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寶藏之謎

唐朝時,有大臣裴談,中宗時代曾任御史大夫。在此之前,一度為懷州刺史。唐時懷州,在現在的河南沁陽。本故事說的是,裴談為刺史時,曾有懷州樵夫深入太行山麓砍柴。

日暮蒼山遠,走著走著,樵夫感到眼前一亮,有金光萬道從前面發出。樵夫驚異,披荊斬棘,一路攀緣,見一山洞,入洞後竟是滿洞黃金,裝了好幾間屋子,每鋌都有一尺多長。樵夫狂喜,但一時又不能全部弄走,後來取了五鋌,怕被別人發現,就用石頭將洞口堵住,做了記號。幾天後,樵夫駕車入山搬金子,卻迷失路徑,找不到藏寶洞在哪了。樵夫並不甘心,因為那些金子對他的吸引力太大了。加上他這些年一直在這裡砍柴,對太行山谷的地形很熟悉,他不相信自己找不到藏寶洞。返回城裡,他製造了很多開山劈石用的器具,裝了好幾車,欲再入太行,尋找藏寶洞。懷州有司戶姓崔,問其詳細,樵夫也沒隱瞞,道出原由。崔司戶很感興趣,表示願意幫助他一起去尋找那些金子。樵夫應允,於是二人又找了些勞力,準備進山。

與此同時,懷州刺史裴談的妻子,得了大病,這些天,把裴談搞得心驚膽戰。因為這裴談在唐朝時很有名。以什麼出名?懼內。他被認為是唐朝一代最怕老婆的人。史書記載,在他那位彪悍的夫人面前,裴大人往往如犯了錯誤的孩子在嚴父面前。而現在,妻子得了大病,這還了得?他求盡良醫,也不見治療效果,最後請來一位道士。道士稱其妻之病不難祛除。裴談問有什麼秘方。道士登壇作法,傳達了天帝的詔書:「吾在太行山的天庭寶藏,有一日洞開,被樵夫發現,我已給了他黃金五鋌,令其閉塞洞口,但他貪得無厭,又再次尋求洞口,沒找到後,現在準備器具,將再開挖吾之寶藏。現在發出如下警告:若為了黃金,開鑿不休,也許能找到寶藏。但懷州之民必將死亡殆盡,實在沒什麼好處。懷州崔司戶與那樵夫串通,傳來一問,自會明白。」

裴談聞後,急忙傳來部下崔司戶,問其情由,果如天帝所言,於是制止了尋寶活動。隨後,他妻子的病也好了。在這裡,寶藏的主人是天帝。在中國古代的神話譜系裡,天帝作為最高天神,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在先秦古籍中就有「天帝」的記載,被認為是誕生於開天闢地之初的自然神,為天神之最。後來,道家認為,天帝就是他們的玉皇大帝。他最初是一個王子,經過億萬劫難,始為正神,主宰天地人三界,但地位低於「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唐朝時,隨著道教被立為國教,民間和士人對玉皇大帝的信仰開始加深,詩人白居易有《夢仙》詩:「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至誠……」

如果說上面的故事太過神異,那麼同樣出現在《紀聞》里的另一個有關藏寶的故事就有幾分可信度了,而且此事同樣發生在懷州。此事與《紀聞》的作者牛肅仍有那麼一點關係:牛肅的曾祖和祖父,都葬在河內郡(治所在懷州),派兩個家童守墓。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牛肅將守墓之一的家童小安,抵押給太原裴家。關於牛肅跟裴家的關係,我們不太清楚,只知道現在這個叫小安的男孩,做了裴家僕人。到了裴家後,小安白天幹活,晚上睡在牛棚。沒幾天,小安的牙疼病犯了,一連多日,疼痛不止。這天晚上,小安在迷迷糊糊中,好像聽到有人對他說:「小安!牙疼?」

小安說:「是啊。」

那人說:「為什麼不去尋找仙人杖,用它的根熬湯,含在嘴裡,可治癒。」

小安驚視四周,感覺像在做夢。四望無人後,他再次躺下,剛閉上眼,又聽到先前的話。小安自言自語:「難道是神靈在幫助我嗎?」

天亮後,小安上山去尋找仙人杖。所謂仙人杖,又稱退秧竹,為幼竹枯死的根莖。小安一通海找,在山林中竟真的找到一棵,挖掘其根,奇怪的是那根越來越粗,挖地三尺後,見一塊古磚,上有銘文。小安很好奇,將古磚掀起,是一個銅斗,裡面都是金子,並有丹砂雜陳其中。小安不識字,不知道那古磚上銘文寫的是什麼,他沒有動那些金子,而是將古磚取出,隨後將那坑掩埋。至於仙人杖,小安大約忘記帶走了吧!他將古磚取回,又帶了些丹砂,返回村子。他將丹砂賣給收購的人,隨後去請教楊之侃,此人是該村學問最大者。他向楊之侃展示了古磚,引來很多人圍著看,不過小安沒有告訴人們此磚的來歷。楊之侃仔細看後,緩緩道:「我念出來你們莫要吃驚,這銘文寫的是:磚下黃金五百兩,至開元二十八年五月十八日,有下賊胡人年二十二姓史者得之;澤州城北二十五里白浮圖之南,亦二十五里,有金五百兩,亦此人得之。」翻譯過來就是:磚下有黃金五百兩,至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五月十八日,有一個二十二歲的姓史的流竄的胡人得到它;澤州之北、白塔以南,二十五里,同樣有黃金五百兩,也將被此人得到。

當楊之侃說完後,圍觀的人一片驚呼:「哇,黃金!黃金!那麼多黃金!」此時正好裴家公子路過,問其故,得到回答後,將小安帶回家進行盤問。小安不說,被捆起來用鞭子抽。最終小安還是沒有透露實情。於是裴家公子進一步追問,小安依舊沒鬆口。裴家公子沒辦法,只好將小安關起來。這時候正好趕上有個畫工來找小安買丹砂。裴家公子感到奇怪,仔細問,畫工說:「我昨天在別人那裡花一百錢買了一斤丹砂,質量精好,甚是罕見,聽說是您家小安賣給他的,所以今天我直接找小安,向他再買點。」裴家人更相信關於金子的傳說了,再次追問小安,並以畫工為人證。小安想了想,說:「當時,挖到古磚後,確實得到幾塊金子,還有一些丹砂,但現在都沒了。」裴家人見終不能問出結果,於是又對小安一通亂打。好個小安,最終還是沒說出埋金子的地方。當天夜裡小安便破窗逃跑了。

後來,裴家有僕人從太原去河內郡辦事,在澤州(今山西晉城)遇到小安。兩人同在裴家打工,以前關係也不錯,小安就邀他去喝酒。正喝著,有人招呼小安,小安於是跟那僕人拱手告別。僕人坐在酒館裡琢磨,這小安怎麼會在澤州,難道來這裡取金子?

牛肅曾祖大父,皆葬河內,出家童二戶守之。開元二十八年,家僮以男小安,質於裴氏。齒牙為疾,晝卧廄中。若有告之者曰:「小安,汝何不起,但取仙人杖根煮湯含之,可以愈疾。何忍焉!」小安驚顧,不見人而又寢。未久,告之如初。安曰:「此豈神告我乎?」乃行求仙人杖,得大叢,掘其根。根轉壯大,入地三尺,忽得大磚,有銘焉。揭磚已下,有銅缽剅,於其中盡黃金鋌,丹砂雜其中。安不知書,既藏金,則以磚銘示村人楊之侃。留銘示人,而不告之。銘曰:磚下黃金五百兩,至開元二十八年五月十八日,有下賊胡人年二十二姓史者得之;澤州城北二十五里白浮圖之南,亦二十五里,有金五百兩,亦此人得之。諸人既見銘,道路喧聞於裴氏子。問小安,且諱,執鞭之,終不言。於是拷訊,萬端不對,拘而閉諸室。會有畫工來訪小安,市丹砂焉。裴氏子誘問之,畫工具言其得金所以。又曰:「吾昨於人處,用錢一百,市砂一斤。砂既精好,故來更市。」裴氏益信得金。召小安,以畫工示之。安曰:「掘得銘後,下得數金丹砂,今無遺矣。」金寶不得,則又加棰笞治之,卒不言,夜中亡去。會裴氏蒼頭,自太原赴河內,遇小安於澤州。小安邀至市,酒飲酣招去。意者小安便取澤之金乎!及蒼頭至裴言之,方悟。(《紀聞》)

在這個故事裡,小安太頑強了,有點打死也不說的意思,無論裴家如何動用刑罰,他就是不鬆口。至於埋藏寶藏的地點,按古磚上說的:「磚下有黃金五百兩,至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五月十八日,有一個二十二歲的姓史的流竄的胡人得到它;澤州之北、白塔以南,二十五里,同樣有黃金五百兩,也將被此人得到。」難道小安就是姓史的胡人?在澤州酒館招呼小安的人又是誰?一連串的疑問留在小安的背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