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有困難找霸主

齊桓公東征西討,上替天子分憂,下幫諸侯解難。天下諸侯算是有了主心骨,都知道「有困難,找霸主」。

公元前664年,遠在北方的燕國,派使者來向齊桓公求救。

這個燕國,就不是前面出現過兩次的南燕了,而是正牌的燕國--北燕。燕國是周武王滅商的大功臣召公奭的封地。召公奭也姓姬,不過和周武王並沒有直系的親緣關係,只能算是親戚、同族人。燕國的首都是薊,就是今天的北京。它的南部邊境和齊國接壤,其統治區域在今天的河北省北部、遼寧省南部,還包括朝鮮半島的一部分。燕國到了戰國中後期,才算真正崛起了一回,而在春秋時期,因為所處的位置過於偏遠,所以基本沒有什麼戲份。

在周朝的諸侯國中,燕國的位置是最靠北的。這裡有很多少數民族部落,而且氣候寒冷,自然條件很差。所以可想而知,燕國的生存環境是很惡劣的。再加上燕國與中原距離遙遠,與諸侯們交流也很少,尤其進入東周以來,燕國對周王室的朝貢也停了。這就使得中原地區的諸侯們,往往都忘了在北方還有這麼一個諸侯國。

要不是這次燕國的使者來求救,齊桓公也不會想起北方還有個燕國。原來,地處北方的燕國,一直都不寂寞,北方的戎狄部落總是時不時過來騷擾一下。原本戎狄們也是小打小鬧,搶了東西就走。可是公元前664年這一年,一支叫做山戎的戎狄部落,大概是覺得小打小鬧不過癮了,長驅直入殺入燕國,不走了,大有佔領國都、把燕國滅掉的意思。

此時燕國是燕庄公在位,他早就沒有了自己老祖宗召公奭的英雄氣概。面對戎狄的入侵,他一籌莫展,一點辦法都沒有。正著急呢,有大臣給他出主意:「現在中原的霸主是齊侯,據說這個齊侯以尊王攘夷為口號,重信守諾,經常扶危濟困,所以中原諸侯都敬服齊侯。我們何不請齊侯來幫忙擊退山戎呢?」

燕庄公眼睛一亮:「我也聽人說齊侯被中原列國尊為霸主,大家都心悅誠服。現在我燕國有難,想來霸主也不會坐視不管。我這就派人到齊國,去向齊侯求救。」

齊桓公聽說燕國使者來到,不敢怠慢,趕緊把管仲找來,商議對策。齊桓公的顧慮其實也很簡單:有諸侯遭難了,霸主有義務相救。可是燕國路途遙遠,山戎又很難對付,打起仗來自己恐怕占不著什麼便宜。

管仲堅決主張救燕。管仲說:「國君您身為霸主,本就應該為諸侯排憂解難。我們對外宣稱要尊王攘夷,現在夷狄入侵,我們怎麼能不管呢?就算路途再遠、行程再兇險,我們也要出兵!」

齊桓公一聽,有道理啊。中原諸侯憑什麼尊我為老大?還不是因為我能罩著這些諸侯嘛。要是燕國有難我不去救,諸侯誰還服我。傳令下去,即刻發兵救燕!

燕國使者一看霸主這麼快就答應出兵,自然是高興得不得了。齊桓公的大部隊,帶著燕國使者,就向北進發了。

齊國大軍渡過濟水(古時流經河南、山東境內的一條河流,後來因為黃河改道而消失),魯庄公在濟水邊上設宴款待齊桓公。齊桓公就把討伐山戎、救援燕國的事情和魯庄公說了。魯庄公大加讚賞,認為齊桓公這是扶危濟困之舉,真不愧是諸侯霸主,關鍵時刻真靠得住。

魯庄公把齊桓公一通足誇,末了還問齊桓公,要不要魯國也出兵幫忙,一塊去救燕國。齊桓公和管仲商量了一下,還是以路途遙遠、不好麻煩魯國為由,婉言謝絕了。

和山戎這樣的少數民族作戰,軍隊多了有時候反而不管事。這些民族沒有固定的軍隊,而是實行全民皆兵的政策。覺得中原地區有隙可乘,就打進來搶東西。等中原軍隊反應過來,他們又撤走了。中原的軍隊追擊他們很困難,最麻煩的是後勤補給往往跟不上。軍隊人數多了,後勤的壓力太大,仗就不好打了。齊桓公和管仲都明白這個道理。

齊桓公安慰魯庄公說:「有您在我們後方坐鎮,我勞師遠征時,心裡也有底。如果此戰不利,我再向魯國請求救兵也不遲。若此戰得勝,那也少不了魯侯您的功勞。」

辭別了魯庄公,齊國軍隊繼續北上,不久就進入燕國境內。

正在燕國境內大肆燒殺搶掠的山戎,一聽說中原霸主的大軍趕到,就紛紛作鳥獸散了。反正這一次也搶了不少好東西,足夠吃喝幾年的了。誰的腦子也沒壞掉,和中原霸主的大軍硬碰硬?笑話!

所以,齊桓公大軍實際上都沒有和山戎交戰,戎兵就撤走了。齊軍來到薊城,燕庄公出城迎接。這位燕侯自從山戎入侵以來就沒出過都城,快給憋悶壞了。現在終於可以出來透透氣了,也順便瞻仰一下中原霸主的軍容。

盔明甲亮、刀槍如林的齊國大軍,確實給燕庄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不怎麼人家當霸主呢,你看看這軍隊,是何等的氣勢!

燕齊兩國君主相見,客套話自然是說了不少。燕庄公對齊桓公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給予了高度褒揚,對於齊桓公不辭勞苦出兵相救的英雄舉動感激涕零。但是說到底,燕庄公心裡還是不踏實:這次山戎撤走了,難保日後不再來。可是齊國的大軍能永遠駐紮在燕國嗎?

齊桓公也覺得,一仗沒打就得來的勝利,實在是沒什麼味道。自己就這麼撤軍?過兩天山戎再打過來,燕國又得求救。且不說這樣霸主的顏面無存,就是來來回回出兵北伐的費用,就夠驚人的。

管仲也看出了兩個國君的顧慮,他對齊桓公建議說:「國君,雖然此次山戎撤走了,可是他們來去無蹤,等咱們大軍一走,他們肯定會再來騷擾燕國的。依我看,咱們好事做到底,乾脆繼續北上,把山戎的老窩給端了,豈不是一勞永逸的好辦法?」

齊桓公說:「好啊,仲父說到寡人的心裡去了。咱們這麼大老遠的來一趟燕國,也不容易,一定要把燕國的問題徹底解決。傳令下去,三軍即刻啟程,向北進發,直搗山戎老巢!」

燕庄公給感動得眼淚都掉下來了。這哪是霸主啊,瞧這高風亮節,簡直就是活雷鋒,不,是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真可惜當時距離這兩位出生還有2000多年呢,否則齊桓公這活雷鋒的稱號,是跑不了的。

燕庄公說:「霸主不辭勞苦,要幫助敝國徹底解決邊患,寡人代敝國百姓感激不盡。此山戎的老巢在令支,地處薊城東北。寡人願意率領燕國軍隊,作為前鋒,為霸主的大隊人馬引路。」

齊桓公搖搖頭,說:「燕國剛剛經歷兵禍,人困馬乏,我怎麼忍心還讓你們打頭陣呢?燕侯您就帶著兵馬做我的後隊就行了,保障好後勤供應。大軍遠征,糧草是最重要的。當然領路的嚮導還是要派幾個的。」

燕庄公再一次被感動了,能遇上這樣一個霸主,也是燕國的福分。於是燕庄公向齊桓公推薦了一些世代居住在北方的少數民族嚮導,帶著齊國大軍,向令支進軍。

令支的位置,在今天的河北省遷安、遷西等縣境內。在春秋的時候,這裡還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有很多戎族部落在這裡居住。有些史書說這裡的戎族建立了一個令支國,有自己的國王和國家機構。不過考慮到當時北方游牧民族的發展水平,筆者更傾向於認為所謂的令支國,也只是一個大的部落聯盟而已。

齊桓公任命大夫王子成父為前鋒,燕庄公帶領燕國軍隊為後隊,他自己和管仲、隰朋、鮑叔牙等人,率領中軍主力部隊,準備和山戎大戰。

如前所說,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還沒有建立穩固的政權,所以也沒有什麼有組織的軍隊。平時到中原各國搶掠還行,真遇上有組織的中原軍隊就不是對手了。

王子成父奮勇當先,殺入令支。令支部落的大小頭頭們,根本沒想到齊國居然會主動出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也是,往常都是他們進攻中原各國,中原國家要是反擊呢,他們就撤回來,哪一次也沒見著中原軍隊能跑這麼老遠追到老巢的。

戎族實行的是全民皆兵的制度,要出去搶東西了,所有的男子全都是軍隊。等搶完東西回來,大家就各回各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地過日子。齊國大軍打過來了,也組織不起什麼像樣的軍隊,戎族首領只能帶著金銀細軟,向更北的方向逃去。來不及逃走的,就當了齊國軍隊的俘虜。

許多被戎族搶走的財物,又被齊桓公搶了回來,還給了燕庄公。燕庄公要拿出一部分來犒勞齊軍,齊桓公堅辭不受。這樣,連燕國士兵都覺得齊軍是仁義之師。

令支已經被佔領了,可是他們的首領卻逃亡了。逃到哪裡去了?在距離令支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孤竹國,和令支的關係一向不錯。令支的這些難民們,就逃到孤竹國去避難了。

按照史書記載,孤竹國是一個古國,早在殷商的時候就已經立國了,據說國君姓姜,這樣看來,孤竹國和齊國,可能還有一些親緣關係呢。孤竹國的位置,大概在今天河北省盧龍縣附近。這個地方古代是戎狄與中原人雜居之地,所以孤竹國也迅速戎狄化。到了春秋的時候,已經和山戎各部落打成一片了。戎族人到中原去搶掠,孤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