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抱塔過海的晚上

這則秘密故事,從側面說到晚唐時著名的「武宗滅佛」事件。熟悉中國佛教史的人都知道,史上有著名的「三武滅佛」事件,即三個謚號或廟號為「武」的皇帝,對佛教進行了大規模禁止:一是南北朝時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佛;二是南北朝時北周武帝宇文邕滅佛;三即本故事涉及的唐武宗李炎滅佛事件。

揚州棲靈塔,中國之尤峻峙者。唐武宗末,拆寺之前一年,有淮南詞客劉隱之薄游明州,夢中如泛海,見塔東渡海,時見門僧懷信居塔三層,憑闌與隱之言,曰:「暫送塔過東海,旬日而還。」數日,隱之歸揚州,即訪懷信。信曰:「記海上相見時否?」隱之瞭然省記。數夕後,天火焚塔俱盡,白雨如瀉。旁有草堂,一無所損。 (《獨異志》)

唐武宗李炎是在公元840年正月即皇帝位的。他的前一任皇帝是「甘露之變」的失敗者、為宦官仇士良所控制的唐文宗李昂。公元840年,文宗終於幸福地死去。說是幸福,因為對這位皇帝來說,終於解脫了。文宗死前,太子本為李成美(文宗的哥哥敬宗皇帝之子)。但專權多年的宦官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仇士良和魚弘志,為樹立自己新的權威,廢黜了成美,而迎接文宗的弟弟潁王李炎為皇太弟。文宗死後,擁立李炎為新帝,改年號會昌,是為武宗。

唐武宗李炎於人生中最關鍵的一年即27歲即位,是繼中唐時期的憲宗皇帝後又一個有手腕的強力皇帝。此人有主見,富於謀略,風格雄俊,卓然脫穎於晚唐諸帝中。值得一提的是,這位皇帝跟唐朝中期以後的大多數皇帝一樣,也喜歡遊樂與夜宴,但他在這件事上能把握好;換句話說,遊樂時他是一個洒脫的玩家,辦公時他又是一個嚴肅的皇帝。能做到這一點確實難得。在會昌時代的六年中(公元841年—846年),他以「牛李黨爭」中的大臣李德裕為宰相,牛僧孺「牛黨」分子盡被排除出朝廷。李德裕作為自魏晉至隋唐以來世族政治的最後一名代表,雖然個人生活非常奢侈,但在政治上很清明,在他的協助下,會昌六年被認為是晚唐鮮見的政治清明與果敢的時代。作為皇帝,武宗雖然是被權宦仇士良擁立的,但即位後卻並未受制於仇。後者也意識到,武宗比文宗難對付多了,所以在會昌三年(公元843年),仇士良這名整個唐朝最大的宦官,被迫退休。這在當時是一個重大事件。這名製造「甘露之變」的魔鬼,以平和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頤養天年去了。而整個武宗時代,最大的事件莫過於爆發在會昌五年(公元845年)的滅佛行動了,該事件又被稱為「會昌法難」。在三次滅佛事件中,「會昌法難」的規模最為巨大,按當時朝廷的法令,首都長安保留四座寺院即慈恩寺、薦福寺、西明寺、莊嚴寺;東都洛陽保留幾座寺院,而全國其他州郡,在原則上只象徵性地保留兩座寺院,其他寺院全部限期拆除!僧尼還俗,否則嚴懲。在唐一代,因皇帝姓李,又自詡為老子李耳的後裔,故立道教為國教,同時,也尊崇佛教。從整體上看,在當時佛教的勢頭是壓過道教的。而如今武宗皇帝一道指令,使佛教在會昌五年遭受到重大打擊:當時共拆除寺院44600多座,迫使僧尼26萬人還俗,沒收寺院田地千萬頃……

本故事說的是,揚州大明寺有棲靈塔,為整個唐朝最高的佛塔。會昌三年(公元843年),即該寺被拆除的前一年,發生了這樣一件隱秘的往事:當時有揚州詞人劉隱之,游於明州即今之浙江寧波,一日晚上,身於旅舍,夢見自己泛海而渡,看到著名的棲靈塔漂現於海面上。恍惚中,又見老朋友揚州僧人懷信站在該塔第三層,憑欄對劉隱之說:「我正送此寶塔渡過東海,過些天再返回揚州。」

劉隱之懵懂問:「送塔過海?為什麼?」

懷信說:「天下佛門,將有大難,護塔過海,逃此一劫。」

多天後,劉隱之回到揚州,一日閑暇,游於懷信所在的大明寺。該寺中的棲靈塔是當地的名勝,建於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高九層,其勢巍峨,挑破雲層,最主要的,據說裡面供有佛骨,所以每每吸引香客們前來參觀。李白游揚州時,曾登此塔,並留下一首《秋日登揚州棲靈塔》:「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頂高元氣合,標出海雲長。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水搖金剎影,日動火珠光。鳥拂瓊簾度,霞連綉拱張。目隨征路斷,心逐去帆揚。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黃。玉毫如可見,於此照迷方。」除了李白外,白居易、劉禹錫等詩人也曾登此唐朝第一塔,賦詩以贊。

我們只說劉隱之。正當他在塔下轉悠,肩膀被拍了一下,一回頭,正是懷信,後者說:「還記得我們曾在海上相見嗎?」

劉隱之猛地想起他在明州旅舍做的那個奇怪的夢。正在他疑惑間,懷信把他拉入禪房,隨後進行了一番密談。

又過了幾天,棲靈塔失火。僧眾大驚,只有懷信躲在人群中,露出詭異的微笑。很快,「會昌法難」開始,大明寺也被拆除。顯然,在這個故事中,懷信已預測到朝廷將要大規模滅佛毀寺,於是施法術,護送鎮寺之寶棲靈塔越海而渡,將其隱藏起來;而在外人看來,該塔像是失火而毀。當然,這件事除了懷信外,在整個唐朝,只有劉隱之知道。武宗死後,宣宗皇帝即位,恢複佛教,棲靈塔再一次屹立於人們面前:它是被人重新修建,還是被神奇的懷信渡海抱回的呢?

無論如何,在武宗皇帝的最後幾年,唐朝第一高塔棲靈塔曾消失在人們的視野里。在這裡,人們感興趣的是:這位皇帝在當年為什麼要禁止佛教?原因不是一方面的。首先當然與他的個人愛好有關。他是一個虔誠的道教愛好者,寵信道士趙歸真,而後者一直以大力抨擊佛教為己任;其次,為的是解決唐朝的財政問題。因寺院僧人眾多,又納奴婢,田產更巨,卻不納稅,致使政府的經濟出現大缺口。第三是一則傳聞:武宗之所以滅佛毀寺,是為了搜捕他的叔叔光王李忱(後來即位的宣宗皇帝)。當時,武宗對這位在史上以大智若愚著稱的叔叔心有顧慮,幾欲謀害,在其逼迫下,傳說李忱剃度為僧,隱藏於寺院中。武宗故有此舉。

關於揚州大明寺棲靈塔的故事,或許就是這些了。慢著,在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還記載了一則關於該塔的異象:「陳少游在揚州時,東市塔影忽倒……」這是唐代宗大曆年間的事,難道預示了多年後懷信將該塔渡海轉移的秘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