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 天子家醜哪能外揚

周惠王立的太子名字叫鄭,由嫡長子繼位制可知,太子鄭的母親就是王后了。不過這個王后死得早,所以周惠王又立了新王后。新王后生的兒子,就是王子帶。

周惠王讓太子鄭和王子帶一同出來接待隰朋,隰朋就看出來了,周惠王這是有意要提高王子帶的地位。你想,安撫諸侯這也是大事,有太子在,還要其他王子出來幹什麼?看來,太子鄭這個前房兒女,已經被周惠王不待見了。天子很可能要立王子帶當自己的繼承人。

隰朋把自己的想法和齊桓公一說,齊桓公覺得有道理,就問管仲:「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管仲說:「國君,中原列國之所以都服您,尊您為霸主,這都是因為您是王室的維護者,也是周禮的維護者。現在,天子有廢長立幼的打算,這與周禮不合。咱們必須想辦法安定太子鄭的地位。」

齊桓公說:「好,我們當然要幫助太子鞏固地位,否則王室又將起亂子了。那怎麼做才能鞏固太子的地位呢?」管仲笑著說:「這就要用到您霸主的名號了。只要您能召開諸侯大會,讓中原列國都表示尊奉太子,那天子即使想廢掉太子,恐怕也難以實現了。」

齊桓公覺得這辦法好,就向中原諸侯發請帖,請大家第二年(公元前655年)夏天,一起到首止(屬衛國,在鄭衛兩國交界處,在今天的河南省睢縣東南)開會。同時又向周天子那裡發了奏表,請周惠王派太子鄭來參加。

第二年夏天,齊、宋、魯、陳、衛、鄭、許、曹八國國君,齊聚首止。周王室派太子鄭為代表,轉達周天子的問候之意。

在首止,齊桓公和諸侯們處處都表現出對太子鄭足夠的尊重。太子鄭感動極了,就把自己這些年的委屈,一股腦兒跟齊桓公說了。什麼母后一死,父王對我漸漸疏遠啦,什麼繼母不待見我啦,什麼父王欲廢我而改立王子帶啦,等等。說到動情處,那真是聲淚俱下!

齊桓公拍著胸脯說:太子您放心,我會帶領天下諸侯,共同擁戴您的!

太子鄭感激不盡,覺得這下自己有了主心骨,就想向諸侯辭行,回洛邑去。齊桓公勸住他,說:「您在這裡住的時間越長,就越能讓天子明白我們諸侯的意圖,他也就不敢隨便動您的太子位子啦。」

就這樣,太子鄭在首止一直住到8月份。到這個時候,齊桓公才和其他七國諸侯簽署會議宣言,對外發布聯合公報,表示要齊心協力輔佐王室,維護周禮。

洛邑的那位天子,就算再笨,也猜到齊桓公是什麼用意了。偏偏他的王后和王子帶還天天在身邊聒噪,周惠王胸口那團邪火,就再也壓不住了。

周惠王把周公宰孔(「周公」是指他在王室的爵位,「宰」是官名,就是太宰,而「孔」才是這個人的名字)叫過來說:「齊侯在首止擁戴太子鄭,弄得天下皆知,這不是成心和我過不去嗎?現在楚國也來歸順我了,楚國的強大不次於齊。我不靠他齊侯,就依靠楚國,也能讓天下諸侯擁戴我!」

周公宰孔勸周惠王說:「楚國能歸順,不還是靠的齊侯的力量嗎?齊侯長期以來一直在輔佐王室,從來沒有失禮的地方。您怎麼能憑著一時的好惡,就厭棄勞苦功高的齊侯,轉而依靠新歸順的蠻夷楚國呢?」

這話說得句句在理,按說這事就是周惠王不對。人家齊桓公在首止擁戴太子鄭,那同時也是在維護周禮,也就是維護你們老周家統治的基礎啊。你周惠王身為天子,怎麼能是非不分呢?

可是周惠王已經管不了那麼多了,他堅持讓宰孔去攛掇鄭伯,讓鄭伯背叛齊國,轉向楚國。可能周惠王也看出來了,這個鄭國不怎麼堅定,屬於見風倒的貨色。

鄭文公看到王室來人了,也覺得很意外。等宰孔向他轉達了天子的意思之後,鄭文公的心思馬上就活動開了。想當年咱們鄭國的鄭莊公,那是天子最信任的諸侯了,人們都稱鄭國為小霸,儼然是天下諸侯的領頭人。如今天子不信任霸主,反而來找我,這豈不是說明我鄭伯又要抖起來了?

鄭文公做起了當霸主的白日夢,可是鄭國不是沒有明白人。大夫孔叔就勸鄭文公說:「去年,齊侯是為了救我們鄭國,才千里迢迢去討伐楚國的。您現在背齊投楚,這也太不仗義了。何況擁戴太子,這本來也是義舉,是得到天下諸侯認可的。您如果背叛齊國,那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啊。這樣做早晚會倒霉的。」

這時候,那個出賣朋友的申侯,出來說話了:「天子難道不是代表天下之大義嗎,我們聽從天子的命令又有什麼不對呢?何況楚國實力強勁,不遜於齊國。我們就暫且離開這裡回國,諸侯們看到我們走了,人心就散了,到時候他齊侯能不能完成這次會盟,還不好說呢,哪有閑工夫來打我們?」

讀者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奇怪了。申侯和齊桓公沒仇啊,前面他還向齊桓公告密,得到了齊桓公的封賞呢,這回怎麼又勸說鄭文公背叛齊國呢?

這要從申侯的出身說起。他本來是楚國的大夫,很得楚文王寵信。楚文王死後,他才跑到了鄭國。所以他對楚國更有感情,那也是正常的。我們再考慮到這個人是個兩面三刀隨風倒的角色,所以他有如此表現倒也不奇怪。

鄭文公覺得申侯說得有道理,就派人給齊桓公留下一封信,推說國內有事,不辭而別了。

鄭文公走了,齊桓公怒了,馬上就要發兵攻打鄭國。管仲勸住齊桓公,說:「現在諸侯們都還在首止,會還沒有開完呢。我們要先和諸侯們歃血盟誓,然後派兵護送太子鄭回國,這才是我們這次會盟的目的所在。區區一個鄭國離開,不礙大局,只要我們不自亂陣腳,諸侯們自然就有凝聚力。」

齊桓公聽從管仲的勸告,繼續和其他六國諸侯開會。大家歃血盟誓,表示要齊心協力,維護太子。會後,齊桓公命令六七個國家各自派出一個大夫,帶著一些軍隊護送太子鄭回國。

太子鄭在諸侯軍隊的護送之下,風風光光地回到洛邑。周惠王不得不做出點樣子,大擺慶功宴,慶祝太子歸來。天下諸侯既然已經表明了態度,周惠王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他的老婆和小兒子也沒了主意,只能私底下抱怨。

太子的地位,看來是牢不可動了。齊桓公這才騰出手來,解決鄭國的問題。

公元前654年夏,齊、魯、宋、衛、陳、曹六國軍隊,浩浩蕩蕩地討伐鄭國。鄭文公就向楚國求救。前年的召陵之盟,給楚成王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正在他鬱鬱寡歡的時候,鄭國求救的使節到了。楚成王立刻就從陰影中走出來了。你們中原的諸侯自己鬧內訌,這可不是我的責任了。這下,我楚國終於又有了向北進軍的理由了。

楚成王馬上就要發兵救鄭,令尹(楚國官名,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太宰、宰相)子文出主意說:「咱們直接去救援鄭國,就會和齊侯率領的諸侯聯軍正面交鋒。以前年召陵之盟的情況來看,我們目前確實還沒有和中原霸主直接抗衡的實力,所以我們不妨發兵攻打許國。許國國小力弱,齊侯一定會帶著諸侯趕來救援的,這樣不就給鄭國解圍了嗎?」

這個主意太好了,很像200多年之後,孫臏「圍魏救趙」的計謀。楚成王當然看出了這個計策的好處,於是派出部隊,進攻許國。齊桓公圍住鄭國的新城(今天的河南省密縣),正在指揮軍隊奮力攻城呢,忽然接到許國的求救信號,楚國出兵攻許了!

許國是齊國最堅定的盟友之一,齊桓公不能不去救。但是齊桓公也看出來這是楚國的計策。就在猶豫不決之時,管仲提出:「即使知道是楚國的計策,許國也不能不救。現在鄭國短時間內不會屈服,如果這個時候許國再被楚國佔領,那我們就等於失去兩個國家了。」

於是齊桓公帶著諸侯聯軍,解了鄭國之圍,轉向許國。楚國一看戰略目的已經達到,就撤兵回國了。鄭文公這才鬆了一口氣。可是第二年,齊桓公又帶著諸侯聯軍來打鄭國了。這一次,楚國也不出兵救援了。楚成王算是想明白了,自己現在還不是齊桓公的對手,和齊國正面叫板,自己還沒有那個資格。

沒有外援,鄭文公害怕了。大夫孔叔說:「當初就勸您別輕易和齊國決裂,您非要聽申侯的話,結果把霸主得罪了。為今之計,也只有和齊侯講和了。」鄭文公還有別的選擇嗎?不服軟,等待他的就只有滅國的命運了。

為了取悅齊桓公,鄭文公就把大夫申侯殺了,派人告訴齊桓公:「寡人一時糊塗,都是申侯挑唆的。我現在把他殺了,請求霸主您的寬恕。」

既然鄭國已經服軟,齊桓公也不想逼人太甚,於是就和鄭國締結盟約,鄭國又重新回到了中原大家庭的懷抱。這一次,楚成王也老實了,再也不想著和齊國爭奪中間地帶的小國了。周惠王異想天開,依靠楚國對抗齊桓公的計畫,也就此泡湯。

公元前653年冬天,做了24年天子的周惠王,帶著無法立小兒子王子帶為繼承人的遺憾,撒手人寰了。太子鄭雖然沒有丟掉法定繼承人的地位,但是由於他長期得不到父親的寵愛,所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