法的工會、農會,但在特高的殘酷打擊下遭到失敗。同樣是要求社會變革的右翼,特高不動他們分毫,甚至暗中支持。日本的兩種極端勢力,極左被打掉,極右卻蓬勃發展。

日本特別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是,天皇是一個半人半神的角色,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同時還是國民的精神導師或精神象徵。天皇通過內閣行政,通過軍部來指揮軍隊。日本軍隊的特點之一是陸海軍分立,內閣中有陸軍省、海軍省,相當於咱們的國防部。日本沒有獨立的空軍,航空兵分別隸屬於陸海軍。特點之二就是軍政、軍令分立,陸軍省、海軍省只管招兵訓練、工資晉級、評定軍銜,指揮打仗他們管不了。那指揮打仗誰來管呢?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也就是說,軍令機關是這些參謀機關。

在日本,陸軍省、海軍省、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組成了個叫軍部的機構。這個機構並不是正式的,不是真有這麼一個機構,而是習慣上稱為軍部。軍部統帥權直屬天皇,內閣和議會都無權過問。隸屬於內閣的陸海軍大臣有一項特權,叫「帷幄上奏權」,可以越過首相直接上奏天皇。一旦陸海軍大臣對內閣不滿,就會行使「帷幄上奏權」。這就說明,內閣根本指揮不了軍隊。軍隊的勢力非常大,而軍隊中什麼人勢力更大呢?參謀。要是在咱們這兒,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參謀得聽主官的。日本不是,日本是下一級參謀聽上一級參謀的,比如我是聯隊的參謀,我聽旅團參謀的,旅團參謀聽師團參謀的,師團參謀聽軍參謀的,軍參謀聽大本營參謀的。你是師團長,但你指揮不了師團的參謀,旅團長指揮不了旅團的參謀,聯隊長也指揮不了聯隊的參謀。

中國學者俞天任寫了本書叫《有一類戰犯叫參謀》,他就多次提到日本對外的戰爭不是高層計畫的,而是幾個參謀一拍腦門就干,先斬後奏。比如「九一八」事變實際上就是關東軍的三個參謀策劃的,石原莞爾、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就這幾個人就幹了起來。石原莞爾當時是一個中佐,板垣和土肥原是大佐。這三人都是校級軍官,營團級幹部就能幹出這麼大的事來。石原莞爾說,日本政府的政策會導致滿洲被極端反日的政權收回。他深信日本在滿洲的擴張是解決日本國內危機的良方,所以日本軍隊高層對石原十分讚賞,暗中支持關東軍佔領中國東北,扶植偽滿洲國。

在石原莞爾等人的夢想中,偽滿洲國是一片樂土,中國人、朝鮮人、滿洲人、蒙古人在日本人的統治下,就能解決日本的問題。這也就是說,關東軍三個小小的參謀,就能挑起一場事變,建立一個新的國家,這對後來日本軍隊中的大小參謀們,有了明顯的示範效應。後來日本的很多戰役都是陸海軍那些參謀力主發動的,比如陸軍最有名的辻政信,號稱「戰爭之神」。最終軍銜也就是個大佐,二戰打完他都沒晉陞到將官。但是,打索羅門群島有他,打瓜達爾卡納爾群島有他,列印度也有他,沒一個地兒沒他。這是非常奇特的現象。

日本還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叫「下克上」。日本社會等級非常森嚴。日本兵為什麼上了戰場那麼殘忍?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轉嫁壓迫。昨天老兵打我,我拿平民、戰俘撒氣。老兵為什麼打我呢?他被班長打了。班長為什麼打他呢?班長被排長打了,一級壓一級。但你要把我壓迫得實在活不下去了,天天讓我加班,不給我發加班費,還把我老婆睡了,我再忍就不是男人了,那怎麼辦?我把你幹掉,然後我剖腹自殺,這叫「下克上」,會得到廣泛的同情,你是個爺們,你沒剖腹都不判你死刑。

20世紀30年代,日本社會的極右翼宣揚這種「下克上」,全國瀰漫著一種下克上的情緒。這幫人認為,我們日本之所以國力衰落,就是因為天皇被財閥和內閣架空了,那該怎麼辦呢?幹掉他們,這樣我們就可以建立起天皇直接領導的社會政治體制,然後就能夠擴張。持這種思想的大部分是一些平民出身的中下級法西斯軍官。

當時日本軍官分成兩派,一派叫皇道派 ,一派叫統制派 。皇道派的代表人物是荒木貞夫,他雖為大將,但其手下主要是平民出身的法西斯青年軍官。統制派一般都是貴族出身,像永田鐵山、岡村寧次、東條英機。東條他爸爸就是中將,屬於貴族,高幹子弟出身。其實,兩派主張的大方向都一樣——建立法西斯專政,只是手段不同而已。皇道派更激進一些,凡是阻礙的人都殺,連統制派的人也殺。所以,1930年,濱口雄幸首相在東京火車站被刺成重傷,幾個月後不治身亡。刺客是極端主義團伙的年輕成員,由此開始了長達兩年、被日本政治家稱為沒頭腦的愛國主義時期。

這段時間主要是一幫愛國賊、右翼狂熱分子企圖通過暗殺領導人的方式來凈化日本。他們為什麼要殺濱口雄幸呢?因為濱口雄幸接受了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上的條件——日本跟美國主力艦的比例維持在3:5,原來想7:10,這樣,在日本法西斯愛國賊的眼中,濱口首相就成了賣國賊。1932年,日本「血盟團」成員又把堅決反對軍事擴張的大藏相(相當於財政部長)井上准之助暗殺;同年,三井財團總裁團塚磨被暗殺。警察逮捕了這個法西斯團伙,人民大眾卻認為這些刺客就像古代武士,為了日本的福祉不惜犧牲生命。逮捕了這個法西斯團伙之後,法庭要對暗殺團體「血盟團」成員進行審判。結果一個由九名陸軍和海軍年輕軍官組成的小團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