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十七章 兄妹戀釀大禍

雄踞東方的齊國,自齊僖公開創「小霸」的局面之後,一直保持著對中原地區的影響力。前面我們說過,齊僖公的一生,幾乎都在跟著鄭莊公四處管閑事,雖說也落了個「小霸」的名號,不過外人看來,總像是個跟班的。而且,齊僖公在外面混得日子久了,家裡的事就有點顧不上,其直接的後果就是對自己的太子教育得不夠。

齊僖公的法定繼承人名叫諸兒,也就是後來的齊襄公。在諸兒做太子的時候,和自家的妹妹(或者是姐姐)文姜關係很好。齊鄭石門會盟的時候,齊僖公曾經試圖將文姜嫁給鄭國太子忽,不過太子忽辭謝了。國君家的閨女不愁嫁,後來齊侯就把文姜嫁給了魯桓公,成為魯桓公的夫人。

那時候的婚姻,還是以父母操辦為主,不怎麼考慮當事人的個人感受。尤其是在政治婚姻中,女孩子幾乎就是犧牲品,自由戀愛的可能性很小(當然,這個時代的女性多少還是有一些自主權的,比後面的一些朝代還要好些)。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於無法和喜歡的對象結合,所以男男女女之間出點什麼問題也是正常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對包辦婚姻的不滿,文姜看自己的丈夫魯桓公就不那麼順眼,她真正心儀的人,是自己的兄弟諸兒。這個就比較麻煩了。即使我們站在現代人的角度,對於這種事情,也只能給一個「亂倫」的稱呼,難為文姜開脫。不過想想當時的環境,作為國君的女兒,文姜在出嫁之前,一定也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除了自己的老爸和兄弟,哪裡見過別的男人呢?因此對諸兒產生感情,也在情理之中。反觀諸兒的情況,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在長期的戀愛壓抑之下,這兩個人就走到了一起。

這種不為當時社會所接受(恐怕現代社會也不能接受吧)的愛情,自然是難以有結果的。公元前708年,齊僖公親自送文姜出嫁魯國。此時諸兒和文姜的心情,想必是非常凄涼的。眼見著自己和愛人分開,從此天各一方,誰能不傷心落淚呢?

兩個人舊情不滅,也就時刻想著找機會再相見。按照很多傳說所云,文姜在出嫁之後,每每遇到回家探親的時候,都會找諸兒(後來做了國君就是齊襄公)去敘舊情。可是古時對女子回娘家探親的頻率也是有規定的,齊襄公和文姜心裡都割捨不下對方,就總想多創造一些見面的機會。

公元前694年,魯桓公和齊襄公約定在櫟(今山東濟南西北)地會盟。文姜就央求著魯桓公帶著她一起去。當時就有大臣看出了文姜和齊襄公的關係不一般,所以出來勸阻魯桓公:「女人有丈夫、男人有妻子,不可以互相怠慢,這就是禮。違背了禮,就會倒霉的。」這話說得比較隱喻,其實就是提醒魯桓公,注意文姜和齊侯的關係。可惜魯桓公不知道是沒聽懂還是怎麼著,還是帶著文姜去和齊侯會盟了。

這次開會,本來也沒有什麼大事,所以很快就結束了。魯桓公和文姜,在齊侯的盛情邀請之下,到了齊國的國都。齊侯安頓下魯桓公,就和文姜迫不及待地同處一室,再敘舊情了。

魯桓公也不是傻子,到了齊國,看到自己的老婆進宮以後,一天天不出來,齊侯也不見蹤影,就猜了個八九不離十。等見到文姜,一盤問,文姜回答得支支吾吾,魯桓公才明白這些年外邊的謠言原來都是真的。氣得魯桓公把文姜大罵一頓,可是自己畢竟還是在人家齊國的地盤之內,不敢發作,只好等著回國再說。

早有人把魯侯和夫人吵架的事情告訴了齊侯,齊襄公也明白,這一定是自己和妹妹的姦情暴露了。如果就這麼讓魯侯回去,那自己的妹妹肯定沒有好下場。於是,齊襄公就動開了心思。

魯桓公來向齊襄公辭行,要帶著文姜回去了。齊襄公哪能答應呢?死皮賴臉地非要再宴請魯侯一次。魯桓公沒辦法,只好服從齊侯的安排,在這一年的四月初十,和齊襄公一起喝了頓酒。

魯桓公心裡有事,酒宴之上自然無心多喝。終於熬到宴會結束,魯桓公急急忙忙登車要走。齊襄公吩咐在場的公子彭生:「快去攙著魯侯點,真是的,一點眼力都沒有。」

彭生就過去幫著魯侯上車。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左傳》記載非常簡單:「公薨於車。」諸侯死了,叫「薨」,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魯桓公死在車中。《史記》記載,是彭生用力拉斷了魯桓公的肋骨,導致魯桓公死亡。

殺了魯侯容易,可是如何善後就傷腦筋了。魯國方面知道了國君的死訊,派使者過來,對齊侯說:「敝國國君因為畏懼您的威嚴,所以才來到貴國重修舊好。可是現在國君有去無回,我們又找不到兇手可以追究責任,這事傳出去,恐怕會造成很惡劣的影響吧?所以就請您把彭生處理掉,以便消除這種影響。」

魯國使者的話,在情在理,也給足了齊國台階。也是,儘管死了國君是很大的仇恨,可是要是因為這事兩國打起來,誰勝誰負且不說,單是這國母通姦的事情傳出去,就夠兩國害臊的了。

齊襄公也就順著台階下,把彭生給殺了,算是向魯國交代。魯國人把國君的屍體運回去,忙著安葬去了。倒霉的彭生只好在地底下去詛咒齊襄公了。

魯桓公已死,繼位的魯庄公是文姜的兒子。這樣一來,齊襄公和文姜就越發地肆無忌憚了。公元前692年,也就是魯庄公繼位的第二年,齊侯和文姜又一次相見。此後,齊襄公為了和文姜見面方便,乾脆把文姜接到齊國境內,經常一起淫樂。

魯庄公身為兒子,對於處理這樣的事,也是非常為難。雖然對齊襄公殺害自己父親的事情恨之入骨,可是又怕這件事暴露出來以後有損自己母親的名聲,實在是為難得很。所以只好裝作一副孝子樣子,就當沒有這件事情。每次齊侯與魯庄公會面,外面都風言風語,說什麼齊侯是魯庄公的後爹。像這樣的謠言,也弄得魯庄公心煩不已。不過我們平心而論,遇到這種事情,魯庄公也確實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了。

齊襄公和文姜的這份愛情,可謂是轟轟烈烈。為了他們的愛情,死了一個國君,一個公子,還差點賠上了兩國的外交關係。史書上對齊襄公的這種行為自然大加鞭撻,毫不留情。站在我們今人的角度來說,追求愛情並沒有什麼錯,可是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也確實讓人欷歔感嘆。這裡即使不涉及兄妹亂倫的事,我們也很難認可齊襄公的所作所為。當然,讀者自有自己的視角,是非功過,任人評說。

古人比較迷信,很相信因果報應什麼的。齊襄公為了掩蓋姦情殺了魯桓公,又為了掩飾罪責殺了彭生,這都讓齊襄公的內心,多少有些不安。尤其是彭生,死之前估計沒少罵齊襄公,也肯定說了「變成厲鬼也要索你性命」之類的話。以齊襄公所處的時代背景來說,他不可能一點都不害怕。

隨著年齡的增長,齊襄公越來越疑神疑鬼,對待臣下,也越來越殘暴。公元前687年,齊襄公命令大夫連稱、管至父在葵丘(今山東臨淄縣西)駐守,7月瓜熟的時候派他們過去的,說等第二年瓜熟的時候再倒班。可是到了來年瓜熟蒂落的時候,國都那邊一點信兒也沒有。連稱和管至父一合計,興許是國君把這事給忘了,咱們派人過去問問吧。

派出去的人到了國都,向齊襄公請求換班。齊襄公不知怎麼了,不答應。什麼,你們那裡的瓜已經熟了?我這的瓜還沒熟呢。我在哪種的瓜?那還用問,當然是在花盆裡了。送信的人把這話帶了回去,連稱和管至父著實生氣了。一想跟著這麼一個荒唐國君,早晚也有倒霉的時候,就陰謀策劃叛亂。

而這事件的導火索--那個可憐的小瓜,到底是哪一種瓜,我們還真的很難考證。那時候西瓜還沒有傳進來,哈密瓜當然更沒有,所以也只能是冬瓜或者南瓜。

不過兩個大夫要想鬧事,實力還是單薄了些,於是兩個人就找到了齊國公室的公孫無知。公孫無知的父親叫夷仲年,是齊僖公的弟弟。齊僖公很喜歡公孫無知,對待他就像對待自己的親兒子一樣。可是公孫無知和齊襄公這堂兄弟倆的關係卻很不好。齊襄公還是太子的時候,就經常和無知打架,兩個人是誰也不服誰的。等到齊襄公一繼位,就把公孫無知的待遇降下來了,一個堂堂國君還收拾不了你嗎?公孫無知自然是有氣沒地方撒,不過心裡是極怨恨齊襄公的。

連稱和管至父打算髮動宮廷政變,殺了齊襄公,然後讓公孫無知做國君。

公孫無知就和他們一起謀劃。連稱有個堂妹,在齊襄公的後宮裡,很不得寵。

連稱就讓她做內應,偵察齊襄公的情況,公孫無知還許諾事成之後讓她做夫人。

這一年冬天,齊襄公去姑棼(今山東博興縣附近)遊玩,在那附近打獵。突然躥出一頭大野豬,齊襄公的隨從也不知道是故意嚇唬國君還是眼睛看花了,大喊:「這是公子彭生!」齊襄公把眼一瞪:「胡說八道!就算是彭生,他敢把我怎麼樣?」就一箭射過去。野豬中了箭,像人一樣站起來嚎叫著。獵人們都知道,野豬這種動物雖然是吃素的,可是脾氣非常暴躁,一旦惹急了它,就會跟你玩命的。那個時候弓箭的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