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進獻國策,穩固大明江山

張士誠的不在人間,使朱元璋再無敵手。劉、朱模式的歷史已到尾聲。不過,這一尾聲持續的時間很長。

張士誠壯烈的兩個月後,劉伯溫被朱元璋任命為監察院副院長(御史中丞)。這個禮物和劉伯溫所建下的功勛極不成正比,不過,劉伯溫什麼都沒有說,欣然接受了。很多人會發現,官職的高低刺激不了劉伯溫的神經,他是個「心不動」的人,想讓他心動,要頗費功夫。

不過在朱元璋看來,劉伯溫做不了宰相,因為他性情太剛,他也做不了副宰相,因為副宰相就是宰相旁邊的一片綠葉,劉伯溫做不了綠葉,世界上沒有哪一片綠葉能如劉伯溫那樣,稍一釋放生命的力量,就如最嬌艷的花一樣引人注目。劉伯溫黑白分明的性格,恰好可以做御史,御史負責監督百官,彈劾百官。可問題是,朱元璋居然讓劉伯溫做了個御史院的二把手,而劉伯溫的頂頭上司居然是軍人出身的湯和。雖然朱元璋說湯和是個文武兼備的人,可沒有人相信湯和的文能比過劉伯溫。況且,御史這一職務本身就是文臣的特權。也許,正是因為當時全國還未全解放,朱元璋為了給武將以激勵,才讓湯和坐在御史大夫座位上的。或許,劉伯溫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什麼都沒有說,人們幾乎連他急促的一聲嘆息都沒有發現。

那個時候,沒有人會為劉伯溫在官職上的不公正操心,因為應天城中所有人都在忙碌著。新的城池已經初具規模,朱元璋的將軍們騎著高頭大馬,背後跟著英姿颯爽的士兵到前線去為朱元璋爭奪最後的地盤。文臣們在光線充足的辦公室里制定各種制度規章,為朱元璋不久後建立的新中國作著真心實意的準備。即使是老天也在為朱元璋即將建立的新中國而錦上添花。入冬以來,應天城始終溫暖如春。鳥兒唧唧喳喳地在城市上空掠過,春天才開始有的花香在1367年的冬天就已經沁入心脾了。

劉伯溫說,他很少見到應天城如此好的天氣。他說:「也許中國的春天真的來了。」朱元璋說:「人人都喜歡和煦的春光,可必須要經歷秋冬的肅殺。沒有秋冬的肅殺,就不可能有明媚的春光。」

這話劉伯溫早就說過:「元王朝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全是因為對官員的約束不嚴,法律太輕。」實際上,元王朝的法律太隨意,連成文法典都沒有,純粹的人治。朱元璋可不想自己即將建立的王朝是這樣一副弔兒郎當的樣子。在他的命令和暗示下,唐宋法典不但死灰復燃,而且還添枝加葉,幾乎織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法網。

劉伯溫提出自己的意見:「網太密,水無大魚;法太密,則國家就沒有清白的百姓。所有的刑名條目是否真有存在的必要,必須要仔細斟酌。」

朱元璋對劉伯溫的意見表示贊同,倒不是因為他有慈悲的情懷,而是當時他的吳王國還未解放全中國,法律太嚴苛,恐怕會失去解放區的人心,使元統區的人因恐懼他的法律而頑強抵抗。

在1367年冬十月,朱元璋不是沒有敵人,但這些敵人已完全不是他的對手。南方的方國珍、陳友定在朱元璋眼中,只是小股土匪。只有北方的元朝皇帝,似乎要嚴肅對待一下。就是在這年十月,應天城裡百花幾乎要迫不及待地綻放時,他下達了對元王朝的總攻。1367年,距偉大的英雄人物劉福通掀起反抗元王朝的旗幟已過去十六年,距朱元璋自己參加紅巾軍已過去十三年,他才正式面對他一直叫囂著是敵人的元王朝。

如果以「成敗論」來論述朱元璋,那就可以得到下面的結論:朱元璋是個胸懷大略、善於韜光養晦的智謀人物。如果從政治角度來看朱元璋,那他是個具有罕見手腕和獨特眼光的人,他善於坐山觀虎鬥,善於保存實力,在關鍵時刻給對方致命一擊,取得最後的勝利。

但如果從「人性」上來論述朱元璋,那他就是個貨真價實的癟三。他在1368年稱帝前打擊的所有對手其實都是他的戰友,他的戰友劉福通始終在和當時人類最大的敵人元王朝戰鬥,徐壽輝、陳友諒、明玉珍、張士誠,甚至是不值一提的方國珍都有過和元王朝的軍隊血戰的記錄。只有朱元璋,這個渾水摸魚、始終在謀殺自己戰友的癟三和元王朝軍隊未發生過引起轟動的戰鬥。

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但絕對不是個好人。所以,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在閱讀朱元璋的事迹時一定要小心,如果像他那樣做人,你會不得好死。但如果你不想做個普通人,人性對你而言只是垃圾品,那你一定要學習一下朱元璋,因為他是個異形政治家和生存魔王,你只需要學習到他身上的一門,就足以橫行天下。

朱元璋把攻擊當時世界上的合法政府元政府的軍事行動稱為「北伐」,北伐軍的總司令自然又是他的得力將軍徐達。

對於這次「北伐」,徐達有自己的一套軍事戰略。他說:「應採取斬首行動,直逼大都,一戰而下,全國解放的鐘聲就可以敲響了。」

劉伯溫根據劉福通北伐失敗一事和自己對元大都城池的了解,又結合了朱元璋兵團的特點,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說:「劉福通北伐採取的就是斬首行動,最後的失敗就是因為沒有穩紮穩打。另外,元大都城牆堅固,短時間內不可下。一旦山東的元軍全部奔赴元大都,我們就是腹背受敵。況且,我們在南方打陳友諒和張士誠,海戰居多。我們兵團在陸地作戰的能力,或者說,是到北方陸地上戰鬥的能力是否能全部發揮出來,還是未知的。」

朱元璋點頭認可,最後,兩人商量了一套戰略。這套戰略最終成功,它打破了中國歷史上南方政權「北伐」總以失敗告終的常規。朱元璋的「北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南方政府向北方政府進攻成功的案例。而這場成功案例的先期規劃者正是劉伯溫。

這份計畫是這樣的:先平定山東,這叫撤了元大都的屏障;移兵河北、河東,這叫毀了元大都的籬笆牆;再攻陷潼關而守之,這叫扼其門檻。於是,元大都就成了勢孤援絕之地,不戰而下。元大都一下,向西進軍,關隴之地可席捲而解放也。

朱元璋宣布了這個戰略,他的將軍們都稱「善」。朱元璋聲稱,他自己是漢族人的救世主,他現在北伐合法政府元政府,是為了漢人的復興,他要「驅逐韃虜,恢複中華」。朱元璋又說,他還是個解放者,他有解放全中國,甚至是全人類的高尚情操。他要把蒙元反動政府掃進歷史的垃圾堆里,他要建立一個新中國!

當徐達兵團渡過黃河,進攻山東時,朱元璋的另外兩路大軍同時向福建和廣西進軍。1367年陰曆十一月,徐達兵團攻陷沂州(今山東臨沂)。劉伯溫建議朱元璋讓徐達大展軍威,不作停留,攻擊益都(今山東益都)。朱元璋說:「益都是蒙古人在山東的重地,徐達兵團需要休整,恐怕以疲憊之師攻擊它有難度。」劉伯溫說:「我已看過天象,火星驅逐著金星,現在兩顆星正以齊、魯的益都為界。我占卜後得到的結果是,宜大展兵威。」

朱元璋說:「好,那就依你之言。」徐達在接到朱元璋「宜大展軍威」的命令後,毫不猶疑,命令他的兵團以閃電的速度奔赴益都,一抵達城下,即發動猛攻。益都在徐達兵團的猛攻下,無法支持,頃刻陷落。徐達兵團再接再厲,繼續保持著凌厲而持續的攻擊。1368年正月,山東戰場捷報頻傳,朱元璋心花怒放,預料山東已是囊中之物。李善長適時地向朱元璋提出:「您應該建立新中國了。」

朱元璋說:「善。」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舉行開國大典。他宣布他現在是中國的皇帝,他所建立的國家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他的國號稱為「明」,建元洪武,1368年是為洪武元年。

雖然開國了,劉伯溫的職務仍沒有任何起色,只是多了個「太子率更令」的職務。這個職務只是太子宮的一名普通官員,掌東宮的宮殿門戶和賞罰。

劉伯溫絲毫不感到沉悶,當時應天城中的空氣極為清新又極為忙碌。朱元璋在北伐的同時,還在向方國珍發動最後的攻擊,應天城裡仍然忙碌異常。

方國珍在1367年陰曆七月突然有種神秘的感覺。有一天他看到一個滿頭是小蛇的婦人穿過他的宮殿到後花園中去,那個婦人穿過他宮殿時,向他回眸一笑。方國珍馬上打了個冷戰,他把自己投進回憶的泥沼中,他記得兒時在老家的鄉下玩耍時,也看到過這樣一個婦人。一些老人告訴他,這個婦人是死神。那時候他還小,但已知道了死亡是件可怕的事,於是他號啕大哭。自他革命以來,無數次險象環生,他都未曾見過這個死神,他幾乎忘了還有死神這個神。當他在那1367年陰曆七月那個雨後的下午看到死神時,他垂頭喪氣。

幾個月以來,他一直關注著朱元璋和張士誠的最後決戰。當他得知張士誠困守蘇州城時,驚慌地大叫起來,說:「完了,完了,朱禿子下一個目標就是我啊。」

他想過一百種方法擺脫滅亡,可他又不自覺地用了一千種理由否定了這些方法。他思來想去,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故伎重施:積累糧食和財寶,泛舟海上,過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