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秘密遠征

在這則故事中,提到了可以治療疾病的寶物「訶黎勒」。這件寶物得於唐朝一次秘密(鮮見於中國的史書)但意義極為重大的遠征中。

高仙芝伐大食,得訶黎勒,長五六寸。初置抹肚中,便覺腹痛,因快痢十餘行。初謂訶黎勒為祟,因欲棄之,以問大食長老,長老云:「此物人帶,一切病消,痢者出惡物耳。」仙芝甚寶惜之,天寶末被誅,遂失所在。 (《廣異記》)

「訶黎勒」可消惡疾,無須多說。讓人感興趣的是這件寶物背後的對大食即阿拉伯帝國的遠征。

高仙芝是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最著名的邊境將領,他以安西四鎮(于闐、龜茲、疏勒、焉耆)節度使的身份,率領唐朝軍隊征戰在西域、中亞,擒王滅國,聲威遠震。其中,在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對小勃律國的戰爭中,高仙芝率一支孤旅,翻越世界之巔帕米爾高原,於茫茫冰山雪嶺上絕地行軍,深入異境,一舉滅掉了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的小勃律國,俘其國王,致使西域、中亞七十二國大懼而畏服於唐朝。

類似於上面的遠征,在天寶六年以後,時常出現在高仙芝的個人履歷表中。天寶九年(公元750年),高仙芝又率軍突襲,滅掉了朅師國,俘其國王。作為征服者,在這一年,高仙芝還俘虜了中亞著名的王國撒馬爾罕的國王。此後,他又發動一系列的進軍。在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初的獻俘中,高仙芝一次性地將突騎施國國王、石國國王、朅師國國王以及吐蕃的一名大首領擒回長安,交給他的皇帝。大唐之威,可以說是打出來的。其實,無論是攻擊小勃律國,還是消滅朅師國,都是唐朝與吐蕃爭奪西域、中亞的一部分。在西域、中亞的一些王國的都城陸續被唐朝軍隊攻陷後,吐蕃大懼,在8世紀中期,基本上退出了這場競爭。

但更大的對手來了:那就是大食,即阿拉伯帝國。

唐朝和大食為當時世界上的東西兩大帝國,它們的觸角都在向中亞伸展,最終不可避免地碰到了一起:戰爭來了!

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四月,高仙芝親率3萬精兵,再次翻越冰天雪地的帕米爾高原,開始了對大食的遠征。三個月後,唐朝的遠征軍出現在中亞的怛羅斯(今哈薩克的江布爾)。在這裡,兩大帝國相遇了。

這是一次歷史性的相遇。

戰爭的殘酷難以描述。怛羅斯成為8世紀中期的「血肉磨房」,在這裡,兩軍殘酷地廝殺了五天。大食人領教了唐朝騎兵的驕傲和自信,唐朝人也對強悍善戰的對手尊敬有加。在關鍵的第五天,唐朝軍隊中的葛邏祿籍士兵叛變了。他們和正面的大食軍隊對唐軍形成夾擊之勢,高仙芝在憤怒中接受了這一結果。在中國的新、舊《唐書》中,都幾乎沒有有關怛羅斯之役的記載,但這一戰役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戰役中,大食軍隊俘虜了一些唐朝士兵,這些士兵中有一些工匠,造紙術和指南針從此傳入阿拉伯地區,隨後又傳到歐洲。世界文明的進程,就這樣神奇而又偶然地被改寫了。

從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到,高仙芝的那件可以消病的寶物「訶黎勒」,當取自怛羅斯地區。高將軍的攻擊勢頭被抑制住了,他帶著「訶黎勒」和幾千名士兵,憂鬱地回到了大唐。高將軍後來入朝,任右羽林大將軍。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玄宗皇帝以高仙芝為主將進行抵禦。在叛軍的攻勢下,仙芝退守潼關。皇帝疑其駐兵不前而有異志,加上監軍宦官的詆毀,玄宗下詔將一代名將處死。與他一起被處死的,還有高仙芝用兵西域、中亞時的助手、著名戰將封常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