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希特勒發跡、納粹掌權) 07.終於當上了總理

不讓當總理?沒門

1932年7月,納粹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得票數比兩個最大的競爭對手——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的得票總和還多出50萬票。納粹黨的得票數佔總投票數的37.3%。在這種情況下,按照魏瑪共和國的政治體制,國會第一大黨的黨首應該出任政府總理。問題是,希特勒沒有任何管理政府的經驗,他是靠街頭暴力起家的,從來沒治理過國家,此前連科長都沒當過。因此,總統興登堡拒絕當時的總理巴本辭職,只答應讓希特勒當副總理,為什麼要這樣呢?

因為歷史上的變革,總共有這麼幾種情況:一種是新司機走老路,還是那條老路,只不過換了個新手,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農民起義,推翻舊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都是這種類型;第二種呢,是老司機走新路,路是新的,雖然不知前途是否兇險,因為以前誰都沒走過,但我是個老司機,經驗豐富,可以把車開得又好又穩,日本的明治維新就屬於這種;第三種是新司機走新路,這種是最危險的,司機既沒經驗,又不知道前途如何,中國的辛亥革命就屬於這種。

希特勒呢,屬於第三種,典型的新司機走新路。他沒有任何從政經驗,想乾的事又是以前體制內沒人干過的,「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這是最不靠譜的。而總統興登堡則屬於老司機走新路,多少還靠點譜。所以,興登堡拒絕任命希特勒為總理,希特勒當然不幹。

其實,希特勒曾考慮過接任副總理,但後來還是沒答應。他不想吃半塊麵包,要來就得來整個的。他在與巴本爭吵時說:「在向羅馬進軍後,義大利國王是否提出讓墨索里尼當副總理?」這話體現出他想學墨索里尼,因此他舉了這個例子,而墨索里尼是當了總理的。

當希特勒會見興登堡時,他再次要求擔任總理。興登堡非常瞧不起希特勒,大喊道:「不行,不論是在上帝面前,或是在良心和祖國面前,這都是不行的。」興登堡是老司機、老派軍人,看不上希特勒。

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希特勒跟興登堡會晤之後,不但沒當上總理,甚至連報紙都發出號外,說總統斥責了希特勒,把他罵了一頓。為此希特勒非常惱怒,一度離開了柏林。不過,希特勒已經預感到,自己離勝利只差「一里路」。於是,他調整行動策略,對納粹党進行重新包裝,使納粹黨徒改變了以往好鬥的街頭打手形象。當新國會開幕之後,納粹黨徒表現得非常平靜,反對派發言時,他們只是靜靜地坐著,沒在國會裡大吵大鬧。這樣得體的行為,使戈林當選了國會議長。

戈林當選為國會議長,這對納粹黨來說是件好事兒。不過這個時候還有一件好事兒,正中希特勒下懷,令希特勒又驚又喜——共產黨向巴本政權提出了《不信任案》。對此,希特勒下令納粹黨不要反對共產黨的這個提案,結果《不信任案》獲得了通過,巴本下台,這等於幫了納粹黨的忙。這之後舉行了議會選舉,納粹黨丟掉了200多萬票,少了34個議席。從表面上看,德國人民對納粹黨的狂熱正在消退,實際上,這時讓希特勒出任總理的請求信不斷向總統府湧來,其中包括像克虜伯、西門子這樣的實業巨頭,就連剛退職的巴本都開始支持希特勒。1932年12月,興登堡卻出人意料地任命施萊徹爾為總理,這是德國自1890年俾斯麥去職以來,第一位被任命為總理的將軍。

為了控制納粹,施萊徹爾希望實行「軍事專政」,但被興登堡拒絕。這個消息泄露出去之後,主要政黨都把施萊徹爾當成了人民的敵人,因此施萊徹爾很快就被拋棄。1933年1月底,施萊徹爾內閣辭職。

施萊徹爾內閣辭職後,興登堡再次提議巴本出任總理。但總統顧問告訴他,唯一可能的選擇是希特勒,興登堡這才同意有條件地任命希特勒為總理。興登堡的條件是,由巴本出任副總理,並指定一名國防部長。希特勒同意了這些條件,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條件——發布《授權法》,授予他超越愷撒的總理權力!

完事之後,正當納粹黨歡慶希特勒即將出任總理時,可能發生兵變的消息傳來。事實證明,這只是一場虛驚。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正式任命為總理。由於厭煩,興登堡並未親自委任希特勒為總理,總統這樣瞧不起總理,還是首次。他也沒對新內閣致辭以表示歡迎,甚至連未來的任務也沒交代。宣誓儀式極為簡短,就像強迫的婚禮。然而,希特勒並未讓如此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在無聲無息中度過。希特勒發表了演講,在莊嚴地宣誓將維護《魏瑪憲法》後,他保證,將在國會中找到多數,使總統不必再簽署緊急法令。同時,他還承諾將解決經濟危機,使被痛苦和爭吵搞得四分五裂的德國重新凝聚為一體。他在快說完了的時候停下來,等待興登堡能來幾句讚揚的話,但這位元帥似乎讓部隊解散似的,只是說:「現在,先生們,與上帝一同前進吧!」

希特勒——這個連高中都沒上的人,這個未能考取美術學院的人,這個在維也納街頭當過流浪漢的人,於1933年1月30日當上了德國總理。他曾說:「永遠不要輕視一個年輕人,因為他有一個不可預知的未來!」這話雖出自惡魔之口,但意思是對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