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刺唐別傳

唐朝時,有五姓最尊貴:崔、鄭、盧、王、李,尤其是前三姓更是超級高門。排在其後的是韋、裴、蕭、杜、柳、薛諸姓。但若綜觀整個古代中國,裴姓是排在前三位的,以出宰相的數量論,僅次於王姓,而遠超唐朝時的崔、鄭、盧三大姓。按下面這份資料:裴家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與其他豪門不同,裴家有一個特點,所有裴姓名人的老家都是山西聞喜,包括本故事的主人公中唐著名宰相裴度大人。

唐憲宗元和時代,割據淮西的藩鎮吳元濟作亂,後在朝廷的用兵下有求和之意,並聯合山東藩鎮李師道向長安施壓。被拒絕後,李師道派人於上朝途中刺殺了堅持向藩鎮用兵的宰相武元衡。在中唐薛漁思所著的《河東記》中,意外地記錄下武元衡死後在冥界的狀況:那是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武元衡生前好友王潛鎮守江陵,手下有叫許琛的小吏於夜間暴死,但後來又蘇醒了,回憶道:當夜,他在恍惚中被兩個黃衣人帶走,來到一個叫「鴉鳴國」的地方,這裡「內氣黯慘,終日昏暗,如人間黃昏已後,兼無城壁屋宇,唯有古槐萬萬株,樹上群鴉鳴噪,咫尺不聞人聲」。在這裡,他見到冥官,但最後被告知捉錯人了。在冥官所坐床榻之東,有一個紫衣人,身材高大,以棉布包頭,似乎有傷,他對許琛說:「你回去後,見到王潛,就說:『武相公傳話,等錢用,可燒五萬張紙錢,燒時勿令人觸摸……』」許琛蘇醒後,將此事告訴王潛,後者潸然淚下,按其描述,身材高大、頭上有傷的紫衣人,正是前宰相武元衡啊。實際上,武宰相被刺的同時,還有一撥刺客,奔向了另一個目標:大臣裴度。但由於一個偶然因素,裴大人躲過了一劫。

故中書令、晉國公裴度,自進士及第,博學宏詞制策三科,官途二十餘載。從事浙右,為河南掾,至憲宗朝,聲聞隆赫,歷官三署,拜御史中丞。上意推重,人情翕然。明年夏六月,東平帥李師道包藏不軌,畏朝廷忠臣,有賊殺宰輔意,密遣人由京師靖安東門禁街,候相國武元衡,仍暗中傳聲大呼云:「往驛坊,取中丞裴某頭!」是時京師始重揚州氈帽,前一日,廣陵帥獻公新樣者一枚,公玩而服之,將朝,燭下既櫛,及取其蓋張焉。導馬出坊之東門,賊奄至,唱殺甚厲。賊遂揮刀中帽,墜馬。賊為公已喪元矣,掠地求其墜頗急。驂乘王義遽回鞚,以身蔽公。賊知公全,再以刀擊義,斷臂且死。度賴帽子頂厚,經刀處,微傷如線數寸,旬余如平常。及升台袞,討淮西,立大勛,出入六朝,登庸授鉞,門館僚吏,雲布四方,其始終遐永也如此。(《續定命錄》)

挽救裴度性命的是一頂揚州產的氈帽。

裴度生於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唐德宗貞元五年中進士。裴度其人,身材很矮,所以剛入仕途時,總被人欺辱。有一次,裴度在曲江飲宴,又受到十多個禁軍軍官的欺辱,於是派人向好友尚書胡證求救。胡證身材威猛,不怒自威,得報後,突門而入,諸軍官失色。胡證與諸軍官拼酒,先是按軍官們設定的酒令,一次一杯,幾輪過後,面不改色。隨後,胡證對眾軍官說:「現在按我的酒令,輸一次喝三杯!」很快就把那十幾個軍官喝趴下了。眾軍官知道遇見厲害的主兒了,一起拜倒,胡證則大聲怒喝:「爾等鼠輩,安敢欺負裴度!今日且饒你們,還不快滾!」

後來,裴度官越做越大,唐憲宗元和九年任御史中丞。別看他身材矮小,但內心堅毅,對藩鎮態度強硬,深為李師道、吳元濟等人所恨。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李師道派刺客在長安靖安坊東門禁街埋伏,刺殺了宰相武元衡,隨即大喊:「去通化坊殺中丞裴度啊!」

事實上,此時另一撥刺客已堵住了從通化坊府邸出來的裴度。當時,裴度剛行至該坊東門,刺客就撲到了。刺客以劍刺騎馬的裴度,第一劍斷其靴帶,第二劍刺中後背,第三劍砍到腦袋上,裴度墜馬,滾到旁邊的溝里。刺客又跳過去,欲斬裴度首級,被裴度隨從王義拚死抱住。刺客情急之下,砍斷王義的手,又將其刺死,隨後逃去。刺客認為裴度必死,但他們想錯了:裴度雖頭部中劍,但傷口不深,因為在上朝出門前,他於燭光下梳完頭髮,隨手戴上了朋友前一天贈送的揚州氈帽。該帽特點是比較厚,正是它保護了這位唐朝未來宰相的性命。自此以後,這種揚州氈帽暢銷長安,因為被認為能給人帶來好運氣。

元和十年(815年)的六月三日事件,令整個帝國震驚。這種對朝廷的挑釁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三日後,唐憲宗以裴度為新的宰相。在此之前,有大臣向皇帝建議罷免裴度的官職,以安撫李師道和吳元濟。憲宗大怒:「若罷免裴度,使恐怖分子的奸計得逞,大唐威信何在?我用裴度一人,足以襲破此二賊!」這才有點李世民後裔的意思。

裴度任宰相後,以削平山東和淮西的藩鎮割據為己任。事實上,從元和九年開始,朝廷就在淮西用兵了,但四年中無法決勝於吳元濟,朝廷財政漸漸吃緊。到了元和十二年(817年),朝廷中的一些大臣有罷兵的想法,而裴度力排眾議,向皇帝請命,親自督戰。

唐憲宗問:「你真的能為我出征嗎?」

裴度拜倒流淚道:「臣誓不與此賊共存!」

皇帝動容,任命其為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元和十二年八月三日,裴度赴淮西,進駐郾城,指揮戰鬥,軍威亦振。當時,朝廷的每支軍隊都有宦官任監軍,士兵進退都聽監軍的,將領做不了主。裴度到後,將所有的宦官都轟了回去,把權力下放到將領那裡,如此一來,誰人敢不用命?所以在此後的戰役里,連戰連捷。冬十月十一日,在裴度的調度下,大將李愬發兵,雪夜奇襲,破蔡州而生擒吳元濟。隨後,朝廷又連續用兵,剿滅了盤踞山東的李師道。

憲宗之後的穆宗、敬宗時代,裴度也一直是朝廷重臣。文宗時代後,年歲已高的裴度有避禍隱晦之意。大和九年十月,他進位中書令。在唐朝,這是一個對大臣褒獎的虛職。一個月後,「甘露之變」發生,四名宰相及上千士人被宦官所殺,裴度雖上書解救了一些人,但更多的時候唯有嘆息。此後裴度不再過問政事,於東都洛陽集賢里購置別墅,築山修亭,遍植花木,取名「綠野堂」,與白居易、劉禹錫等名士終日宴飲放歌。

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三月四日,一代名相與世長辭。

本故事說的是唐朝的刺殺事件。實際上,從中期開始,及至晚唐,類似的刺殺事件層出不窮。晚唐皇甫枚所著的《三水小牘》中亦有白居易的族弟、宣宗時代的宰相白敏中差點遇刺的事件記載:

晉公白敏中,宣宗朝再入相,不協比於權道,唯以公諒宰大政,四方有所請,礙於德行者,必固爭不允,由是征鎮忌焉。而志尚典籍,雖門施行馬,庭列鳧鍾,而尋繹未嘗倦,於永寧里第別構書齋,每退朝,獨處其中,欣如也。居一日,將入齋,唯所愛卑腳犬花鵲從,既啟扉,而花鵲連吠,銜公衣卻行,叱去復至。既入閣,花鵲仰視,吠轉急,公亦疑之,乃於匣中拔千金劍按於膝上,向空祝曰:「若有異類陰物,可出相見。吾乃丈夫,豈懾於鼠輩而相逼耶?」言訖,歘有一物自梁間墜地,乃人也。朱鬕,衣短後衣,色貌黝瘦,頓首再拜,唯曰死罪。公止之,且詢其來及姓名。對曰:「李龜壽,盧龍塞人也,或有厚賂龜壽,令不利於公。龜壽感公之德,復為花鵲所驚,形不能匿。公若舍龜壽罪,願以餘生事公……」

記載中,刺客隱蔽在宰相白敏中別墅的大樹上。幸好開門後,白敏中所養的名叫「花鵲」的愛犬聞到有生人氣味,連續的吠叫提醒了白宰相。最後,刺客被迫跳下樹來,懾於白敏中的威嚴,伏地而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